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发表时间:2012-07-11T09:32:01.343Z 来源:《学术研究》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梅[导读] 城市(城区)文化,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

一般认为,城市(城区)文化是具有鲜明城市品牌的文化。

——以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为例摘要:文章以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为例,针对鱼峰区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标和措施。

突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必须具有独特的品牌文化标识,才能以其独特的形态在文化交流中脱颖而出,从而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城市文化内涵建设[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4-0111-02一、城市(城区)文化品牌的内涵及重要性城市(城区)文化,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

一般认为,城市(城区)文化是具有鲜明城市品牌的文化。

它强调的是标志性的或者内在的价值,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使其具有独特性,这就是城市(城区)的文化价值所在。

城市(城区)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城区)的内涵和形象的综合体,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城区)文化品牌广泛的影响力,普遍的美誉度,巨大的辐射力,强烈的吸引力,高度的认同感和强大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地方还来不及对自身已经固有的品质进行思索和认定,往往极易走入“重物质轻文化”的误区。

在新城区建设中表现为只重物质构成,缺乏文化构想;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表现为漠视破坏文化,造成文化特色丧失。

一个地方一旦失去其文化特色,不仅是历史的中断,也是精神载体的丧失。

就城区个体而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必在彼此走向雷同而陷入迷茫,所谓“千城一面”就是其后果。

就文化整体而言,各城区的文化不仅是自己一方水土独有的创造,也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贡献。

独特的历史被品牌的文化记载下来,每个地方所独有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其性格和精神的反映,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品牌和魅力都在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城市(城区)文化不仅仅具有社会价值,还隐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不论是民族文化品牌,还是宗教文化品牌,还是传统文化品牌,都从多个角度渗透在城区的社会和经济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挖掘和弘扬文化品牌,就是经营文化,就是发展社会经济。

一个城区文化品牌对城市社会和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一)有利于提高城市(城区)知名度,增强地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有利于本城市的产品的销售。

如西安的历史文化、周庄的水乡文化、大理的民族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等都是开展城市公关活动和对外交往的名片。

(二)立足于展示城市(城区)文化品牌的各项活动,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更少地依赖于制造业,而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文化,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城区)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涉及两种资源,一是自然山水,二是人文景观。

人文也就是文化,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人文环境就是最有魅力的资源。

不仅能吸引“表层旅游”,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深度旅游”。

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是“深度旅游”,也就是从表面的观光走向深层的了解,从各方面去感受不同地域所独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蕴。

表层旅游看的是新鲜,浅尝辄止,深层旅游看的是文化,让旅客在立体斑烂的文化空间穿行,这种旅游具有永久魅力。

(四)有利于增强一个地方居民的自豪感,提高市民素质。

中外高品质的城区不仅在于以山水建筑的秀丽多姿去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需要,更在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去启迪、熏陶人的精神世界,使市民对自己的居住地充满自豪感,增强地方的凝聚力。

同时,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市民的情操,促使市民对自身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自发地弘扬本地的文化并维护本地的形象。

二、鱼峰区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近几年来,尽管柳州市鱼峰区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觑,突出的有两个:一是文化品牌缺乏丰富的内涵支撑。

对地域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文化资源结构和布局还不够清晰,文化底蕴深厚但研究不够,地方文化特色及其在民族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不够突出。

二是文化品牌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

当前仍然只是局限于现有文化景点的利用,文化旅游项目形式单一,文化景点规模小而分散,大型文化活动特色不够明显,没有形成最佳竞争优势。

由此,鱼峰区在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一)树立品牌理念,制定文化规划。

一是要把品牌战略系统理念渗透于城市(城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把创建城区文化品牌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城区文化品牌提供政策制度上的支持。

二是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心策划,合力打造城区文化品牌。

把分散的文化产品、行业组合起来,把各种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品牌,形成产业开发的优势。

三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重点文化品牌建设长远规划。

选择与打造重点文化品牌,要根据文化的不同门类采取相应措施。

应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中确定一批重点品牌,集中财力和精力,给予支持。

对已经形成品牌优势或具有重点品牌潜力但未形成品牌优势的一些资源,要重点整合、重点突破,以组织学术研讨会、出版文集、通过媒体传播等方式,提升鱼峰区的文化品位。

(二)把握品牌主调,创新和整合文化资源。

城市(城区)文化品牌是综合性的,需要一系列产品、服务和形象构成,在城市这个大品牌的建设中,形成主格调,同时注重形成梯级系列。

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性,品牌形象才能得到巩固,也才有创新和扩展的空间。

对于鱼峰区来说,山水和人文是两个基调,城区文化品牌应该围绕这两点进行规划、进行创新组合。

只有找准了定位,才能防止城区品牌危机,避免城区竞争中产业同构、面貌雷同的现象。

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区文化包括城区的历史文化、文化产品、精神风貌,还有市民的生活方式、消费心理、饮食习惯等。

要合理地以城区品牌为核心有重点地整合起来,如果这些资源是一盘散沙,就没有整体形象、没有个性、没有灵魂。

对有利于塑造城区品牌的文化资源要积极利用,充份发挥资源的价值,甚至要放大和适度夸张。

(三)运用市场手段,发展文化品牌。

打造品牌必须运用商业手段。

同样,创建城市(城区)文化品牌,也要靠市场机制。

当前,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第三代竞争”时代,文化渗透、资本、人才和资源等都是品牌竞争的要素。

打造城区文化品牌,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也是与市场充分沟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过程。

用商业手段打造文化品牌,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引导,只有政府制定政策,形成强有力的引导,才能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取得成效。

三、鱼峰区文化品牌建设的目标和措施(一)积极开发城市(城区)文化资源的精粹。

经验表明,一个城市(城区)只有开发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品牌,才能长久地提升城区的文化品位,才能增强城区的文化竞争力。

鱼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和富含特色,应坚持体现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标准,明确哪些能提炼、哪些应剔除,提炼出符合民族精神,又有时代特征,体现鱼峰区特色的厚重文化品牌,发挥鱼峰区优秀文化资源的价值导向功能。

(二)深度体现城市(城区)文化资源特色。

优秀的城市文化品牌能够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商品,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是提高城市(城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应坚持一边保护、一边利用的策略,深刻认识城市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规律、性质,在文化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上倾注足够的精力,使文化资源的深层特色焕发出来,再以合适的方式利用起来,使文化品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成为城市(城区)持久的文化资源。

(三)打造传统与现代协调和谐的城区形象。

城市(城区)形象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外在展示。

城区的名称、标志、布局与建筑物是城市文化品牌的载体,是城区对全国文化消费者的吸引力所在。

鱼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打造城区文化品牌,增强城区的文化实力,发挥城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除了顾及到经济发展、社区布局和交通配套之外,还应注重整体城市风貌的协调与和谐,使历史记忆和现代印象、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经济气象和文化氛围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四)实施创建举措,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得品牌者得市场,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城区)的内涵和形象的综合体,是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无形资产。

进一步树立“品牌资本”意识,将城区的地缘、体制和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聚合和文化创新,集中打造鱼峰区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的建设可以依托有形的自然生态、文物遗址,也可以依托无形的民俗民风、特色文化。

具体来说,鱼峰区应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载体,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特色文化品牌: 1.以别具特色的水资源为载体,打造水上文化品牌。

近年来,柳州致力打造中国“水上运动娱乐之都”这项宏伟工程。

“水上娱乐”的概念初现端倪,已逐步成为柳州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2011年国庆节,柳州成功举办了“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

水上狂欢节的举行,不仅让龙城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节日的欢乐,还展示了柳州的良好形象,提升了柳州的国际知名度,使这座城市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独特的魅力。

应结合“水上娱乐”开展:(1)水上休闲项目:利用包括琴船、戏船等特色水路交通工具,开展水上民俗旅游活动;兴办水上四时会节,开展参与性表演项目,定期举办以水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2)水上商贸活动:开发水上工艺商贸,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饮食,作为主要内容。

同时,水上可设置划船、闲茶棋牌、戏剧说唱等消费式活动。

(3)水上游线项目:“水上私庆项目”,包括生日宴请等私人庆祝活动;“水上节庆项目”,包括旅游、“沐浴美食”等主题活动;“水上商务项目”,针对有关公司及部门等非严肃主题的会议来安排;“水上游船项目”,使游览线路多样化。

(4)河岸“广场文化”:以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以文艺形式分批展示山歌等文化,从而丰富广大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积极举办大型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坚持公益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专家指导与群众参与并进,定期在广场开展免费文化培训活动、市民演唱会、演艺竞赛、体育竞技等,保证公益性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持续的生命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和带动民间艺术社团的发展。

2.以保护性开发旧城区为载体,打造“民族风情建筑”文化品牌。

实施“精品战略”,建设一批体现地域风格的标志性建筑。

同时,要讲究城市的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有文化个性和艺术感,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街道、广场、公园、雕塑、路灯,甚至路牌、广告等等,都需要体现文化内涵。

(1)建设大型鼓楼群标志性风情景观建筑。

以宝塔式、亭阁式、干栏式、底层四面形、底层六面形等不同风格和样式,在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超高层的大型鼓楼群。

其规模控制在九幢以上,30层左右,形成错落有致的、各具特色的、国际级的大型鼓楼组合型景观,构筑出城市建筑的又一惊世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