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名城中山
中山,你我共同的名字。
189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兴中会,从此中山的名字走向了全国,响彻了世界。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今日的中山不单是伟人故里,而且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
8月26日、9月1日,中山将在中山三套节目《欢乐中国行》上,向世人再次展现中山独有的魅力。
而旅游局将组织中山旅客,见证中山最美丽的时刻,详情请咨询各大营业部。
特色推介: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之魂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坐落于中山市翠亨村。
翠亨村傍山濒海,气候宜人。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置身于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之中。
纪念馆馆于1956年成立,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多年来,本馆在注重保护好孙中山故居和馆藏文物的同时,注重保护孙中山故居的文物环境,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目前,本馆面积有12万多平方米,向观众开放的区域约有7万多平方米。
开放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听太平天国反清故事的雕塑、中山鼎、警世钟等,逐步形成以“孙中山和他成长初期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立体而多元化的陈列展览体系,充分地展现了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再现出孙中山出生和成长初期的社会历史环境,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伟大人物的了解。
小榄菊花盛会——花落花又开璀璨八百年
当中国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我们深思:“什么时候中山拥有自己的世遗项目?”在中山,最有可能申报“世遗”的项目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小榄菊花会”。
小榄菊花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
850年前,南宋先民带来中原菊花文化,与本地菊花文化交融,兴盛了独特的民俗活动——小榄菊花会。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年),举办了第一届小榄甲戌菊花大会,并定以后每逢甲戌年举行一届菊花盛会。
最近一届的1994年,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全镇花街花路31条总长16公里,展出菊花82万盆,游客超600万人次。
小榄菊花会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时期,然而,花落花又开,依然是璀璨。
菊花会期间,处处都是花楼花塔花桥及花棚,环镇河涌之上必是花桥处处,并张灯结彩,菊城遍地尽是黄金甲。
菊花会的盛况非文字可描绘。
现在距下一届甲戌菊花会还有43年,但是各位读者不必失望,小榄每年11月都有规模各异的菊花会,推层出新,给各地游客带来新的惊喜。
岭南水乡——做一回水家人
“水乡的路水云铺,出村入乡一把橹。
”这是水乡人生活方式的写照。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村与村之间没有桥,只靠在河道中累起石块才可以互相往来。
而这些村与外界的交通就只能靠水路了。
于是,民众水乡里家家户户有船、有码头。
江苏苏杭一带,“水乡”两字诱人耳目。
其实就在我们广东,在中山民众,有这么一块地方,可以和苏杭水乡媲美———名字是当年岭南画派的掌门人关山月老先生起的:“岭南水乡”!
同样有小桥流水和枕水人家、鸡犬蛙鸣一片;不同的是也许受了“南蛮”之气的感染,民俗文化却迥于苏杭。
岭南水乡的风光更带点阳刚之气。
水乡有船,轻舟秀水,香蕉荔枝龙眼成行成片。
三十几里水泾仅是民众水乡的一小部分,岭南水乡的水上游项目主要是指的这一段。
近水而建的吊脚杉皮房,像一个远古的童话,最是让人温馨。
第一代的茅寮房已只能在
岭南水乡的总部看得到了,第二代的杉皮房子和现代的水泥楼房参差成一种新旧对照,像建筑风情展廊一般地反映了水乡人的生活从穷变富的变化。
房前屋后种了不少果子,四时均有各种鲜果成熟。
每户人家有自己的码头,或多或少拥有几条小艇,上岸后的蛋家人大多已车步当舟,专业运输户则换成了大船搞起运输,这种小艇便不常用了,泊在岸边成了装饰,或者是一种怀旧。
坐船游览时,小童在河里光着屁股游泳,大人在河里摸沙蚬,鸡鸣狗叫、瓜田李下,乡情扑面,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心动。
中山瞻园——园林山水间穿梭
詹园位于中山市南区北台村,105国道旁,占地百亩,分为詹园祝寿、歧江廊桥、詹府种福三个区域。
园建筑以苏杭园林为基调,综合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强调岭南水乡的布局脉络,结构简洁而凝重,风格古朴而洒脱。
周末,不妨搭乘广珠轻轨极速前往广东最大的私家古典园林中山詹园。
信步闲庭于詹园中,欣赏天光云影间最古朴的粉墙绿树、亭台楼阁间岭南水乡的古韵美景,让人敞开心扉,舒心享乐。
园内树木的叶子绿得肆意张扬,来自五湖四海的奇花异草,如千年的罗汉松,还有桫椤、雀舌黄杨等稀有树种透着浓浓的生机。
除了静态的美和建筑艺术的精,动态景观也构成整个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见在亭台湖边,各色锦鲤怡然自得,好不自在,你还可以在园内买鱼粮喂它们。
另外,五一期间,詹园内更准备了水上舞狮节目,中心湖上的20多支水桩作为舞狮表演队的舞台,游客可以欣赏到舞狮最高境界的水上舞狮表演,顺便沾喜“风生水起”的福彩意头。
值得一提的是,凭轻轨车票购买詹园门票还能获得8折的优惠。
美途搜猎队
江苏南京:寻找传说中的“秦淮八绝”
本期美途搜猎队队员:黄惠梅。
菊城假期产品部副总监,已经成为妈妈的她,有着一颗年轻、热爱探索的心。
在繁忙的工作后,她热爱到各地寻找不同的亮点,寻找新的玩法。
南京,又到南京,几次到南京都流连于南京遮阴蔽日的梧桐大道、六朝古都的文化风貌,却没有一次认真的去寻找那些真正属于文化另一面的南京小吃,所以这次出发南京之前就给自己的这次短暂的旅程定下了一个基调:我要去寻找真正属于南京的那些小吃!
南京小吃主要的集中地有夫子庙、狮子桥(在湖南路附近)、甘家大院等,其中夫子庙地区的“秦淮八绝”是最具代表的南京小吃。
所谓“秦淮八绝”,指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儿;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夹心小元宵。
在一个雨后的傍晚,带上相机,一个人游荡到不知来过几次的夫子庙,寻找传说中的“秦淮八绝”。
一路行走、一路打听。
最后终于找到了所有“八绝”的下落,除了奇芳阁、永和园、蒋有记锅贴、莲湖糕团店还在营业外,魁光阁已经转让给了一家著名的茶庄,仅留下了店头的霓虹;瞻园面馆也早已搬出了夫子庙地区;六凤居更是停业消逝在了记忆中。
就算是还在营业的几家老字号,除了蒋有记还在执着的做着自己的锅贴,其他的几家都开始兼营起了其他的风味,尤其是奇芳阁,借着店大而开始欺客,捆绑的高价套餐让我这样的食客望而怯步!可悲呀,传统小吃!
蒋有记
蒋有记这可能是现存的南京八绝老字号中最不好找的一家了,它隐藏在夫子庙多如牛毛
般的小巷中,从巷口望进去只能看到一块高挂在一栋斑驳的白色小楼上的陈旧灯箱。
如果没有路人的指点,我想任何初到南京的朋友都不会想到,南京八绝中的牛肉锅贴、牛肉汤就出自这间不起眼的小店。
据店中的现在的王老板讲,他们搬到这巷子中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沿街的铺面太贵了,动辄几百万的租金要是仅仅靠卖锅贴是万万承受不起的。
这也许就是所有老字号小吃的痛吧。
有机会来到南京的朋友,可以循着前人的脚步,尝一下这渐消渐散的“秦淮八绝”。
本期送10张岭南水乡门票,价值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