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市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市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綦江县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 (1)第二条规划任务 (1)第三条规划期限和范围 (1)第四条规划实施管理 (2)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面临形势 (2)第五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第六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第七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4)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5)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 (5)第九条规划基本原则 (5)第十条总体发展定位 (6)第十一条规划目标 (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 (9)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 (9)第十三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内容 (9)第十四条主要用地布局调整方案 (12)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 (14)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4)第十六条土地利用分区 (17)第十七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2)第六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25)第十八条交通运输用地 (25)第十九条水利设施用地 (25)第二十条其他建设用地 (25)第七章土地保护、整理、复垦和开发 (25)第二十一条土地保护 (25)第二十二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27)第八章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30)第二十三条指标分解指导思想 (30)第二十四条指标分解原则 (30)第二十五条镇(街)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31)第九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5)第二十六条构建核心生态网络体系 (35)第二十七条加大林地保护,强化基础生态用地的保护 (36)第二十八条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36)第二十九条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36)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7)第三十条行政措施 (37)第三十一条经济措施 (38)第三十二条法制保障 (39)第三十三条监督机制 (39)第三十四条技术保障 (40)附表 (42)第一章前言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确定綦江县土地利用战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解决耕地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努力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安排,以及《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綦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条规划任务(一)总结规划背景和面临形势,合理确定綦江县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对各区域、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同时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任务;(三)划分土地利用的综合分区、用途分区以及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分区,确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四)围绕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保障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用地;(五)探索完善规划调控的途径,制定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和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三条规划期限和范围本次规划修编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时限为2006~2020年。

其中,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綦江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括17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为2186.07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实施管理本规划由綦江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

本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綦江县土地利用、各项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遵照实施。

綦江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面临形势第五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綦江县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18607.36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94339.51公顷,占綦江县土地总面积的88.90%;建设用地面积为14751.01公顷,占綦江县土地总面积的6.75%;其他土地面积为9516.84公顷,占綦江县总土地面积的4.35%。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它农用地。

其中耕地81682.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36%;园地3365.42公顷,占1.54%;林地70783.11公顷,占32.38%;牧草地0.00公顷;其它农用地38508.34公顷,占17.62%。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2572.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5%,交通水利用地1993.98公顷,占0.91%;其他建设用地184.29公顷,占0.09%。

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

其中,水域为2822.31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9%;自然保留地6694.53 公顷,占3.06%。

第六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1997-2005年间綦江县耕地面积净减少7319.06公顷,年均减少813.23公顷,其主要减少流向为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和自然灾毁。

伴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綦江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项目用地量增加,特别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等的修建,建设占用耕地量逐步增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良田沃土还将大量被挤占,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有待优化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到10306.4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76.60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64.29平方米/人,且存在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村庄用地空置率达10%以上。

由于长期以来居民点布局缺少整体上的规划指导控制,为便于农业生产,其建设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自然村落普遍形成了“满天星”式的散乱布局现象。

全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促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应减少。

因此,对农村建设用地集中整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状况突出。

(三)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灾毁土地严重綦江县位于渝黔结合部,地形地貌过渡性特征明显,地表侵蚀剥侵严重,加之人为破坏环境,水土流失频繁。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4.3%。

綦江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种类多,主要有伏旱、低温、阴雨、冰雹、寒潮等。

地区间降雨量与气温和蒸发量成逆变化,造成高海拔区遭湿害,低海拔区多干旱,严重影响耕地。

1997-2005年綦江县自然灾毁减少基本农田254.00公顷。

(四)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根据《重庆市綦江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全县土地垦殖率高为40.30%。

2005年末,綦江县其他土地9516.8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822.31公顷,自然保留地6694.53公顷,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资源不足。

(五)采煤沉陷区问题日益突出綦江县矿产资源丰富,石壕、打通、安稳、赶水等四镇是南部的重点采煤区,四镇辖51个村、646个社,幅圆面积539平方公里。

煤炭开采以迅猛势头发展同时,采煤沉陷区面积逐渐扩大,问题日益突出。

经初步调查,已经形成的采空区,涉及綦江县南部四个镇31个村248个合作社,17189户,人口6.08万人,损毁耕地3466.74公顷(52000亩)(其中石壕镇受损毁耕地932.53公顷(13988亩),赶水镇受损毁耕地1145.67公顷(17185亩),打通镇受损耕地720.67公顷(10810亩),安稳镇受损毁耕地667.87公顷(10018亩)。

第七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的机遇——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的贯彻落实,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重庆市区域发展新格局对綦江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为綦江县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经济基础。

——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新目标。

立足于建设重庆市独具特色的大型城市,着眼于推进綦江又好又快发展,在“五个重庆”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符合自身发展目标,为綦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指导。

——綦江县地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南端,在重庆的经济结构中可能会受到主城区的双重辐射:一是主城区产业与功能的转移;二是主城区多元化需求的外溢,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綦江县构建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煤化工基地及渝黔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等发展定位的提升,有利于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二)存在的挑战——綦江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协调土地利用和管理将更加迫切。

——綦江县作为重庆市的老工业基地,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低下,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益不高。

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评价体系有待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科学理念要进一步深化。

——綦江县矿产资源丰富,加大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力度,对采空区进行移民及复垦整理,成为今后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以“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为指引,围绕把綦江县建设成渝黔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及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南翼中心的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国土生态屏障的前提下,统筹綦江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充分认识全县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按照保护资源、服务发展、维护权益的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綦江县未来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实现綦江县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第九条规划基本原则——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耕地;——坚持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挥农地多重功能,拓展生态空间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的协调衔接;——留置旅游设施文化景观廊道用地的原则。

第十条总体发展定位綦江县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

未来坚持走“兴工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机械制造、能源、冶金、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力争建成渝黔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及重庆重要的机械制造、能源产业基地;依靠较好的农业基础条件,抓好农产品加工、养殖加工的建设,打造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立国土生态屏障,将綦江建设成为环境美、设施齐、功能全的宜居工贸城市。

第十一条规划目标(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总人口及城镇化率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区位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綦江县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05年綦江县城镇化率为24.90%,随着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一圈两翼”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綦江县城市化进程快速增长,2010,2020年綦江县总人口(常住人口)分别为83.30万、8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分别为33.32万人、43.16万人,城镇化率分别为40.00%、52.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