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技术规范文档编号: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文档版本:Version 1.1.2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04年8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档说明:本技术规范为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的指导性原则。
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文档修改历史目录1.范围 (5)2.参考文献 (5)3.缩写词 (5)4.参照字符集 (6)5.网元设备 (6)5.1 网元设备命名原则 (6)5.2 网元设备命名规范 (7)5.3 典型网元设备命名示例 (12)6.设备端口 (13)6.1 设备端口命名原则 (13)6.2 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3)6.2.1 单机框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3)6.2.2 多机框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4)6.3 典型设备端口命名示例 (15)7.电路 (15)7.1 电路命名原则 (15)7.2 电路命名规范 (16)7.3 典型物理电路命名示例 (17)附录一: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照表 (18)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数据网络资源的命名。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省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定义集团和省级数据网综合网管系统涉及的设备、端口和电路的命名原则,用于指导工程及维护的设备命名、网管系统资源命名及资源统计等。
网管系统侧应遵守本规范对被管资源进行命名,网络设备侧也建议遵守本规范对设备进行命名。
2.参考文献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技术规范引用以下标准:-《中国移动CMNET省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1.0版,2002年8月-《中国移动通信网网元设备编码和路由命名原则》第一版,2002年3月-《中国移动传送网资源命名规范》版本v1.03.缩写词4.参照字符集本规范中所有的命名规则中用到的字符必须属于下面规定的字符集,字符集包括:-汉字(一个汉字等于2个字符数);-大写英文字母:A-Z;-小写英文字母:a-z;-阿拉伯数字:0-9;-连接符:“-”(半角);-斜线:“/”;-其它符号包括:“.”,“+”,“×”(乘号),“λ”,“(”,“)”,“[”、“]”、“《”,“》”,“~”。
5.网元设备中国移动数据网网元设备包括承载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设备,承载网络设备主要包括CMNet骨干网、省网和城域网的路由器、交换机等;业务系统设备包括接入服务器、VOIP 的网关网守、WAP系统、MMS系统、KJAVA系统、Email系统、Radius系统、短信网关系统、DSMP系统等的业务主机、防火墙和网络设备。
GPRS中的BG设备遵循本命名原则,GPRS的其余设备遵循原GPRS的设备命名原则。
5.1 网元设备命名原则(1)网元设备在全网范围内命名唯一;(2)能表示出网元设备的物理位置;(3)能表示出网元设备所处的网络层次;(4)能反映出该设备的业务属性和网元功能;(5)能表示出网元设备的类型或网元子功能;(6)相同物理位置的业务系统用不同序号区分;(7)相同物理位置、网络层次、业务属性和类型的设备用不同序号区分;5.2 网元设备命名规范数据网网元设备的名称遵照如下格式:(1)“省名”、“地市名”:表示网元所处的实际地理位置,4-5个大写字母。
省名用2位大写字母表示;省会城市名用2位大写字母表示,其他地市名用3位大写字母表示。
说明:A.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可以采用“节点名”。
节点名用3位大写字母表示,各直辖市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节点名的英文缩写。
例如:对类似上海移动外高桥园区网的网络设备而言(该网位于上海移动城域网的汇聚层,同时该网本身具备核心、汇聚、接入3个层次),其“节点名”可定义成“WGQ”,园区内的节点可在最后的“备注(可选)”项中区分。
B.对于非直辖市内有更细的地理位置标识需求时,可以利用“备注”字段标识该地理位置,且该地理位置的英文缩写各省可以自行定义。
C.省名、地市名字母简写参见附录一“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照表”。
(2)“网络层次”:表示网元所处的网络层次,2个大写字母。
说明:A.承载网络设备的网络层次定义:a.第一位字母代表网元所在的骨干网、省网及城域网层次,其中骨干网层用B(Backbone简写) 表示,省网层用P(Province简写),城域网层用M(Metropolis简写)表示;b.对于骨干网设备,用第二位字母细分其在骨干网中所处的核心汇接层次、一般骨干层次和网间互联层次,B(Backbone简写)表示核心汇接层,C(Converge简写)表示一般骨干层,I(Internet简写)表示网间互联层;c.对于省网和城域网网元设备,用第二位字母细分其在省网或城域网中所处的核心、汇聚及接入层次。
B(Backbone简写)表示核心层,C(Converge简写)表示汇聚层,A(Access简写)表示接入层;(省网骨干都改为省网核心,城域网骨干都改为城域网核心)d.省网核心层,即PB层次设备是指各省与骨干网相连的省网汇接路由器和交换机;省网汇聚层,即PC层设备是指与省网汇接路由器相连的各地市汇接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省网接入层,即PA层设备是指为用户业务提供接入的路由器、交换机、接入服务器等网络承载设备。
e.同一网元设备同时具备两个网络层次的,按上表顺序从上到下取主要的网络层次进行定义,对同时兼备的另一网络层次可以在备注字段加以说明。
如同时作为省网汇聚层和城域骨干层的路由器设备,按PC层设备定义,可以在备注字段加以说明“PC/MB”;PC层的交换机也提供了专线用户接入业务,按PC层设备定义,同时在备注字段加以说明“PC/PA”;f.承载设备网络层次定义见下表:符号表示网络层次BB 骨干网核心汇接层BC 骨干网一般骨干层BI 骨干网网间互联层PB 省网核心层PC 省网汇聚层PA 省网接入层MB 城域网核心层MC 城域网汇聚层MA 城域网接入层B.业务系统设备的网络层次定义a.第一位字母代表网元所在的骨干网、省网及城域网层次,其中骨干层用B(Backbone简写) 表示,省网层用P(Province简写)表示,城域网层用M(Metropolis简写)表示;b.第二位字母统一定义为S(Services简写);c.对于为多个省区提供业务接入,且设备连接在全国骨干网层次,如MMS系统、KJAVA系统、E-MAIL服务器等,其命名中网络层次按骨干网层次命名;d.对于为多个省区提供业务接入,但设备连接在省网层次,如ISMG系统、DSMP系统等,其命名中网络层次应按照省网层次命名;e.业务设备网络层次定义见下表:符号表示网络层次BS 骨干网层PS 省网层MS 城域网层(3)“业务系统分类或网元功能”和“序号”:“业务系统分类或网元功能”字段用于描述网元的业务系统分类属性,也可以描述网元的主要功能特征,长度不超过6个字符,可以是大写字母或数字。
其后的“序号”字段用于区分相同地理位置和网络层次下同一业务类型的多套系统,具体规则见后文详述,该字段为可选,1位数字。
说明:A.业务系统分类的定义如下表所列,不包含在下表中的业务分类可根据实际业务特性自行扩展定义;网元功能的定义则不做统一规定,可根据网元的主要功B.承载网络系统(CMNET)分类代表了CMNET骨干网、CMNET省网和城域网;C.如果同一网元设备具有以上多种业务分类的属性,则以上表为序,取其主要的业务分类;D.“序号”字段的使用:如果在相同省市、相同网络层次下,存在多套同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系统,如分别是骨干和省建的同一业务类型系统,可以使用“序号”字段区分每一套业务系统。
具体规则如下:1、如果有2套以上的同一业务类型系统,从第2套开始在“序号”字段用1位数字进行区分,用“2”表示第2套系统,用“3”表示第3套系统,依次类推;第1套系统不需要“序号”字段。
此时相同“设备类型”的设备(如服务器SV)序号各套业务系统单独排序。
例如:骨干彩信中心广东彩信中心-1的服务器设备命名为:GDGZ-BS-MMS-SV02骨干彩信中心广东彩信中心-3的服务器设备命名为:GDGZ-BS-MMS3-SV01,2、如果目前只有1套同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系统,则没有套数的区分需求,则不必要“序号”字段。
例如骨干彩信中心上海彩信中心只有1套业务系统,则命名为:SHSH-BS-MMS-SV10,(4)“设备类型或网元子功能”和“序号”字段:“设备类型或网元子功能”字段用于描述网元的设备类型,也可以描述网元的子功能特征,长度为8个字符,可以是大写字母或数字。
“序号”字段为2位数字,用于区别具有相同地理位置、网络层次、业务系统分类或网元功能、设备类型或子功能的网元设备。
说明:A.B.如果同一网元设备具有以上多种网元类型或子功能的属性,则以上表为序,取其主要属性的网元类型或子功能;C.对该字段的命名,建议尽量采用上表中所列缩写,若不满足需要,可以自行扩充。
如:对RADIUS设备的命名,可以根据其网元子功能,命名为:BJBJ-BS-RADIUS-VOIP1、BJBJ-BS-RADIUS-VOIP2。
D.对于主机设备需要再进一步细分为服务器或工作站的情况,可以在备注字段中用SV(服务器)和WS(工作站)加以区分。
服务器指能提供某类服务的主机设备,如 MMSC服务器、DNS服务器、Radius服务器等;工作站指用于某类工作的主机设备,如安全类、网管类工作站;E.序号:网元序号为2位数字,具有相同地理位置、网络层次、业务系统分类或网元功能、设备类型或子功能的网元设备以序号01、02区别,若不需区别,则取默认值01。
(5)备注:备注字段可以根据维护习惯进行定义,可以用以标识设备功能、设备型号等,可根据需要自行定义,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可以是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或“/”,且字段为可选。
说明:A.备注字段也可以根据维护的习惯定义其他内容,可以描述网元的其他标识性B.备注字段中包含多项内容时,中间用“/”隔开。
C.对于一个网元设备需要两个名字的情况,例如主备用引擎的Juniper路由器,则利用备注字段进行区分,备注字段取为“RE0”和“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