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联 邦储备
体系
• 4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以美联储纽约
银行为中心,由12家地区联储银行
组成发钞系统)
• 目标:供给货币,建立灵活的信贷制 度,建立全国性票据交换所,代理国 库,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督和管理维护 金融稳定
(二)中央银行的初步形成阶段:
✓从17世纪中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中央银行 制度初步形成时期。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 法兰西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日本银行、美国 联邦储备体系等29家中央银行相继成立。
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学说
信用学说
银行学说
金融市场 学说
国际金融 学说
货币流通管 理学
银行信贷管 理学
中央银行学
商业银行经 营学
金融市场学
国际金融学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与任务
• 1、系统的掌握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业务管理以 及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方法。
• 2、培养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 • 3、培养分析和解决我国中央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中的
➢二战结束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一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 家都面临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建立经济金融新秩序的紧 迫任务,正是这些任务赋予了中央银行在新时期更为重要的 内容,同时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指导下,促使中央 银行制度在国家经济调节方面走向了强化与完善的新阶段。
(1)各国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
• 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 客观基础
• 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两条渠道,了解中央银行制度的 发展和推广过程
• 了解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掌握中央银行基本职能、综合
职能及之间的关系 • 熟悉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 • 掌握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和组织结构
历史背景
•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中央银行职能的逐步完善 提供了条件
• 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 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的广
泛存在 • 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
显现
经济背景
•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 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 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 • 5、关于向政府融资问题
中央银行学的研究对象
• 中央银行学是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市场经济与金融运行 规律,探讨经济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的一门学科。
• 简言之,中央银行学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
中央银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1、本体论,介绍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 职能及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 2、业务论,介绍中央银行为完成金融宏观调控使命所从事 的资产、负债等。
✓1914年美联储的成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世 界范围内的基本确立,也标志着中央银行初建 阶段的基本结束。
这一阶段的特点:
1.绝大多数中央银行产生在经济金融较发达的欧洲国家。
2.从产生形式看,除个别例外,基本上是由普通银行通过国家 法律赋予集中货币发行权和对其他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及资金 支持而逐步演进成为中央银行的。
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第一,大部分的中央银行都不是由商业银行自然演进而成,而是出于 通货膨胀的压力,依靠政府的力量创建的。
• 第二,大部分中央银行在经历短暂的金本位制以后,大多对货币发行 制度进行了改革,恢复虚金本位制,建立了比例准备金制度和垄断货 币发行权,停止对政府财政直接提供贷款,并把稳定币值当作中央银 行的首要任务。
➢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
(1)垄断货币发行权作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 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2)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 (3)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条件。 (4)垄断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
• 其中货币政策是核心,其他内容都是为货币政策服务的。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中央银行学》课程的性质 1、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是与其它金融专业主干课配套的专业课。 3、是宏观经济学的分支,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中央银行学》课程的特点 1、理论起点高。 2、宏观视角。 3、涉及面广。
中央银行学的学科体系
• 新中国从1984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 新中国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央银行的专门著作是1986年出 版的《中央银行概论》(孔祥毅、慕福明)。
• 新中国第一本权威的、里程碑式的中央银行学教材是 1989年由盛慕杰主编的《中央银行学》。
• 新中国第二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银行学教材是中央 财经大学王广谦于1999年主编的《中央银行学》在某种 意义上说,是代表了当代中国中央银行学学科建设的最 高水平。
(2)中央银行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
国家干预和调节宏观 经济的重要工具
二战后亚洲和非洲等新独立的国家以国家资本为主 要来源,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中央银行,并通过立法 确定了中央银行在贯彻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币值 稳定方面的职责。
目前,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几乎所有国家都设立 了自己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度普遍成为世界各 国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一)从中央银行业务活 动的特点看,它是特殊的 金融机构
(二)从央行发挥的作用看, 它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 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关,地 位具有特殊性
• 1、业务对象特殊
(经营对象仅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
• 1、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主要 是通过特定金融业务进行的
• 2、经营目的特殊
(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保障金融稳 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
• 第三,由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给社会 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震荡和破坏,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保 持稳定的必要性,进一步严格和增强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使之成为中 央银行管理金融的重要手段。
2.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从二战结束至今是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和完善阶段。
➢从中央银行的发展来看,如果说第一阶段初创时期是中央银 行的自然演变时期,第二阶段推广时期是人为因素推动中央 银行迅速创建时期,那么二战后至今是中央银行实现宏观调 控经济的强化时期。
• 3、调控论,介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应等。
• 4、金融监管论,介绍中央银行为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稳定 金融体系,作为“最后贷款者”所从事的对金融业的监督和 管理等。
• 5、对外金融关系论,介绍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所 从事的外汇、外债管理等。
中央银行学
课程概貌
• 总学时:48 学时 •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0%平时+70%期末) • 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刘肖原,李中山.中央银行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20 付一书.中央银行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陈燕.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统一国内货币形式,避免货币流通混乱。 (2)保证全国货币市场的统一。 (3)保持币值稳定,以及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来灵活调节货币流通量。 (4)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5)只有统一发行,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才能直接带动全社会货 币存量的变化,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三、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银 行的萌

苏维埃政府 时期的中央
银行
国民政 府时期 的中央 银行
新中国 时期的 中央银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 互制约。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职能,职能是其 性质的体现。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 性,这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并随着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已由过去集中 发行银行券、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政府银行,逐步 发展成为代表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 机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
• 在逐步演变的过程中,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大 银行某些特权,使其逐步具有某些中央银行的特征, 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就是典型
2、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就是典型
• 1656年,建立之初瑞典银行还是私营
• (瑞一典)中• 银1央6行68银年收行归产国有生,集的中两货币条发行渠权道
①金本位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虚金本位制也难以恢复, 为货币信用政策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提供 了重要条件。
②宏观经济调节理论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
③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代,罗斯福新政为政府通过 中央银行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
④金本位制的消亡和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带来贸易战、 汇兑战和关税战此起彼伏,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当局 的合作协调。
3.政府的需要是早期中央银行建立的直接动因,如为政府筹集 资金,维持军费开支,补财政亏空,代表政府发行货币、管 理金融行业等。
4.中央银行的职能是逐步完善的,从独占货币发行权到承担票 据清算任务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此阶段中央银行的监管 能力和对货币信用的调节作用还不够强。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和发展
(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存款准备金)
• 2、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调 控是分层次实现的
• 3、中央银行拥有一系列 特有的业务权利
• 3、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上有 一定的独立性
(发行货币、代理国库、保管存款准备金、
制定金融政策等一系列特有的业务权利。)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 (一)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1、“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 货币发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