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号:YT-FS-2242-54区委双轮驱动战略调研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区委双轮驱动战略调研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年初,区委书记蔡洪在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政府全体会议上基于新区建设中客观实际,提出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结合近期全省开展的“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海洋海岛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课题组针对这一产业发展战略定位,通过对相关乡镇、企业的走访调研,从具体如何实施、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进行了研究思考。
一、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的意义从产业经济发展的整体阶段看,可以大致的分为三大阶段:“八五”之前的渔业经济占主导的阶段,“八五”至“xx”期间旅游占主导的阶段,“xx”之后工业经济占主导的阶段,呈现“渔”、“景”、“港”三个阶段演变前进的特点。
这三个阶段的产业一直处于全市引领地位。
但是,他们都是属于资源消耗型发展,随着岸线、土地等资源的消耗,的发展优势、后劲在逐步下降,而其他一些与资源条件相近、产业结构类似的海岛县区,具有后发优势,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海洋海岛开发建设方面的工作都在加速推进,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态势。
但是我们拥有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成熟的产业基础,有着一支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未来发展大有空间。
随着新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既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
蔡书记正是基于对发展形势的客观把握,从加快新区建设整体推进的战略高度,从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途径,提出了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战略。
1、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是顺应新区建设分工的客观选择。
国务院对新区的批复中确定了未来主要就是要构建大物流、大能源,作为我国战略物资储备、配送、交易基地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成为继深圳、浦东、滨海新区之后,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发展,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明晰。
沪、甬、舟三地港口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地在产业、金融、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对接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目前,《新区发展规划(送审稿已经完成,新区未来的空间发展布局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确定了以本岛为主体,建设包括岱山岛、大长涂岛、鱼山岛、衢山岛、洋山岛等区域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核心圈,构筑国际旅游、六横临港产业、金塘港航物流、嵊泗渔业和旅游、特色生态保护五大的发展方向。
顺应这一发展态势,客观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明确分工、错位发展,通过加快发展以涉港涉海金融、海洋物流、海洋旅游、现代商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以海工、海洋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来取得更大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国际高层次的产业和资本转移;客观要求加速扩大发展优势,积极把握新区建设产生的政策“洼地效应”,资本扩张新一轮机会,在新区建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2、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是确立今后新区核心地位的关键举措。
从新区建设“一体一圈五”的空间布局来看,是新区开发开放的主体,花园城市带的核心,还涉及3大功能。
“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能发挥先进制造业优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服务业发展也将带动先进制造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能加快沈家门、勾山区域退二进三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推进朱家尖、桃花、白沙、登步等岛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提升;推动展茅北部产业拓展带、六横临港产业、国际旅游等各功能区块产业集聚,形成整体联动发展态势。
而且《新区发展规划(送审稿)》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岛开发开放主体,大力推进海上金融商务区建设,发展船舶融资等涉港涉海金融,成为海上花园城的核心区。
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是抓城市功能的提升,就是抓城市品位的提升。
通过六横跨海大桥、大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串联,构筑城海交融的海上花园城市,形成新区集聚提升的发展格局,引领从“沈家门渔港时代”迈入“莲花洋时代”,并大步走向“东海时代”,成为新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确立今后新区的核心地位。
3、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在产业发展的各个历程中,一直都是处于产业领先的位置。
但是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我们清晰感受到了沿海市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速,我区竞争优势渐趋弱化的双重压力。
当前我区乃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产业转型的问题。
以低成本、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土地、岸线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旦资源耗尽、低成本比较优势丧失,那么发展的动力、后劲就感觉明显不足。
所以“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一是有利于做强现有船舶修造、水产加工、海洋旅游等支柱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基础技术向现代新技术的转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二是有利于做长产业链。
目前,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只是把加工、总装、景点观光等环节做大做强,而在产品的设计、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链的支撑环节还需要重点突破。
从产业互动角度看,船舶修造等临港工业所释放的物流等服务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业所提供的服务供给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矛盾将长期存在,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三是有利于做大块状经济。
通过强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推进六横临港工业、国际旅游、展茅北部产业拓展带做大做强,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发展块状经济;四是有利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港航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主导产业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4、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是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内在要求。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能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对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水平、低效益产业的改观,也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空间的改观提升。
既能为政府创造更多的财政税收,贡献更多的民生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同时能有效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同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渗透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指数,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如何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从的产业实际和未来新区建设的方向来看,“双轮驱动”战略实施空间布局上,先进制造业向展茅北部产业拓展带、六横临港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业向城区和朱家尖为中心,连同桃花、登步、白沙等岛屿形成北部海洋旅游休闲居住圈集聚;产业布局上,主要发展涉港涉海金融服务业、海工等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和商贸旅游业四个领域。
其主要实施方式考虑如下。
1、冲击高端,服务新区,吸引涉港涉海金融集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涉港涉海金融服务是伦敦等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保持最高效盈利模式的主要法宝,也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和核心领域。
努力建设海上金融商务区。
新区海上金融商务区的打造,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创造契机。
从其他三个国家级新区建设经验看,海上金融商务区的建设就是未来新区中枢神经的打造。
未来的就是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滨海新区的于家堡、两江新区的江北嘴。
我们可以参照借鉴这些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对照经验,吸取别人所长,规避别人之短,建设独具特色的中央商务区。
从实际优势看:一是处于海洋科学城的核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二是是个近岸岛屿,与临城隔海相望,不同于其他新区金融商务区,有着明显的海洋特色;三是陆域面积5.56平方公里(陆家嘴1.5平方公里、江北嘴3平方公里),留给公众的生态、休闲、人文空间相对其他新区金融商务区多,空间优势突出;四是已有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现有工业设施较弱,具备适合高起点规划和开发成本低的后发优势。
因此通过集约发展、打造精品,海上金融商务区建设一定能够成为新区发展方式转变的全新平台,创造海洋海岛保护与开发的全新模式,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吸引金融机构抢滩登陆。
建设海上金融商务区的重心和着力点在于吸引金融集聚。
建议借助区域合作,承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引入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在金融商务区建立票据结算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以及涉海业务中心总部,聚集国内外金融、保险、证券、跨国公司区域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设立服务海洋经济的专业性分支机构,大力吸引法律、会计、广告、咨询、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驻,将建设成为新区金融中心、商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做好先行先试,创新金融产品。
以海上金融商务区为载体,积极争取金融改革试点城市,探索金融创新机制,实行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与新区优惠政策相结合,建设金融创新区。
探索具有海洋特色的航运金融产品,增强海洋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围绕海洋产业发展导向,吸引涉港涉海现代服务业集聚,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租赁、金融仓储、航运结算、航运保险等业务。
针对大宗商品,在金融商务区开办跨境贸易结算、离岸金融业务、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将打造成为新区的离岸金融服务中心。
开发直接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海上金融商务区从事涉海债券发行和股权投资,通过直接融资方式,支持新区海洋经济发展。
开发间接融资产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在开展船舶抵押贷款、船舶按揭贷款、在建船舶抵押贷款、船舶出口买方和卖方信贷业务,加快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融资租赁公司在开展业务。
2、优化结构,创新技术,发展高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
坚持把培育和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做到技术先进、产业先进、结构先进和管理先进,促进临港制造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坚持技术先进,推进船舶、水产加工产业技术改造。
继续巩固水产加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稳固国外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