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龙头,在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滨海新区的增长模式也同样存在问题。
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出口的分析,找出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消费总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难题。
最后,针对以上两个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天津滨海新区现状
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看。
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
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
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
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
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
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
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
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1.3倍。
从消费角度看。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
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
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
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总量低
从上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指标来看,滨海新区的消费明显不足,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作用。
滨海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总量加速积累,增速最快;其经济发展依然依靠要素的投入驱动,比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滨海新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的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仍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相对较低。
而反观同一时期深圳与浦东特区的情况却可以发现,无论从三驾马车的驱动,还是三次产业的占比看,都标志着它们进入注重依靠内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滨海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但同时也应看到,消费总量的过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滨海新区的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二)三产比重低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经济总量的29%,这说明滨海新区的发展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2011年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的第一产业总额为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几乎占到70%,这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这一点也同样说明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在初步,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升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也较第三产业增长为快。
虽然由于缺乏更为全面的数据,我们不敢臆断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此种现象所展现出来的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确是无疑的,服务业的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滨海新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滨海新区必须正视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努力积聚总量和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滨海新区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渐不可取,也渐不可能,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滨海新区要积极促进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建议,一是加强对新型业态消费热点的引导,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企业和居民消费的多样化。
二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搞好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
三是扩大民生工程的覆盖领域,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其次,要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一是尽快出台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对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长远性发展做出谋划和指导。
二是加快引进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逐步在商业性、经营性服务领域,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充分竞争并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是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搭建起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政府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四是拓展消费性服务业,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消费服务的层次化和社会化。
第三,要聚合高端创新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发展离不开资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滨海新区要努力聚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创新要素,为新区积蓄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为此,新区要加快优化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努力建成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高地,自主创新的领航之地,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之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示范之地,体制创新的先行之地以及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聚拢之地。
实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强,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宏观经济管理,2006(2)
[2]王国晶,天津滨海新区出口加工贸易模式与本土产业升级,经济管理者,2011(10)
[3]贾艳杰; 魏秋霞,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特点、问题与对策,经济地理,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