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泵并联的这些知识, 你都了解吗工程项目上,我们有时会遇到水泵并联的情况。
那么什么叫水泵并联呢?不同特性的水泵可以并联吗?今天,泵管家用图文大致解释下, 水泵并联后的性能特性.本文前面是简单说明, 后面是用公式计算, 大部分朋友看前面部分即可, 后面公式计算部分在义维科技开发的软件系统中已有此功能.水泵的并联水泵并联:当第一台水泵与第二台,或多台水泵的吸入管连接在一起,出水管也连接在一起时称为水泵的并联,见下图:同特性水泵的并联在理想状态下,同型号同规格的两台水泵其流量与扬程关系是:并联时:总流量Q=Q1+Q2总扬程H=H1=H2 (注意是扬程不是相加, 但不是完全相同, 见后面分析)即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并联时,其系统的扬程不变,但流量叠加。
水泵并联的工作特点水泵并联工作的特点:①可以增加供水量,输水干管中的流量等于各台并联泵出水量之总和;②可以通过开停泵的台数来调节总的流量,以达到节能和安全供水的目的。
例如:工程上,4台以上的主机,需要的水流量是很大的,如果只用一台泵,泵的功率就很大,成本高,负荷大,容易对电网形成冲击,运行噪音也大,且可能不一定有这么大功率的水泵;这时候,采取泵的并联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当主机不同时开的时候,也可以停开几台泵来调节水流量,达到节能目的;③当并联工作的泵中有一台损坏时,其他几台泵仍可继续供水,因此,泵并联输水提高了机组运行调度的灵活性和供水的可靠性,是多台机组中最常见的一种运行方式。
系统状态1. 由流量扬程曲线图看出,两台水泵并联工作时的总流量并不等于单台泵工作时流量的两倍。
两台水泵并联后所得流量小于两台水泵额定流量之和,那是因为管路损耗及单向阀不完全密封(回流)、管路最大能力限制所造成。
对于多台水泵的并联,可以通过加大主管直径、检查单向阀是否完全密封、进出口管路有无堵塞、合理减少弯头和阀门等措施减少衰减,尽量提高总流量, 可见下图。
管路特性曲线越陡,增加的流量越少。
根据工作中总结:两台泵并联时流量减少5%—10%,三台泵并联时流量减少16%-20%左右(经验), 预估用。
实际变化和泵的性能曲线和系统关系很大. 2. 水泵并联工作不仅能增加流量,扬程也有少量增加, 见上图中系统阻力曲线的变化。
3. 一台水泵单独工作时的功率要远远大于并联工作时单台泵的功率,所以选配电动机时应根据一台水泵单独工作时的功率来进行选择。
不同特性水泵可以并联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一下两个不同特性泵并联时的情况:当系统输出扬程达到低扬程泵的最大扬程时,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此时系统输出流量由高扬程泵单独供应,低扬程泵输出流量为零,当流量继续减小,由于高扬程泵迫使一部分水体倒流通过低扬程泵(如无止逆阀),则系统内部形成环流,水泵反而没效果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不同扬程水泵并联,注意是扬程尽量接近, 流量可以不同。
用软件辅助分析下面的动画截取于义维软件.并联特性曲线的绘制(动画) 装置曲线的绘制(动画) 并联曲线图的生成从左到右,分别是:单泵的性能曲线,两台泵的并联曲线,三台泵的并联曲线,和四台泵的并联曲线。
串联曲线图的生成从下往上,分别是:单泵的性能曲线,两台泵的并联曲线,三台泵的并联曲线,和四台泵的并联曲线。
公式计算详细分析看不懂, 可忽略此部分内容并联特性曲线的绘制在绘制水泵并联性能曲线时,先把并联的各台水泵的Q-H曲线绘在同一坐标图上,然后把对应于同一H值的各个流量加起来。
如图1所示,吧I号泵Q-H曲线上的1、1′、2″各点的流量相加,则得到I、II号水泵并联后的流量3、3′、3″,然后连接3、3′、3″各点即得水泵并联后的总和(Q-H)1 2曲线。
这种等扬程下流量叠加的方法,实际上时将管道水头损失视为零的情况下来求并联后的工况点。
因此,同型号的两台(或多台)泵并联后的总和流量将等于某扬程下各台泵流量之和。
事实上,管道水头损失是必须考虑的,所以,寻求并联工况点的图解就没有那样简单。
水泵并联Q-H曲线同型号、同水位的两台水泵的并联工作(1)绘制两台水泵并联后的总和(Q-H)1 2曲线。
由于两台水泵同在一个吸水井中抽水,从吸水口A、B两点至压水管交汇点O的管径相同,长度也相等,故∑hAO=∑hBO,AO与BO管中,通过的流量均为Q/2,由OG管中流进水塔的总流量为两台泵水量之和。
因此,两台泵联合工作的结果,是在同一扬程下流量相叠加。
为了绘制并联后的总和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先不考虑管道水头的损失,在(Q-H)1,2曲线上任取几点,然后,在相同坐标值上把相应的流量加倍,即可得1′,2′,3′,…,m′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1′,2′,3′,…,m′点,绘出一条并联后的总和特性曲线(Q-H)1 2如图2所示。
图中所注下角“1,2”,表示单泵1及单泵2的Q-H曲线。
下角“1 2”表示两台并联工作的总和Q-H曲线。
上述的这种等扬程下流量叠加的原理称为横加法原理。
所谓总和(Q-H)1 2曲线的意思,就是把两台参加并联水泵的Q-H曲线,用一条等值水泵的(Q-H)1 2曲线来表示。
此等值水泵的流量,必须具有各台水泵在同扬程时流量的总和。
同型号、同水位、对称布置的两台水泵并联(2)绘制管道系统特性曲线,求出并联工况点。
由前述知,为了由吸水井输入水塔,管道中每单位重量的水应具有的能量为:式中:SAO及SOG分别为管道AO(或BO)及管道OG的阻力系数。
因为两台泵是同型号,管道中水流是水力对称,故管道中Q1=1/2Q1 2,代入式(7-1)得由式(7-2)可绘出AOG(或BOG)管道系统的特性曲线Q-∑hAOG,此曲线与(Q-H)1 2曲线相交于M点。
M点的横坐标为两台水泵并联工作的总流量Q1 2,纵坐标等于两台水泵的扬程H0,M点称为并联工况点。
(3)求每台泵的工况点。
通过M点作横轴平行线,交单泵的特性曲线于N点,此N点即为并联工作时各单泵的工况点。
其流量为Q1,2,扬程H1=H2=H0。
自N点引垂线交Q-η曲线于P 点,交Q-N曲线于q点分别为并联时各单泵的效率点和轴功率点。
如果将第二台泵停车,只开一台泵时,则图2中的S点可以近似地视作单泵的工况点。
这时的水泵流量为Q′,扬程为H′,轴功率为P′。
由图2可看出,P′>P1,2,即单泵工作时的功率大于并联工作时各单泵的功率。
因此,在选配电动机时,要根据单泵单独工作时的功率来配套。
另外,Q′>Q1,2,2Q′>Q1 2,这就是说,一台泵单独工作时的流量,大于并联工作时每一台泵的出水量。
也即两台泵并联工作时,其流量不能比单泵工作时成倍增加。
这种现象,在多泵并联时就很明显(当管道系统特性曲线较陡时,就更显突出)。
五台同型号水泵并联例如,上图为五台同型号水泵并联工作的情况。
由图可知,以一台泵工作时的流量Q1为100,两台泵并联的总流量Q2为190,比单泵工作时增加了90;三台泵并联时的总流量Q3为251,比两台泵时增加了61;四台泵并联的总流量Q4为284,比三台时增加了33;五台泵并联的总流量Q5为300,比四台泵时只增加了16。
由此可见,再增加并联水泵的台数,其效果就不大了。
每台泵的工况点随着并联台数的增多,而向扬程高的一侧移动。
台数过多,就可能使工况点移出高效段的范围。
因此,对旧泵房挖潜、扩建时,就不能简单地理解增加1倍并联水泵的台数,流量就会增加1倍。
必须要同时考虑管道的过水能力,经过并联工况的计算和分析后才能下结论。
没经工况分析,就随便增加水泵的台数是不可靠的(公众号:泵管家),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常常是将并联后的工况点,与绘制水泵总和Q-H曲线时所采用的等扬程下流量叠加的概念混为一谈。
关键是忽略了管道系统特性曲线对并联工作的影响。
最后,对于泵站设计开始考虑问题时,就应注意到:如果所选的水泵是以经常单独运行为主的,那么,并联工作时要考虑到各单泵的流量是会减少的,扬程是会提高的。
如果选泵时是着眼于各泵经常并联运行的,则应注意到各泵单独运行时,相应的流量将会增大,轴功率也会增大。
不同型号的两台水泵在相同的水位下并联工作这种情况不同于上面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两台水泵的特性曲线不同,管道中水力不对称。
所以,自吸水管端A和C至汇集点B的水头损失不相等(即∑hAB≠∑hBC)。
两台水泵并联后,每台泵的工况点的扬程也不相等(即H1≠H2)。
因此,欲绘制并联后的总和Q-H曲线,一开始就不能使用等扬程下流量叠加的原理。
现在我们只知道,泵I与泵II之所以能够并联工作在管路汇集点B处,就只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测压管水头(见下图中HB),则测压管水面与吸水井水面之高度差为式中:H1为表示水泵I在相应流量为Q1时的总扬程(m);SAB为AB管段得阻力系数。
不同型号、相同水位下两台水泵并联式(7-3)表示水泵I的总扬程H1,扣除了AB管段,在相应流量Q1下的水头损失∑hAB后,就等于汇集点B处得测压管水面与吸水面高差HB,此HB值相当于将水泵折引至B点工作时的扬程,也即扣除了管段AB水头损失的因素,水泵I可视为移到了B点在工作。
同理,式中:HII为表示水泵II在相应流量为QII时的总扬程(m);SBC为BC管段的阻力系数。
式(7-4)中的HB相当于将水泵II折引到B点工作时尚存的扬程。
这样,就可先分别绘出Q-∑hAB和Q-∑hBC 曲线,然后,采用上一章中所介绍的折引特性曲线法,在水泵I、II的(Q-H)I和(Q-H)II曲线上相应地扣除水头损失∑hAB和∑hBC的影响,得到如图4中虚线所示的(Q-H)′I 折引特性曲线和(Q-H)′II折引特性曲线。
此两条曲线排除了泵I与泵II在扬程上造成差异的那部分因素。
它们表示了将两台水泵都折引到B点工作时的性能。
这样,就可以采用等扬程下流量叠加的原理,绘出总和(Q-H)1 2折引特性曲线。
此总和(Q-H)1 2曲线犹如一台等值水泵的性能曲线。
因此,再下一步就要考虑此等值水泵与管段BD联合工作向水塔输水的工况。
先画出管段BD的Q-∑hBD曲线,求得它与总和折引(Q-H)1 2曲线相交于E点,此时E点的流量QE,即为两台水泵并联工作的总出水量。
通过E点,引水平线与(Q-H)′I 及(Q-H)′II曲线相交于I′及II′两点,则QI及QII即为水泵I 及水泵II在并联时的单泵流量,QE=QI QII;再由I′、II′两点各引垂线向上,与(Q-P)I及(Q-P)II相交于I″、II″点,此两点的P1及P2就是两台水泵并联工作时,各单泵的功率值,同样,其效率点分别为I′″及II′″点,其值分别为η1及η2并联机组的总轴功率P1 2及总效率η1 2分别为: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以井群采集地下水。
一井一泵,井群以联络管相连以后,以一根或多根干管输送至水厂,再集中消毒后由泵站加压输入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