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土壤修复行业概况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土壤修复行业概况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土壤修复行业概况
一、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一)土壤环境污染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土壤污染物超标情况
1、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2、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 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状况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7.6%、1.2%、0.9%和0.7%,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
位比例分别为8.4%、1.1%、0.9%和1.0%,主要污染物为镍和镉。

4、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1)重污染企业用地
在调查的690 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2)工业废弃地
在调查的81 块工业废弃地的775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

(3)工业园区
在调查的146 家工业园区的2523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9.4%。

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

(4)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
在调查的188 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的1351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5)采油区
在调查的13 个采油区的494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3.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

(6)采矿区
在调查的70 个矿区的1672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3.4%,主要污染
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

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

(7)污水灌溉区
在调查的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 个存在土壤污染。

在1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8)干线公路两侧
在调查的267 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主要污染物为铅、锌、砷和多环芳烃,一般集中在公路两侧150 米范围内。

5、稀土矿区土壤污染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大量运用在军工、电子等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由于稀土矿开采操作简单、成本低,造成开采稀土企业过多,滥采滥伐严重,加上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及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设施,对水体及土壤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在稀土的提取过程中,一方面是形成了硫酸稀土和氢氧化铵在土壤里,再经过草酸或者碳铵的沉淀,变成了草酸稀土或碳铵稀土,这就基本上完成了从开矿到取矿的全过程,留在土壤里的是硫酸根和铵离子——化肥的主要成分,但若浓度太高,会把植物的根都要烧掉。

另一方面,剩下来的尾矿还含有很多重金属,随着水土流失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源与农业灌溉水源。

据环保部门测算,每年稀土行业产生的尾矿量达数千万吨,其中污染物已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十几倍。

(三)土壤环境污染原因
被污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有些重
金属及有毒物质还能被植物体内积累,进入食物链。

有些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污染土壤会使土壤酸化,影响作物对氮、磷、铁等元素的吸收,而碱性粉尘污染土壤会使土壤碱化,也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氮肥过量施用后大部分流失,不仅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而且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中可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土壤污染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系统的生态平衡,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和传播,造成病害流行。

土壤长期被污染后、微少物的少命活动受到抑制或破坏,物理化学性质变差,肥力下降,土壤逐渐贫瘩化或盐渍化,甚至变成荒漠。

1、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一般重金属元素相对密度较大(大于5),多数重金属都具有一定毒性,稳定性强且不易分解,一旦进入土壤很难排除,且可被生物富集。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时,由作物根部吸收向茎、叶、果实输送,并产生危害作用,有的表现为叶片枯黄,生长发育受阻,存的虽不影响产量,但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畜产生毒害。

(1)汞在土壤中的合量及迁移、转化
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无机汞可还原为金属汞,有机汞也能降解为金属汞。

在正常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范围内,汞能以元素汞存在,这是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

此外,土壤中硫化汞是极难溶的,所以有人把硫化汞看作土壤汞化物转化的最终产物。

受汞污染的耕地,绝大部分汞积累在耕层,不易向深层迁移,除沙土或土层较浅的耕地之外,汞一般不会通过土壤污染地卜水。

微生物在汞的甲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的温度、湿度、质地对于甲基化作用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在水分较多、质地较新的土壤中,甲基汞含量比
较少,沙性土壤中甲基汞含量较多。

另外汞在土壤中易挥发,挥发过程主要受微生物群体所调节。

(2)镉在土壤中的含量及迁移、转化
镉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0.18mg/kg,世界各地土壤镉的背景含量范围为0.01-0.7mg/kg,一般土壤中镉的背景含量为0.06mg/kg。

但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有很大差异。

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水溶性镉,二是难溶性镉。

镉的离子态和络合物易迁移,易为作物吸收,对生物危害大,难溶性镉不易迁移,也不易为作物吸收。

镉的两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酸性条件下镉的溶解度增加,作物对镉的吸收量相应增加,使毒害增强。

在碱性条件下,镉的溶解度降低,形成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与镉的活性关系也很密切。

由于在水稻田还原条件下,硫及硫酸盐肥料中的硫被还原,产生了硫化氢,镉与硫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硫化镉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相反在田间处于氧化条件下(稻田排水期及旱田),硫被氧化成硫酸,使酸度增加,镉以硫酸镉的形式存在,易变为可溶性,被植物吸收的也多。

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可采取旱改水、稻田淹水、施用有机质还原性肥料和含硫物质等措施,来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

2、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每年施用化学农药数量极大。

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是造成土壤农药污染的主要种类。

这些农药无论以何种方式施用,均会在土壤残留。

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在被土壤固相物质吸附的同时,还通过气体挥发、雨水淋溶等方式进入大气和水体,进而污染生物。

多数化学农药是剧毒的,许多农药具有环境激素效应,
其残留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作用,影响生殖繁衍。

3、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的提高,化肥需要量日益增加。

但由于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或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化肥污染主要表现在以卜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
制造磷肥的磷矿原料,常伴生有害元素氟和砷,加工过程还可能带进其他重金属,因此,随着化肥尤其是磷肥使用的扩大,引起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日渐增长。

(2)导致营养失调
许多地区农业施肥,存在着化肥施用不平衡,氮、磷、钾肥投入比例失调,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

其结果是土壤钾的急剧消耗,作物生长不良,且有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前体物No3的积累。

二、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状况
(一)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土壤修复也加大了扶持力度。

国务院出台了《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均对土壤修复产生了积极影响。

土壤修复相关政策法规与具体导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