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联 邦储备
体系
• 4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以美联储纽约
银行为中心,由12家地区联储银行
组成发钞系统)
• 目标:供给货币,建立灵活的信贷制 度,建立全国性票据交换所,代理国 库,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督和管理维护 金融稳定
(二)中央银行的初步形成阶段:
✓从17世纪中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中央银行 制度初步形成时期。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 法兰西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日本银行、美国 联邦储备体系等29家中央银行相继成立。
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学说
信用学说
银行学说
金融市场 学说
国际金融 学说
货币流通管 理学
银行信贷管 理学
中央银行学
商业银行经 营学
金融市场学
国际金融学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与任务
• 1、系统的掌握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业务管理以 及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方法。
• 2、培养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 • 3、培养分析和解决我国中央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中的
➢二战结束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一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 家都面临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建立经济金融新秩序的紧 迫任务,正是这些任务赋予了中央银行在新时期更为重要的 内容,同时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指导下,促使中央 银行制度在国家经济调节方面走向了强化与完善的新阶段。
(1)各国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
• 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 客观基础
• 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两条渠道,了解中央银行制度的 发展和推广过程
• 了解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掌握中央银行基本职能、综合
职能及之间的关系 • 熟悉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 • 掌握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和组织结构
历史背景
•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中央银行职能的逐步完善 提供了条件
• 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 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的广
泛存在 • 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
显现
经济背景
•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 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 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 • 5、关于向政府融资问题
中央银行学的研究对象
• 中央银行学是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市场经济与金融运行 规律,探讨经济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的一门学科。
• 简言之,中央银行学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
中央银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1、本体论,介绍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 职能及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 2、业务论,介绍中央银行为完成金融宏观调控使命所从事 的资产、负债等。
✓1914年美联储的成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世 界范围内的基本确立,也标志着中央银行初建 阶段的基本结束。
这一阶段的特点:
1.绝大多数中央银行产生在经济金融较发达的欧洲国家。
2.从产生形式看,除个别例外,基本上是由普通银行通过国家 法律赋予集中货币发行权和对其他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及资金 支持而逐步演进成为中央银行的。
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第一,大部分的中央银行都不是由商业银行自然演进而成,而是出于 通货膨胀的压力,依靠政府的力量创建的。
• 第二,大部分中央银行在经历短暂的金本位制以后,大多对货币发行 制度进行了改革,恢复虚金本位制,建立了比例准备金制度和垄断货 币发行权,停止对政府财政直接提供贷款,并把稳定币值当作中央银 行的首要任务。
➢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
(1)垄断货币发行权作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 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2)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 (3)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条件。 (4)垄断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
• 其中货币政策是核心,其他内容都是为货币政策服务的。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中央银行学》课程的性质 1、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是与其它金融专业主干课配套的专业课。 3、是宏观经济学的分支,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中央银行学》课程的特点 1、理论起点高。 2、宏观视角。 3、涉及面广。
中央银行学的学科体系
• 新中国从1984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 新中国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央银行的专门著作是1986年出 版的《中央银行概论》(孔祥毅、慕福明)。
• 新中国第一本权威的、里程碑式的中央银行学教材是 1989年由盛慕杰主编的《中央银行学》。
• 新中国第二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银行学教材是中央 财经大学王广谦于1999年主编的《中央银行学》在某种 意义上说,是代表了当代中国中央银行学学科建设的最 高水平。
(2)中央银行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
国家干预和调节宏观 经济的重要工具
二战后亚洲和非洲等新独立的国家以国家资本为主 要来源,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中央银行,并通过立法 确定了中央银行在贯彻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币值 稳定方面的职责。
目前,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几乎所有国家都设立 了自己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度普遍成为世界各 国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一)从中央银行业务活 动的特点看,它是特殊的 金融机构
(二)从央行发挥的作用看, 它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 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关,地 位具有特殊性
• 1、业务对象特殊
(经营对象仅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
• 1、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主要 是通过特定金融业务进行的
• 2、经营目的特殊
(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保障金融稳 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
• 第三,由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给社会 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震荡和破坏,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保 持稳定的必要性,进一步严格和增强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使之成为中 央银行管理金融的重要手段。
2.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从二战结束至今是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和完善阶段。
➢从中央银行的发展来看,如果说第一阶段初创时期是中央银 行的自然演变时期,第二阶段推广时期是人为因素推动中央 银行迅速创建时期,那么二战后至今是中央银行实现宏观调 控经济的强化时期。
• 3、调控论,介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应等。
• 4、金融监管论,介绍中央银行为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稳定 金融体系,作为“最后贷款者”所从事的对金融业的监督和 管理等。
• 5、对外金融关系论,介绍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所 从事的外汇、外债管理等。
中央银行学
课程概貌
• 总学时:48 学时 •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0%平时+70%期末) • 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刘肖原,李中山.中央银行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20 付一书.中央银行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陈燕.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统一国内货币形式,避免货币流通混乱。 (2)保证全国货币市场的统一。 (3)保持币值稳定,以及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来灵活调节货币流通量。 (4)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5)只有统一发行,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才能直接带动全社会货 币存量的变化,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三、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银 行的萌
芽
苏维埃政府 时期的中央
银行
国民政 府时期 的中央 银行
新中国 时期的 中央银
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 互制约。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职能,职能是其 性质的体现。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 性,这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并随着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已由过去集中 发行银行券、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政府银行,逐步 发展成为代表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 机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
• 在逐步演变的过程中,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大 银行某些特权,使其逐步具有某些中央银行的特征, 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就是典型
2、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就是典型
• 1656年,建立之初瑞典银行还是私营
• (瑞一典)中• 银1央6行68银年收行归产国有生,集的中两货币条发行渠权道
①金本位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虚金本位制也难以恢复, 为货币信用政策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提供 了重要条件。
②宏观经济调节理论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
③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代,罗斯福新政为政府通过 中央银行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
④金本位制的消亡和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带来贸易战、 汇兑战和关税战此起彼伏,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当局 的合作协调。
3.政府的需要是早期中央银行建立的直接动因,如为政府筹集 资金,维持军费开支,补财政亏空,代表政府发行货币、管 理金融行业等。
4.中央银行的职能是逐步完善的,从独占货币发行权到承担票 据清算任务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此阶段中央银行的监管 能力和对货币信用的调节作用还不够强。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和发展
(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存款准备金)
• 2、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调 控是分层次实现的
• 3、中央银行拥有一系列 特有的业务权利
• 3、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上有 一定的独立性
(发行货币、代理国库、保管存款准备金、
制定金融政策等一系列特有的业务权利。)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 (一)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1、“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 货币发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