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厦门大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国际经济学专题”课程论文教师:陈雯、赵西亮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陈婧(200409071)目录1.导论 (2)2.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2)3.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和理性认识 (3)3.1.人民币境外流通现状 (3)3.2.对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理性认识 (3)4.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 (5)4.1.人民币背后的国家经济实力 (5)4.2.人民币所赖于生存的金融体系 (5)4.3.人民币依赖的制度环境 (5)5.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6)5.1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6)5.2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阶段 (7)5.3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三阶段 (7)5.4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 (7)6.参考文献 (8)表1 中国各年GDP总额及其增长率 (2)表2 人民币跨境流通和净流出规模估算额 (4)【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但是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这主要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区域化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良好的国际信用等因素。

为此,我国还需要不断努力,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人民币走向世界舞台。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一、导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近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争论也表明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乃至全球金融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角色,其国际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发了许多的关注与思考。

大多数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持有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也有些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准备不足;还有些学者则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可见,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人民币境外流通和国际化本身的性质认识并不统一,并且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步骤还缺乏深入研究。

因此,怎样理性看待目前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现实,深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策略,是加强我国国际地位和推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它自身的必然性。

下面分别从中国、亚洲、全球三个视角来考察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从国家的视角来看,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

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

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

表1:中国各年GDP总额及其增长率(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M],中华人们共和国国际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从亚洲视角来看,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关系,尤其是与亚洲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亚洲市场的整合速度加快。

在一个市场中,一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将大大减少贸易和①董天新.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现代管理科学,2005(6)资本流动中的交易成本,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提供交易的规模效率以及国家福利①。

中国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将扩大亚洲市场的规模,人民币地位的提升是一个必然结果,亚洲将会出现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的现象。

从全球来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会改善全球不平等的货币体系结构,减少各发展中国家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提高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导致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起始点。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会逐步提高。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和理性认识1.人民币境外流通现状尽管人民币尚未可完全兑换,但是近几年来人民币在中国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而且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替代当地货币的趋势。

目前,人民币在泰国、越南、朝鲜、蒙古、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盂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和办理人民币其他业务。

比如,在越南,边贸成交额中由人民币结算的已达90%以上;在蒙古,流通的人民币现金占总流通现金量的60%以上,在巴基斯坦,该国央行已经允许在对中国出口中使用人民币。

从总体上看,人民币流入周边周家和地区的渠道主要有:边境贸易、境外投资、公民因私出国或出境旅游,直接携带人民币出境、非正常渠道流出、以及以“贵重物品”等形式流入周边国家或地区。

而人民币回流到中国的渠道有:通过边境贸易顺差回流境内、通过银行系统回流境内、境外居民以人民币在境内投资、置业、购房等、境外居民因探亲、旅游等渠道流入。

根据人民银行的调查统计,周边国家人民币沉淀的总量大体在150-200 亿元,约占我国人民币现金流通总量的1%。

根据2000 年边贸总量、旅游人数,并按边境贸易70%采用人民币,境外旅游人均日消费380 元,港澳地区人员往来携带2175 元人民币测算,全年跨境的人民币流通估计量超过1000亿元。

由于目前人民币跨境流通主要来自于边境贸易和旅客跨境支付,因此李婧、管涛、何帆(2004)对这两项进行了粗略的估算,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表2只是对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最小口径的估计,并未考虑地下钱庄、边民互市以及统计误差等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的话,那么实际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会更大。

2.对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理性认识不可否认,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我们对于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要一定理性的认识。

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仅仅处于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②,作为国际关键货币至少需要具备广泛接受性、流通性何稳定性等几大标准,以此来衡量,人民币与国际关键货币的差距还是很大,①查贵勇.对人民币国际化一些问题的思考.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2)②梁勤星.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西南金融,2003(7)目前还不具备国际关键货币所必须具备的实力。

从广泛接受性来看,人民币的境外功能除了用于交易何旅游等用途的支付和清算外,其作为金融交易用途的相关职能几乎不存在。

而且其主要流通范围主要局限在周边国家地区,远远未达到世界普遍承认和接受的程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实际还只是区域化的表现①,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仅有国内因素,如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政府信用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持等,还要考虑到国际因素对周边国家货币的打击,美元欧元等国际关键货币汇率持续动荡等。

表2:人民币跨境流通和净流出规模估算额(1994-2003年)资料来源:李婧/管涛/何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网站/. 注:(1)人民币边贸跨境流通规模估算中的系数a 是边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比重,2000年前取10%,2000 年后取50%。

实际上在不同边境地区,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并不相同,10%和50%是根据人民银行的调研情况进行的大致估计,不一定很准确。

(2)2002 年内地去往亚洲地区的出境人数约占全部出境人数的85%,因此,因私去往亚洲地区出境人数等于因私出境人数乘以85%而得。

根据满足人数和消费支付越来越多的事实,人均消费支付系数b,在1994-1997 年间分别用人均消费0.2-0.5 万元估计,假定1994年为2000 元,1995 年为3000 元,1996 年为4000 元,1997 年为5000 元,1998 年后用6000元估计,考虑到有部分超限额携钞出境消费,这一系数有较为合理。

从流通性来讲,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前提是该货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但是人民币目前只是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我国的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仍能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

因此,中国货币的外溢途径基本上是通过合法的经营项目和非法的地下交易,尽管出现①徐洪水.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及战略思考.国际经贸探索,2004(9)人民币境外流通和兑换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已经从外汇交易制度上具备了国际化的基础。

从稳定性来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有长期稳定的币值,而一国币值能否稳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势货币,其根本决定因素在于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国内稳定健康的财政货币政策①。

美元日元成为国际货币都是这一理论强有力的证明。

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以及危机后,中国的物价水平和汇率水平都较为稳定,但是这种稳定的态势并不完全是由中国的经济增长所决定的,虽然中国的经济贸易都取得很大的发展,国际竞争力上升,但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增长的基础和可持续性是非常脆弱的。

可以说,人民币的“超稳定”性已经超越了其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信用的支撑。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尽管人民币目前已经在境外流通,但这并不表明人民币以及国际化了,它只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序曲。

我们都知道,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关键货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人民币要成为世界性关键货币至少要跨越三个阶段: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成为亚洲主导性货币、世界性货币②。

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距离第一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1.人民币背后的国家经济实力。

众所周知,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基础条件是该国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美元之所以称霸全球几十年,是与美国拥有超强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的。

同样,欧元和日元能够为世界所接受,背后也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大约只有美国的1/9,欧盟的1/8,日本的1/4,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总GDP 的 3.5%,而对外贸易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

尽管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政府效能、企业效率、科技水平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很落后,更是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