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简爱的女性主义

论简爱的女性主义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名:论简•爱的女性主义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xxxxxx姓名:xxxxxxx学号: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2013年9月20日中文摘要《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英国文史上深远影响的一部小说。

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具有强烈的自尊和高度的反抗精神,她追求自由,争取平等与独立,以她不屈服捍卫着女性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简•爱这一女性形象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的女性。

关键字:简·爱;女性主义;反抗精神;平等;独立Abstract“Jane Eyre”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British realistic female writer -----Sherlock Bront.It is a novel that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in British literary history,The heroine Jane Eyre has a strong self-esteem and a high rebellious spirit,and she pursuit freedom,equality and independence all her life time.she didn't yield to defend the dignity and the position of women should be.Jane Eyre reflects the feminist strongly,making her becom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men of the new female.Key word:Jane Eyre,feminist,Independence,Equality Self-respec, The spirit of resistance目录引言 (1)一、作者的生平经历简介 (1)二、《简•爱》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3)(一)强烈的反抗精神 (3)(二)追求平等的意识 (6)(三)自我独立意识 (7)(四)爱情与婚姻自主的意识 (9)结论 (11)注释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论简·爱的女性主义薛亚婧(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一班20101104023)指导教师:张冰月引言《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

在这部被喻为作者“诗意的生平写照”的小说中,作者讲述一位寄人篱下,出生低微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却始终以自己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尊严,顽强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爱情。

她追求个性独立自由,主张男女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新女性形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宣告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这些意识不仅是19世纪英国女性先进意识的超前发端,同时也是今天的女性应具备的先进意识,有着永不凋谢的美。

《简•爱》创作于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男权主义居于独占统治地位,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

女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和文化习俗上的深受男人的全面压抑,她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是被统驭的对象,在经济秩序中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寄生者,在文化层次上,她只是一个被命名者。

“这个失去话语权的被压抑着的性别,呈现出一种无名又无言的状态。

”简•爱创作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开始觉醒的十九世纪英国妇女强烈女性独立意识。

她以自己独特的性格抨击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腐朽的传统观念,宣扬了受压抑的妇女的反抗意识,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应有的经济独立意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平等意识、婚姻自主意识以及自然、朴素、纯实的审美观和注重内在美的审美意识趋向等。

一、作者的生平经历简介19世纪的英国处于完全的男权统治之下,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都无什么地位和权力可言。

“不仅在贫寒人家,而且在富贵人家,整家整家的女儿们坐待出嫁”,当妻子和母亲是她们人生的全部内容和唯一选择。

19世纪英国严酷的现实,使得夏洛蒂·勃朗特这样一位自身也处于这种困惑境地的女性,去选择塑造一些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新女性。

《简•爱》一直被广大读者认为是作者“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牧师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

母亲早逝,她和姐妹们被托付给一位苛刻的舅妈照顾。

她曾和其他姐妹一起被送到一家教规严厉的寄宿学校读书,由于条件恶劣,第二年学校里就流行伤寒,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染病死了。

此后,父亲不再让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学校,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后来,她在创作《简•爱》时,饱含痛切之情对此作了描绘,而小说中海伦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而原型的。

夏洛蒂曾担任过教师,也曾在有钱人家做过家庭教师,后来她和艾米莉进了布鲁塞尔的一所法语学校,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

学校创办者埃热先生学识渊博,充满智慧,他的直率、爽快给夏洛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洛蒂从心里爱上了这个有妇之夫,但她始终没有明确表露,只是把这种微妙的感情一直压在自己心里。

而后这一切,都被她诗意般地写进了小说《简•爱》。

虽然书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女主人公及其他许多人物的生活、环境的描写却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经历,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和感染性,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家庭女教师的卑微生活使她深恶痛绝,倍感屈辱。

于是她拿起笔,通过文学创作来抨击贵族阶级的腐败奢靡、传教士的丑恶嘴脸,鲜明地表现出妇女不甘于做男人的附属品,而要在工作以及婚姻上独立自主,被平等地看待。

同时她一直深切关注英国妇女的命运,提出“要改善妇女的处境,全靠我们自己。

”①这一超前的时代主张。

正是夏洛蒂本身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才使得《简•爱》这一小说的女性意识典型而鲜明。

作者将她真实的情感倾注于《简爱》这部小说中。

简爱犹如一杯白开水,净化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简爱这一形象变得高大而不同凡响,她闪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像暗夜中的火把,为广大妇女点燃了希望之光。

二、《简•爱》中女性主义的体现(一)强烈的反抗精神简•爱从小就生活在不幸与苦难之中。

她自幼父母双亡,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因疾病过早的撒手而去。

舅母排斥她,傲慢骄横的小姐少爷们欺凌她,甚至连仆人们也对她态度冷漠。

在盖茨里德府,年幼简•爱忍受着肉体上的伤痛和心灵上的折磨。

但是,这个孱弱幼小的孩子并不是逆来顺受的,这不公平的一切,早已在她的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终于,当她的表兄小里德又一次拿起书朝简•爱扔去时,简•爱再也无法控制她那沉积已久的愤懑,她竭力地反抗,与小里德对打。

这是她对生活不平的反抗,是多年怒火的宣泄。

简•爱用她的反抗来维护着她的尊严,她并不认为她寄人篱下就应该低人一等。

面对使女和保姆纷纷指责她不该和“主人”对打时,她立即反驳道:“主人,他怎么会是我的主人?难道我是个佣人吗?”②她怒斥里德太太的那番话也表现了这一点:“你以为我没有感情,不需要一点爱、一点友善就可以活下去?那样活不下去,可你连一点怜悯心都没有。

”③从此,她的反抗精神逐渐在心里扎下了根,并懂得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对寄养家庭的反抗导致了简•爱被送进孤儿院,那是一所从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萌发了她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在罗沃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海伦是简•爱在罗沃德最好是我朋友,她善良而有智慧,却总是受到心存偏见的老师的责难和体罚,简•爱对此满腔悲愤。

她对海伦说:“要是换了我,我会讨厌她,反抗她。

假如她用那根鞭子打我,我将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

”“如果我们无缘无故地被打,我们就应该狠狠地反击,我坚信我们应该反击,狠狠地反击,以教训教训乱打我们的人,让他永远不敢再打。

④这一举动是对男权统治下的不平等社会的反抗,也是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

简•爱由此逐渐获得了主体意识的生发根基,开始一步步建构自我选择的生活。

简•爱使得女性本相和生命熠熠生辉,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使得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女性放开喉咙,发出了专属于女性的独特声音。

进人桑菲尔德,与罗切斯特交往后,简·爱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加强。

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始终显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她不因自己低下的家庭教师身份去攀附凤,也不因自己未见过大世面而在高傲的主人面前张皇失措、俯首帖耳。

简•爱以她的勇敢,坚定和忠诚博得罗切斯特的爱,而这种爱是以完全平等的地位,独立的人格为基础。

简•爱不顾她当时近乎仆人的家庭教师身份,鄙视资产阶级的门第观念,大胆与罗切斯特相爱,这无疑是对等级森严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种抗拒与挑战。

简•爱的反抗精神还体现在对女性不平等的婚姻家庭地位的挑战。

维多利亚时代是男性中心的时代,男性支配一切。

女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和文化习俗上的深受男人的全面压抑,她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是被统驭的对象。

女性在文学作品中被描写成“家庭的天使”,在婚姻方面,她的一切都属于她的丈夫,妇女在家庭中以服从丈夫作为美德。

而然,简•爱的出现使英国小说中传统的“家里的天使”的形象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当罗切斯特希望简•爱婚后成为一个以侍奉男人、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为已任,一个为了他而牺牲自我,没有人格尊严的家庭天使时,简•爱大声说:“我可不是天使,”“直到我死,我也不会成为天使,我就是我自己!罗切斯特先生,你不要指望也不要要求我这里有什么天堂里的东西——因为你得不到的!”⑤这无疑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英国社会的公开挑战,也是为捍卫女性人格和尊严的呐喊。

只有如简•爱这般具有强烈、自尊意识的女子,才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女性不再是男性中心社会一个可怜的玩物,更不是盲目而自得其乐的家庭附庸——“家里的天使”。

简•爱的这种自尊自爱和平等意识是英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又一大进步。

她使得女性意识从对女性特点的强调转到对女性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强调,从对女性修养、尊严等的强调,转到对女性真挚、坦诚和独立人格的强调,从对女性的社会认知度等外在价值的强调,转到对女性内在情感价值的强调。

简•爱的出现杀死了“家里的天使”。

(二)追求平等的意识在简•爱看来,虽然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别,财产有多寡之分,长相有丑俊之异,但在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

这从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第一次谈话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