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班级: 姓名:1. 在开国大典上,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 54 门礼炮齐鸣 28 响。
展开联想,判断“ 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2. 图2和图 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 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 ) A .20年 B . 28年C .38年D .60 年3. 在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以和平方式解放的地方有( )①南京 ②北平 ③西藏 ④上海A. ①②③④B. ③④C. ②③ 4. 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5. 时下人们爱用 “最美” 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 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美司机吴斌” 。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 的英雄人物。
他们是 ( ) ①黄继光 ②焦裕禄 ③邱少云④杨靖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6. 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建国以后农村的变化历程,其中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的是 ( )7. 温家宝总理在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指 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 (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B .54 年宪法的颁布 中共十四大A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B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②③④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 .54 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五大8.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 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 展的规 律。
”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 A .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根据下列有关港澳台的 三幅图片,为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A .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B.百年耻辱最终洗刷 C .一国两制全部实现 D .一国两制方针指引10.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从图上看出,全国D .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 回眸中共走过的 90 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 遵义、深圳的理由分 别是 ( )①中共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 .①③②B .②③④C .③④②D .①②④12. 照片,能 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 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一事件是 (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中国承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13. 右图是根据苏州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 制作的柱形图,其中 1958 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
对此,你 的正确判断是 ( )9. 随着港台歌曲传入的逐渐增多,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上升趋势,() A .农村土地改革抽样份数: 18529 户)从 1978 年到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A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B .王进喜作出重要贡 献C .土地改 革成效显著D .该年数据不可信14. 国书是指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本,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 国家元首署名递交给所驻国家元首的文本。
根据右图判断,携带此国书的大使应派驻 ()A .美国B .日本C .苏联D .俄罗斯15.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
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A .成立了新中国B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实行了三大改造D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 包括17. 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 ,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 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 交政策或事件是 (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18.1978 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 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 92%、100%和 97%。
2 005 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
有 人认为这一变化与 1992 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D .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19. 国史学家 K .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 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 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 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 宏大 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16. 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 A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 .②④ 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③④20. 下列对中共“十二大” 、“十四大”和“十五大”关键词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 ) A .国企改革——初级阶段——科学发展B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 平理论C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 .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21. 某工厂成立于 1958 年。
今年建厂纪念日, 厂领导准备邀请一位建厂时出生的老工人师傅 讲厂史。
他应是 ()A .90 岁的李会师 B . 64 岁的宋支前 C .54岁的赵跃进 D .61 岁的王援朝22.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 题中错误的是 ( ) A . 1954 年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 .“一国两制” :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D .江泽民:两岸和平统一八项主张的发表 23.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 “上个世纪 70 年代,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
”该新闻稿报道的应是24.1992 年 1、 2 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 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 《标准只有一个》B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力争高速度》C .《抓住中心不放》 《要搞快一点》 《要敢闯》D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 《责任制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25.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所开创的, 邓小平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说 他是“总设计师”的主要原因是A .亚非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D .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A.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B.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26.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
下列外交成就中,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有()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②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③尼克松访华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⑤港澳回归,洗雪国耻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⑤27.诗歌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
诗中反映的是中国 20 世纪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A.土地改革时期 B .“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28.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国两制: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B .民族区域自治:巩固了民族团结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实施“一五计划”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2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下面年代尺中的“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A.出席万隆会议B.中国和日本建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和美国建交30.右图是我国于 1985 年发行的两张邮票 , 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会议在 50 年代召开31.1954 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2.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以下歌曲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D .《学习雷锋好榜样》33.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革”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践踏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3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35.“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