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有机更新” 理论指导旧老建筑更新改造初探
“有机更新” 理论指导旧老建筑更新改造初探
(": H4I+)6J4*6 ’- 8)9/26496()4,=’(6/ ./2*+ 1*234)5267 ’- G49/*’,’07,K(+*0L/’( D"#E$#, ./2*+; !: 8)9/26496()4 H4520* ; M454+)9/ N*5626(64, =’(6/ ./2*+ 1*234)5267 ’- G49/*’,’07,K(+*0L/’( D"#E$#, ./2*+)
图 6 旧体育馆改造后疏散梯底小草坪
"#$% 6 ;.(0+/ 0+).#, ’1 (+/+2.,
图 7 旧体育馆改造后细部
"#$% 7 <,+-.)#’/ 0+).#, ’1 +9:./8#’/
北立面改造形成的中部两条大型方柱采用火烧 面花岗石湿挂, 呼应南面水泥砂浆仿石面冲天柱, 竖 向颜色分段及板材分缝, 借鉴冲天柱莲座、 柱身和毗 卢帽三段式处理和砂浆仿石面勾缝 (图 !, 图 3) % 两侧柱廊及二层外墙贴砖红色哑光面砖, 在颜 色 和规格上与老体育馆清水红砖墙协调统一, 又与
图 < 旧体育馆原北立面局部
"#$% < 8’9)* +,+-.)#’/ 1+).#, :9#’9 )’ 9+0’94
卫生间等的改扩建 5 贵宾室、
老体育馆修补加建的西侧次入口及卫生间部 分, 结合使用需要改造为贵宾入口和休息室, 并进行 立面更新 % 由于体量较小, 采用原建筑侧面外墙的处
!5
长安大学学报 (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长安大学学报 (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8)9/: ; <*32): =924*94 <>262’*) &’()*+, ’- ./+*0’ +* 1*234)5267
?’, : !" @’: " A+): !##$
文章编号: (!##$) "##"BCDEF #"B##$$B#%
图 ! 旧体育馆改造后北立面局部
"#$% ! &’()* +,+-.)#’/ 0+).#, ’1 (+/+2.,
图 5 旧体育馆改造后西北侧广场
"#$% 5 &’()*2+8) $.(0+/ ’1 +9:./8#’/
图 3 旧体育馆改造后北立面全景
"#$% 3 &’()* +,+-.)#’/ ’1 (+/+2.,
[!] 替, 作凉台式 : 设计运用了西方的比例与中国的细
部, 摆脱固定法式的束缚, 整体构图严谨, 轴线对称, 典雅而不失玲珑, 端庄又见浑厚, 比例尺度精确、 虚 实对比强烈、 细部造型精美 (图 ") :
:
收稿日期:!##%B#FB#D 作者简介:林家奕 ("FET U ) , 男, 广东海丰人, 华南理工大学讲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 :
“有机更新” 理论指导旧老建筑更新改造初探
— — —记华南理工大学旧体育馆更新改造设计
林家奕", 李文红!, 姜文艺"
(":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系, 广东 广州 D"#E$#; 广东 广州 D"#E$#) !: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 要:如何在更新改造中继承与保护校园优秀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 并将其融入当代校园环境 中, 延续其应有的生命力, 成为校园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 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旧体育馆 改造设计, 借鉴 “有机更新” 理论, 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针对不同部位的具体情 况认真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采取不同的改造强度, 使其既满足新的使用要求, 又保留其原有 建筑风格特色, 并在延续和完善外部场所空间方面, 也作了有益的探讨 : 关键词:有机更新; 可持续发展; 风格; 延续; 老建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G1!$! : % 8
=>>! 年
为笨重, 在构图上与柱子缺乏内在的整体性, 更新改 造设计向外侧加大柱子 (利用中空部分布置屋面雨 水管) , 将檐口部分分离为两个体块, 暴露两侧屋面 反梁形成檐部, 与扩大柱子形成合乎结构逻辑构图 关系, 飘板与梁柱在形体和色彩上适当分割, 形成体 块上的穿插和对比, 既呼应了侧面檐口部分的叠涩, 又有节制地体现一定的时代感, 且最大限度地利用 了原有的结构构件, 节约成本 (图 7) %
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体育馆 56 世纪 76 年代, 经历了第一次改建, 由当初的室内体育馆改为礼堂, 成为学校举行各种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 % 由于观众 厅地面升起的要求, 扩建了北面的二层出入口和放 映室以及西侧的卫生间, 扩建只是单纯满足基本的 使用要求, 忽视了对原有建筑风格的协调和保护 % 此 后, 老体育馆在校园中以极不协调的形象继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图 5) %
["]
华南理工大学旧体育馆建于 "F%E 年 , 正值中 国近代建筑艺术多元发展的高潮, 由于民族风格的 宫殿式建筑投入太大, 造价过高, 并且不尽符合实 用, 因此, 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中西结合的建筑造 型 : 老体育馆整体造型柔和了西方古典主义和中国 传统的建筑样式 : 建筑立面采用西方古典建筑常见 的檐、 墙、 勒脚竖三段分法和入口、 两端横三段分法 : 牌坊式冲天柱与牌楼式屋顶间隔排列, 呈三楼四柱 式 : 一层正中并列三个圆拱形门廊, 第二层钩阑雀
! 细部构造与技术设计
GH
长安大学学报 (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AIIH 年
图 ! 城固县老文区供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 (最高日最大时)
"#$% ! &’()*+ ,- ./+’0 ()11*2 3’+.,04 5260/)*#7 #3 8/,9’3 6#(+0#7+ :5’3$;) 7,)3+2
第!期
林家奕, 等: “有机更新” 理论指导旧老建筑更新改造初探
=;
构, 将其外墙及门窗拆除重新设计, 扩建的卫生间和 设备机房设于东侧对称位置, 保护其原有建筑风格 特色; 延续并完善室外已经约定俗成的场所空间, 设 计亲切宜人的小广场, 以发展延续其校园空间文脉 % 本文着重从修缮、 改造、 扩建及室外场所空间的 塑造几方面加以探讨 %
! 北立面部分的更新改造图! 旧体育馆原南入口"#$% ! &’()* +,+-.)#’/ ’0 ’,1 234
56 世纪 76 年代对老体育馆北立面的扩建部分 缺乏自身方面完整的立面形式考虑, 更谈不上与原 有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 对原设计造成一定的破坏 % 而随着使用功能的改变和校园的建设发展, 北立面 已不再是原来次要的背立面, 尤其是作为观众厅的 主入口, 北立面在校园空间形态和实际使用上更为 重要和突出 (图 5) % 更新改造不应只是简单的修缮, 也不能推倒重来; 既要呼应原有的风貌, 但又不应照 搬原来的造型语汇 % 在具体的设计中, 应抓住下面 < 个层面的要求: 延续并发展原有建筑风格, 形成具有 一定时代感的完整的北立面形象; 强化观众厅的主 入口形象, 与校园的空间格局相呼应 % 借鉴南立面的 具有韵律感的拱券门廊和牌坊式冲天柱, 北立面原 中部二层放映室部分出挑, 与南立面敦实的造型语 汇和恢弘的形象不协调, 通过扩大一层设备用房, 使 一、 二层外墙对齐, 并形成两条大型石材饰面方柱, 放映室外窗改造为半圆形拱窗, 强化原有的中轴线,
图 5 旧体育馆原北入口
"#$% 5 8’9)* +,+-.)#’/ :9#’9 )’ 9+0’94
突出作为主入口的北立面, 并与南立面相呼应 % 在入 口门廊两侧增设两条假柱, 改善其比例, 加强韵律感 (图 <, 图 =, 图 ;) %
在我校迎接 ;6 周年华诞之际, 作为校庆工程之 一, 体育馆的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内容包括: 改造原 有的建筑北立面加建部分, 创造出富有个性和文化 气息的建筑形象, 为校园增色; 进行室内设计, 提高 观众厅室内环境质量, 设置中央空调系统, 扩建设备 机房及卫生间; 改建原有西入口及卫生间作为演员 及贵宾入口和休息室; 改善体育馆周围的室外空间 环境 % 如何在更新改造中继承与保护校园优秀的历史 文化风貌特色, 并将其融入当代校园环境中, 延续其 应有的生命力, 成为校园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回避的 重要问题 % 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 借鉴 “有机更新” 理 论,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的方法: 对完好部分完全保留; 对房屋其他缺损部分加以修 缮, 以恢复其原有的建筑风貌; 加大对第一次扩建部 分的改造强度, 即对北面观众厅主入口和放映室部
!"#$%&$’ ()“*"+#,&$ -’,’.#/”%0’("1 &, "’,’.#/ #,2 "’)("3 () (/2 45&/2&,+
— — —-’,’. #,2 "’)("3 2’6&+, () (/2 713 () 8(5%0 90&,# :,&;’"6&%1 () <’$0,(/(+1 !"# $%&’(% " , !" )*+’,-+. ! , $"/#0 )*+’(% "
柱板结构构件的基础上进行, 节约投入 %
4 室外空间场所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