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1.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背景介绍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国文化贸易的主要方式。

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而电影产品本身的质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生产力水平,其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电影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方式。

近年来,中国电影国内市场发展迅速,国内票房收入每年都在以平均35%的速度增长,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能力还较为薄弱,海外推广现状仍不太令人满意,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2.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述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

从2005年的16亿元票房至今,中国电影票房已多年保持20%到30%的年增长率。

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的增长得益于中央财政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财政政策向文化倾斜力度加大。

仅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就达到512.29亿元,比2013年预算执行数增加43.29亿元,增长了9.23%。

国家鼓励文化央企与国外文化机构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也为电影产业助力不少。

事实上,走出去的不只有央企,各家互联网大佬也在争相涌入文化影视产业。

电影市场担负国家新兴战略产业领头羊角色,还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地方借助产业的政策红利,通过国企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例子时有发生,百视通(600637)与东方明珠(600832)的合并就将创造A股市场的“文化产业航母”。

腾讯在2014年6月份高调进入电影行业后,宣布投资拍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等6部影片。

阿里巴巴也在2014年3月份宣布,斥资62.4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建立自己的影业公司。

互联网企业进军影视,并非看中票房,而是借高度交叉融合的文化产业平台,补足互联网在内容方面受制于人的短板。

此外,越来越多的民企也将投资目光转向文化影视。

复星集团2014年10月份向美国传媒公司Studio 8投资了2亿美元,虽尚未得到双方正式确认,但业界认为该笔投资是截至目前中国公司对美国电影制片业最大的投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在中国所有文化行业中,电影行业几乎是全产业链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程度最高。

赵靖侃称,近年来行业外公司进行文化传媒领域的延伸扩展以提升自身估值的例子很多,未来与新媒体融合的文化产业将会有较大提升空间。

3. 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3.1 政策环境:“一般题材免审”惠及面不广电影技术扶持力度加大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倍受市场和创作者诟病,尤其是一些影片前期把关不够,成片在审核遇阻后,引发的影片公映、投资回收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促使出品方不得不谨慎对待审查这一关键环节。

2013 年7 月11 日中国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公示,其中第14 条表示: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行梗概公示。

虽然“剧本不审查”不等于电影不审查,但这一规定无疑是对强化公示制度、电影审核制改革的发出积极信号。

但同时应该看到,“一般题材”这一概念的界定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实际体操作仍有困难。

但从长远来看,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审查相关制度将有条不紊的逐步走向开放,尤其是对于电影创作的审查环境将愈加宽松和趋好,将鼓励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出现。

表1: 2012-2013 年出台的电影产业相关政策-(图表来源:艺恩咨询)3.2 经济环境:上市企业资本运作频繁股价波动回归理性2013 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

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3.3 社会环境:观影的习惯渐成观影动力供给不足2013 年,国内观影人次达到 6.12 亿,相较去年同比增长32%。

从2009 至2013 年五年的趋势来看,观影人次增幅自2010 年达到的高峰期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影院建设趋于稳定的市场背景下,由影院、银幕数等硬件条件增长带来的观影的人均涨幅日渐缩小。

纵览国际发达的电影市场,丰富的影片类型、电影制作总体质量的提升、以及更好的影院观影服务为后续影院观影提供持久动力,尤其是目前中国大陆,在观影的习惯渐成的一、二线城市,更加细分的观影需求将是中国电影票房持续、大幅度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对于更为广阔的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其观影的潜力巨大,随着这些地域影院设施的完善,针对非一、二线城市的电影营销对电影票房的推动作用将呈现出几何级数递增的效果。

总体上,中国电影行业和创作者在遵从商业电影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根据当下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和感情体验进行调整,更多也更有效地与观众互动。

这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过去理论批评层面与实际创作和观众需求难以契合的难题,为中国电影大众化、多样化和类型化作出了贡献,也为市场层面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4.国产电影发展现状4.1我国电影票房收入状况2009年,尽管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同比增幅为43.4%,全国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2010年,国内票房突破100亿元;到2014年,这个数字已经到达了258.3亿元(包含城市院线市场、二级市场、农村市场),而且依然保持着18.7%的增长率。

表2:2005年—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表2:国产电影海外销售统计表图3:国产电影海外销售收入、相比上年增长率图4:影票房总收入与海外票房销售收入从表:2、图5和图6中,可看出:近十年来,中国影片产量逐年递增,中国电影己经发展到每年拥有600至700部影片的规模,但是每年海外发行数量仅仅有几十部,不到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产量与销量明显不成比例,结构不合理。

另外,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从2005年至2010年保持增长,2010年收入为十年来最高。

从2011年以来的近三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逐年递减,2010年到2012年期间,国产电影海外票房三连跌,2012年跌了将近50%。

2011年中国电影海外收入只有20.24亿元,相比2010大幅度下降近43%,共有23家制片单位在海外销售52部影片;2012年海外票房和销售总收入仅为10.63亿元,比2011年减少约48%,比五年前的水平还要低,共有75部影片销往80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为14.14亿元,比2012年有所增加。

总之,日前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发展仍然滞后,在2010年之前,尽管上升趋势较为缓慢,但除2006年小幅度回落之外,依然保持一个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于2010年达到顶峰。

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01.72亿人民币,海外票房为35.17亿,约占总体票房的35%,相当于美国70年代的水平,但从2011年起,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开始急速萎缩,与上年同比减少27.6%。

到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同比增长30.7%,首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与此相对的确是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持续萎缩,2012年仅收获10.63亿元,同比下降48%,倒退回2004年的水平。

2013年这个数字虽然有所回升,海外票房同比增长33.02%,但相比近年来内地票房发展的猛烈势头,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健康的。

好莱坞在90年代海外票房便已占到总票房的一半以上,而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这个数字仅为 6.49%。

国内外电影票房收入差别是巨大的。

2013年末虽然国内观众一致叫好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全球票房达 2.15亿美元,其中内地票房高达约为1.9亿美元,海外票房收入仅约为0.25亿美元,国内和海外票房相距甚远。

图4反映了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与海外销售票房收入的情况,近年来,我国电影年产量增量巨大而电影出口量持续在低位徘徊,反映出我国国产影片在海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还很薄弱。

表3:2005-2013年中国电影合拍片海外销售情况统计表年份销售数量合拍片数量合拍片所占比例2005 69 37 39.132006 73 33 45.212007 78 53 67.952008 45 29 64.442009 31 34 75.562010 31 30 96.772011 52 50 962012 75 42 71.22013 45 33 73.3数据来源: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图5:2005-2013年中国电影合拍片海外销售从表3和图5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每年出口电影的数量不超过100部,而且,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合拍片,合拍片占主导是中国电影海外营销的一大特点,目前与中国内地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合拍片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因为通过合拍的形式减低了“文化折扣”,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他国为保护本国电影而设置的配额限制。

5.我国海外销售电影类型与主要地区分布5.1 海外销售电影类型从影片类型上看,销往海外影片类型趋于丰富,包括功夫片、爱情片、战争片、喜剧片、古装片、恐怖片、科幻片和文艺片等类型,而据统计在2005-2013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过千万美元的17部影片中,古装片占7部,功夫片占7部,而其他类型影片仅有3部。

表4:2005-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过千万美元统计2006霍元甲5696万功夫宝贝计划1007万功夫墨攻1030万古装2007色戒4963万剧情投名状1627万古装2008见龙卸甲1306万古装赤壁(上)8178万古装长江七号2520万科幻2009 赤壁(下)7414万古装2010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1139万古装叶问2 1498万功夫2011 新少林寺1258万功夫2012 / / /2013一代宗师5748万功夫西游降魔记2500万魔幻十二生肖约3000万功夫数据来源:2005—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总局5.2 国产电影主要销售地区从海外传播区域上看,中国电影产品传播范围越来越广,2013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地区覆盖了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但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仍然是中国电影的主要海外市场,是中国电影出口的传统市场,其销售收入占全部海外销售收入的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