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唐玲菲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4期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有语言能力的发展,并让学生的文化融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同步发展。
在本文中,筆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方法
在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下,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不断凸显,教师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培养。
针对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构建,从而促进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发展。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言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被逐步重视。
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充满情感、充满韵律的朗读中实现与作者情感上和思想上的连接,并掌握一定的语感,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主动张嘴进行表达,从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时候,作者不仅对紫藤萝瀑布的美进行了描绘,也在其中渗透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如果只进行书面阅读的方式,很难理解作者的情感。
因此,我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泛读,并找出其中承载作者情感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感受紫藤萝瀑布与作者思绪的关联。
有的学生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这一自然段进行了反复朗读,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软弱和伟大,也感受到了花朵中承载的生命的力量能给人不断向前的动力。
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朗读技巧,也能够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实现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拓展课外知识,丰富文化内涵
语文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也蕴含着强烈的人文性,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文化知识,对各种不同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感受,不断对知识进行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文化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阅读,给予学生更多的“看世界”的机会,在阅读中实现文化内涵的丰富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