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种植技术
为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多年生草本。
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活瘀通经功能,主治实热便秘、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跌打损伤等。
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一、生物学特征
1、植物形态株高150-200厘米,根茎肥厚,棕褐色。
茎直立,中空,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近圆形,掌状浅裂,茎生叶小,互生,具短柄,膜质托叶鞘状。
大圆锥状花序顶生,花小,淡绿色。
瘦果有3棱。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喜高寒、湿润的凉爽气候,喜光照,怕涝。
适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均气温在10。
C左右,年降雨量400-700毫米,相对湿度50%~70%,生长最适合温度15~22℃。
对土壤要求严格,重黏土、酸性和低洼地、藏水地不宜栽培,忌连作。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地为耕种地、退耕地、荒坡、荒山等,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二黄泥,耕地每666.7米2施堆肥或厩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草木灰500千克。
深翻35厘米以上,耙细整平,做宽l20厘米,高l5-20厘米的畦,四周开排水沟。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分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植株,在果实变褐色尚未完全成熟时剪下果穗,晒干脱粒,精选后装入布袋,贮存于通风处。
种子在室温贮存2年后发芽率降为58%,超过3年则不宜作种用。
秋播在9月下旬至l0月上旬,春播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甸。
春季直播,可按行株距60厘米×50厘米开穴,穴深3~4厘米,每穴播种子5~10粒,覆土2~3厘米,每666.7米2播种量2-3千克。
若育苗移栽,春、秋季播种均可。
按行距10~15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每666.7米2播种量4-5千克。
播后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除杂草。
第二年4月中旬或8月下旬移栽,按行株距60厘米×50厘米开穴,穴深15~20厘米,选粗1厘米以上的根茎,将侧根剪去,每穴l株,覆土压实,穴面低于畦面约l0厘米。
(2)根芽繁殖在收获时,选择母株肥大的带芽根茎或大形根的根茎纵切3~5块,切口蘸草木灰后栽植;较小的根芽可栽于苗床内,第二年秋季再行定植。
(3)种苗移栽种苗移栽是现在最实用的方法,分春栽和秋栽,用苗量每亩在4000株左右,株距30㎝,行距55㎝,用铁锄打窝,平放入种苗盖土或打沟按株距30cm(顶芽到顶芽之间的距离)平放并盖土,踩实,埋入顶芽深度,秋栽顶芽以上盖土6—7㎝,春栽顶芽以上盖土在4—5㎝。
3、田间管理
(1)间苗直播地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间苗,每穴留壮苗2~3株,苗高l0~15厘米时定苗,每穴留苗l株。
(2)中耕除草在5月上甸和7月中旬各耕除草1次,并在植株根际适当培土,使根头不露土。
植株封行后不再进行中耕,及时清除杂草。
(3)追肥每年追肥2~3次。
第一、二年追肥在5月底至6月初,每666.7
米2施饼肥100千克,或人、畜粪尿1000-500千克,或过磷酸钙20千克,氯化钾l0千克和硫酸铵l5千克;第二次于8月下旬,每666.7米2施含磷钾混合肥20~30千克;第三次在秋季进行,每666.7米2施堆肥或腐熟的厩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
(4)摘薹种植2年的大黄,除留种外,应在开始抽薹时在晴天及时摘除花薹,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
(5)培土大黄根部生长有向上生长的特性,在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进入冬季可以进行培土。
4、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1)轮纹病表现;从幼苗出土至收获前均能发生。
发病重时常致叶片枯死。
发病时,叶片上病斑红褐色,近圆形,具同心轮纹,病斑上密生小黑点。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枝残茎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机肥,适时中耕除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③出苗后2周开始喷1:2:300波尔多液防治或用井岗霉毒50微克/毫升喷雾防治。
(2)根腐病表现:为大黄毁灭性病害。
常在收获当年7~8月高温多湿季节时发病,连作地更为严重。
发病初,根茎形成湿润性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后迅速扩大,侵入根茎内部,并向四周蔓延腐烂,最后使全根变黑。
地上茎叶先从叶柄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棕褐色长形或不规则病斑,后逐渐蔓延扩大,最后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
宜与豆类、马铃薯、蔬菜等轮作4~5年后才能复种;②及时挖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③发现病株,及早拔除,烧毁深埋,然后用5%石灰乳浇灌病穴;④发病前喷1:1:1 OO波尔多液,发病时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灌根,每7~1 O天1次,连续3~4次;⑤清洁田园,将枯枝残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源。
(3)炭疽病表现:发病时,叶片上病斑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后生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枝残茎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机肥,适时中耕除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③出苗后2周开始喷1:2:300波尔多液防治或用井岗霉毒50微克/毫升喷雾防治。
(4)疮痂病表现:7~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多在叶柄及叶片主脉上产生棕红色半透明的病斑,后迅速扩大颜色变深,呈瘤状突起形似疮痂,使叶片变皱缩畸形,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植株枯死,地下根茎腐烂,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
宜与豆类、马铃薯、蔬菜等轮作4~5年后才能复种;②及时挖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③发现病株,及早拔除,烧毁深埋,然后用5%石灰乳浇灌病穴;④发病前喷1:1:1 OO波尔多液,发病时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灌根,每7~1 O天1次,连续3~4次;⑤清洁田园,将枯枝残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源。
(5)霜霉病表现:多发于5~6月,病斑多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叶背生有灰紫色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轮作,雨水多时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②发病初期喷40%疫霜灵300倍液或25%瑞毒霉400~500倍液,每隔7~1 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虫害防治
(1)斜纹夜蛾:多发于6~7月,啃食叶片。
初龄幼虫啃食下表皮与叶肉,仅留上表皮和叶脉成纱窗状。
4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仅留主脉。
幼虫老熟后入土作土室化蛹。
防治方法:①发生期及时消灭卵块或初孵幼虫;②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③发生期喷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
(2)大黄拟守瓜:成虫和幼虫危害叶片,造成孔洞,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
该虫一年发生l代,以成虫在寄主植物或杂草丛中及土缝中越冬。
越冬成虫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8月陆续死亡,幼虫发生期为6~7月,当代成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
防治方法:铲除田间杂草,秋冬或早春耕犁土地,破坏越冬栖息地;忌连作,与川芎或黄芪轮作为好;发生期可用50%可湿性西维因粉500倍液喷雾防治。
(3)金龟子:即蛴螬的成虫。
夏季发生,危害叶片,严重时只留下叶脉。
防治方法:①田间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②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③消灭地下蛴螬。
(4)蚜虫:该虫多在苗期发生。
5月危害嫩根,吸取根部汁液;6~8月危害叶片,吸取嫩叶汁液,影响大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①移栽前,将幼苗根茎放人40%乐果1 500倍液中蘸根消毒;②发生期,喷40%乐果1000倍液灭杀。
三、采收加工
1、采收栽种后3-5年可采收。
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时采挖,先割去地上茎叶,小心挖完整根茎及根,抖去泥土。
2、加工趁鲜刮去根茎及根外表的粗皮,切段或切片,穿串挂在通风处阴干或用文火烘干,要求里外干透。
以无栓皮、黄褐色、质坚实、无黑色或斑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3、产品等级分头黄、根黄、水根黄,根黄和水根黄的区别直径3厘米作为界线。
统货为直径在3厘米以上的干品大黄统称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