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十二五规划

林业十二五规划

益阳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送审稿)益阳市林业局二O一O年五月益阳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目录一、“十一五”林业建设回顾(一)主要发展成就(二)基础分析(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二)编制依据(三)基本原则(四)主要任务(五)建设目标(六)产业布局(七)重点项目(八)保障措施益阳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林业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及“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现代林业进程,实现益阳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制定“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林业建设回顾(一)主要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坚持生态优先,以大力培育本地资源和壮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取得显著成绩。

1、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大力开展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各类造林158.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8.41万亩;长防林6.055万亩;血防林12.8635万亩,新植南竹10.2万亩;杨树造林89.9万亩;其它造林10.8万亩;四旁义务植树4128万株以上。

二是大力改造低产低效林,加大中幼林培管力度,成效显著。

全市共完成低产竹林改造50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0万亩;低产用材林改造50万亩;中幼林抚育50万亩。

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培管,营造林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低产竹林通过改造,单位面积立竹蓄积由142株/亩增加到159株/亩,眉径平均增粗0.8厘米。

三是大力封山育林,巩固造林成果,对柘溪库区、资江两岸及一级支流沿岸、国省道、铁路和高速公路两旁的林地实行全面封禁,“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封山育林350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森林资源增长质量提高。

2009年森林资源年报表明,我市森林资源较“十五”期未呈现如下特点:(1) 森林覆盖率由46.8%增加到53.84%,净增7.04%,增幅达15.04%。

(2)林业用地面积稳中有增,由890万亩增加到948万亩,增幅为6%。

(3)有林地面积连年递增,由842万亩增加到890.6万亩,增幅为5.7%。

(4)竹林(毛竹)面积大幅增长,由165万亩增加到190万亩,增幅为15.2%。

(5)活立木总蓄积量增长强劲,由1725立方米增加到2213万立方米,增幅为28.3%。

(6)毛竹集约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丰产竹林由不足50%提高到65%;亩平立竹由159株增加到175株,增幅为10%;立竹总蓄积量由30285万株增加到40250万株,增幅为32.9%。

(7)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逐年增加,由210万亩增加到465万亩,增幅为78.6%。

(8)林分质量明显提高。

由单位面积每亩2.02立方米提高到2.49立方米,增幅为24%。

3、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五年来,全市林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12.8%速度增长,2009年实现林业产值79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加28.9亿元。

林业占全市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林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由 60万个提高到78万个,林业收入在农民年人平纯收入中由580 元提高到900多元。

桃江县农民年人平林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1/3以上。

我市安化、桃江进入全国三十个竹子之乡和全省林业经济十强县行列。

以竹产业、林浆纸、林板材、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为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天运、森华、华林、泰格林纸、湘益木业、瑞亚纺织、萌立尔家俱、桃花江竹业等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规模林工企业达98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5家,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加42家和4家。

全市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家,林业工业产值达到46.6亿元。

4、林业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

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对我市现代林业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亲临益阳调研视察工作,省林业厅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益阳就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和现场办公。

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工作座谈会和第二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先后在我市召开。

中央和省在项目、资金上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支持。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省级财政投入逐年递补增,总量达7亿元以上,2009年达2.06亿元,平均每年近1.5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加一倍以上。

我市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成绩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近年来,我市先后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林业工作优胜奖,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

有2人获得全国“国土绿化贡献奖”,有2人获得全省“现代林业建设突出贡献奖”和“承包造林突出贡献奖”。

我市务林人员中先后产生了1名党的十七大代表、1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5、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06年底,我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现代林业示范市。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

从发展“两南林业,建设四大产业”提升为“发展现代林业,壮大四大产业,建设三大体系”,益阳在发展思路上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切实落实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民间投资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三是不断深化林业改革。

全市乡镇林业站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展顺利;林业要素市场逐步建立。

四是切实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分别与省、部林业科研院校如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行全面科技合作,提高了科技支撑水平;与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银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金融支撑水平;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依法治林,提高了服务现代林业的水平。

(二)基础分析。

“十一〃五”时期,益阳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展望未来五年,益阳林业发展优势更大,机遇更多。

1、政策机遇:一是国家继续实行“东治西扩,北休南用”和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有利于我市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三是中共益阳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等一系列新举措,为未来五年林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2、资源优势:“十一〃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林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改善和优化了资源结构;二是可采资源的储备,将在未来五年凸现明显优势,成为产业发展强劲的支撑。

3、投入机制:“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氛围已全面形成,非公有制为主体的林业迅速崛起,林改工作快速推进,对加快林业发展,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动力,促推“十二〃五”时期益阳林业再创佳绩。

4、示范地位:“十一〃五”时期,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现代林业示范市,在探索和示范的过程中,打造了一批现代林业建设的亮点,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其示范作用和地位得到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认同,也将赢得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投资倾斜和政策扶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森林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不高。

全市有林地亩平蓄积量仅2.49立方米,林地产出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欠完善,生态产品供给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二是林产工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

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和林业品牌效益,其产品能耗高,与低碳经济要求相距较大。

三是林业发展机制没有完全理顺。

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林业支撑体系不健全,市县财政投入林业的机制尚不完全符合国家、省的要求,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形成配套体系等。

四是林业基础设施落后。

特别是有的基层林业站支持保障能力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差,有的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有。

二、“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以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为契机,坚持兴林福民一个中心,抓住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和大力发展高效林业两个重点,扎实推进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建设,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兴林、机关作风建设四项保障措施,为建设绿色益阳,促进后发赶超发挥更大作用。

(二)编制依据。

1、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2、《2004-2020年益阳市产业发展规划》;3、《益阳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4、《益阳市中长期(2001-2010年)林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规划》;5、《湖南益阳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湖南益阳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始终把以人为本、兴林富民作为全市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实现林业“两大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作为工作手段;把加快发展,追求效益作为工作目标;把加强林业队伍自身建设,积极主动、热情服务“三农”作为工作方法。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和引导全市人民,贯彻落实“三个统筹”,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建设又快又好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生态立市的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立市,积极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碳汇林业,增强碳汇功能。

二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是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形成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

3、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

大力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提高森林培育,林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着力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业“三大效益”,进一步增强碳汇功能,促进低碳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4、坚持项目带动的原则。

积极谋划和筛选林业投融资项目,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经济,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形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加快林业发展的新格局。

(四)主要任务(1)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

加强森林科学管理,实行分类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稳步放开商品林的经营活动,引导各种投资主体按市场规律自主经营商品林,提高商品林的经营效益。

二是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加强生态公益林抚育管理,实施优材更替,全面提升生态公益林质量。

(2)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绿色益阳。

一是围绕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级雪峰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湿地和森林质量,增强整体生态防御能力。

二是建设森林城市,打造绿色家园。

以益阳城区为生态建设中心,辐射全市的县城和重要集镇,建设现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三是继续实施“三边”造林绿化,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