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眼中的的中国外交

我眼中的的中国外交

我眼中的中国外交
内容提要:中国的外交关系自1949年建国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中国外交60年的风雨,有过成功也有过挫折。

中国在崛起,世界在观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及其外交政策的发展方向尤为重要。

关键词:发展演变,国际关系,发展方向
主题内容: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
1、50年代
面临的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及“联苏抗美”政策
此阶段成果: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与一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认可和赞誉。

2、60年代
面临的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分歧出现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标: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两个拳头出击,即反帝又反修
此阶段的成果: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3、中法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3、70年代
面临的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险恶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方针及“联美抗苏”政策
该阶段的成果:1、18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80年代以来
面临的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恶内涵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二、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美关系
1、中美历史介绍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这是中美战略对抗阶段。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是中美战略合作阶段。

(3)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防范性的接触阶段。

(4)1997年至现在,这是中美关系重建阶段。

2、中美关系评价
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

但,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会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认为侵害美国利益或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

这显然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有直接关系。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美国对中国是“既爱又恨”。

事实上,美国对华的大政策没变,可中国却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变得日益强大了,而中国的强大无论以何种方式展现出来,都会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国利益。

但另一个方面,美国和中国的依存度,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让美国不敢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

由于这种“萝卜加大棒”的情况的存在,在暂时的时期内,萝卜被时局推到最前沿,但也应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渐强硬起来。

这一切决定了中美关系必须在前进与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总之,未来的中美关系应当是新型的,以互补互利、合作共赢为基本特征的,而不是传统的以对抗为基础、寻求力量均势互相制衡的零和游戏。

营造这样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日关系
我们对日本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羡慕他们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日方的右翼势力不断挑衅,使我们又不能抛弃旧日的仇恨。

一有风吹草动就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日本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是处理中日关系的要旨之一。

1、所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1)正视历史的问题2)图谋钓鱼岛的问题3)东海划界问题4)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2、展望中日关系发展前景
当代,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也会在这个大前提下发展两国关系,和平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内是两国关系的重点。

一衣带水的两国,地缘性决定我们不得不与这位邻居交好。

两国在经济方面互补性很强。

现在,日本经济在徘徊停滞甚至倒退阶段,而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

中国是日本第二经济合作伙伴,中日会为了各自利益选择合作发展。

日本需要中国的资源、劳动力、市场;中国需要日本的技术、管理经验。

两国可以进行很好的经贸合作。

日本大和文化很大一部分来自古中国,两国文化有着共性,也有差异。

文化交流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两国在合作中发展,也必然有冲突。

钓鱼岛、东海油田等问题都表明两国的关系不会太平静。

既合作发展,又有冲突。

两国的合作是必要,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两国的综合国力都不容世界小看,两国一旦开战,谁都难以捞到好处。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同时中俄关系已超出了单纯的双边关系范畴,这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关系。

我们知道,最稳定的关系不是双边关系,而是三边关系。

中俄关系的发展,会对潜在的第三方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

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正处在完成工业化和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时期,须引进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迫切希望获得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资源。

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在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积极推进远东及西
伯利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双方的共同诉求,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

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

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相信双方也会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三、未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我国一向是韬光养晦政策主张,韬光养晦是价值不是手段,韬光养晦不是无所作为。

目前我国应该贯彻的策略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小结:中国外交的大发展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外交已经从“小外交”走上了“大外交”,从政治外交扩展到经济、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军事外交,中国的人民外交和公共外交也越来越活跃。

中国外交的舞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阔。

我国外交成果是巨大的。

但是距离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要克服这些不和谐因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给中国外交提供了巨大的工作空间。

我相信,在中央正确领导下,经过外交战线上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并且能一步一步接近人类所向往的“和谐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