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灰成分分析意义煤炭完全燃烧后,煤中的可燃部分燃烧释放热量,煤中水分蒸发,剩余部分为煤的矿物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物与盐类形成的残渣,这些就是灰分。
煤灰成分复杂,主要由硅、铝、铁、钛、钙、镁、硫、钾、钠等元素的氧化物与盐类组成。
分析结果以氧化物质量百分含量形式报出。
根据煤灰组成,可以大致判断出煤的矿物成分。
因为同一煤层的煤灰成分变化较小,而不同成煤时代的煤灰成分往往变化较大,因此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可以用煤灰成分作为煤层对比的参考依据之一。
煤灰成分可以为灰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根据煤灰成分还可初步判断煤灰的熔融温度,根据煤灰中钾、钠和钙等碱性氧化无成分的高低,大致判断煤在燃烧时对锅炉的腐蚀情况。
二、煤灰成分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煤灰成分分析项目一般有:SiO2、Fe2O3、Al2O3、TiO2、CaO、MgO、SO3、K2O和Na2O,有时也测定Mn3O4和P2O5。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常量法、半微量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常量法1.1常量法流程1.2仪器1)分析天平2)马弗炉3)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200-1000nm,精度±2nm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火焰光度计6)库仑定硫仪7)银坩埚8)铂坩埚1.2检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样品灰化规定煤样厚度<0.15g/cm2,采用缓慢灰化法的步骤,在815℃灼烧2h,研细至0.1mm,再灼烧30min,直至恒重,放入干燥器。
当灰量厚度不超过时,其三氧化硫值变化不大。
此外不同硫分的煤样不应在同一炉内烧灰。
2)熔样称取0.5±0.02g灰样,在银坩埚中,用几滴乙醇润湿,加粒状NaOH 4g,盖盖,放入马弗炉中,在1-1.5h内将炉温从室温缓慢升至650-700℃,熔融15-20分钟。
在银坩埚中熔融灰样,因为银的熔点960.5℃,所以熔融温度不能过高,熔融时间不能过长,规定650-700℃熔融15-20min即可熔融完全,否则银熔下太多,当用盐酸酸化时,将形成氯化银沉淀,影响二氧化硅测定。
灰样熔融时用氢氧化钠而非氢氧化钾做熔剂,原因,氢氧化钾吸水性和挥发性较强,熔融温度较高时容易逸出,而且熔融后酸解过程溶液会浑浊。
3)浸出熔样取出坩埚,用水激冷后,擦净坩埚外壁,平放于250ml烧杯中,加入1ml 乙醇和适量沸水后,立即盖上表面皿,待剧烈反应停止后,用少量盐酸和热水交替冲洗坩埚和坩埚盖,再加盐酸20ml搅匀。
尽量不加盐酸,因坩埚易腐蚀导致溶下大量银离子。
实验表明,乙醇的作用明显,乙醇与水的共沸点低,加入沸水后反应剧烈,可以加快熔样的浸出。
4)SiO2的测定将烧杯置于电热板上,缓慢蒸干(带黄色盐粒),取下,稍冷,加盐酸20ml,盖上表面皿,热至约80℃。
加70-80℃动物胶溶液10ml,剧烈搅拌1min,保温10min,取下稍冷,加热水约50ml,搅拌,使盐类完全溶解。
取下稍冷,加除盐水约50ml,搅拌,使盐类完全溶解,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于250ml容量瓶中,将沉淀先用盐酸洗涤4-5次,再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以热盐酸擦净杯壁和玻璃棒,并洗涤沉淀3-5次,再用热水洗涤10次左右。
灰化灼烧,温度1000±20℃,灼烧1小时,称重。
a 加浓盐酸20ml。
硅酸溶胶的形成:SiO2+2NaOH=Na2SiO3+H2OSiO2.Al2O3.2H2O+4NaOH=2NaAlO2+Na2SiO3+4H2OMeSiO3+2NaOH=Me(OH)2+Na2SiO3熔块用水提取,盐酸酸化后Na2SiO3+2HCl=2NaCl+H2SiO3生成的H2SiO3,一部分成白色片状水凝胶析出,一部分成水溶胶,同时一部分成分子溶胶状态存在,单分子硅酸再经聚合作用变成溶胶状态。
加盐酸的作用:一灰样加氢氧化钠熔融后,硅的化合物变成硅酸钠,用水提取并酸化后,可使硅酸钠转变成不宜离解的偏硅酸和金属氧化物。
二形成的硅酸呈溶胶状态,带有负电荷,同性电荷排斥,降低胶粒碰撞形成较大颗粒的可能,同时硅酸溶胶具有亲水性,胶体微粒周围形成的水化层也阻碍胶粒析出。
因此必须脱水破坏胶体稳定性,使之聚沉。
采用盐酸最适宜原因盐酸是比较适宜的脱水剂,因为盐酸和水的恒沸点组成固定,浓度20.2%,当盐酸的浓度超过此含量时,氯化氢首先挥发,反之,如果盐酸的浓度低于此含量时,首先是水被蒸发,当盐酸浓度达到20.2%时,二者共同蒸发,因而在加热时可将硅酸颗粒的水分不断脱去。
用盐酸脱水的另一优点是其沸点较低110℃,(硝酸120℃硫酸330℃)用一般的加热方法就可以将盐酸除去。
使用硝酸脱水常会形成碱式盐,用硫酸则常形成碱土金属硫酸盐,都比较难溶,会夹杂在硅酸沉淀中,某些情况下,用高氯酸脱水比盐酸还好些,一方面可使硅酸析出较完全,另一方面夹带的杂质也较少,而且容易蒸干,但高氯酸属于危险药品,与有机物一起容易爆炸,并且价格较贵,所以在日常分析中不采用。
b蒸干脱水将溶液蒸干脱水,温度约100℃左右,不能过高,但如干燥进行不彻底,则可溶性硅酸不能完全转为不溶性硅酸,结果偏低。
可以采用沙浴。
C加盐酸20ml,加动物胶动物胶是一钟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在水中能形成胶体,溶液属亲水性。
结构R NH2COOH其中羧基能电离释放出H+,形成带负电荷的R NH2-胺基也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NH3+,形成带正电的R +COOH 因此,动物胶是两性物质。
PH=4.7时,动物胶粒子的总电荷为零,即体系处于等电态。
PH<4.7时,胶粒吸附溶液中的氢离子带正电荷。
PH>4.7时,胶粒羧基电离出氢离子而带负电荷。
但配制溶液以后易变质,需现用现配。
*为什么加动物胶以前要先加20ml浓盐酸?硅酸胶体带负电荷,要破坏胶体,需加入相反电荷的胶体,动物胶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因此加动物胶以前先加盐酸使溶液呈酸性。
试验证明,当加入盐酸20ml,盐酸酸度在c(HCl)=8mol/L以上时,硅酸凝聚最完全。
*为什么控制温度70-80℃,并且充分搅拌1min ,保温10min因为动物胶在温度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强盐酸溶液中,会部分地分解而使其凝聚硅酸的能力减弱,影响与硅酸的碰撞机会,使凝聚作用减缓,甚至不完全,当温度过低时,会吸附较多杂质,经实验证明,温度控制在70-80℃为宜。
在加入动物胶时,要搅拌和保温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动物胶与硅酸充分接触以加速凝聚。
D过滤,洗涤沉淀洗涤硅酸沉淀时,为什么先用热的稀演算洗再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
稀盐酸是电解质,可以将硅酸吸附的Fe3+、Al3+、Ti4+等金属盐类除去。
如果开始用热水洗,铁铝钛等离子会水解形成难溶或不溶的碱式盐或氢氧化物,与硅酸沉淀共存,使二氧化硅测值偏高,同时也可能使硅酸重新形成胶体溶液透过滤纸造成损失。
洗涤完全与否用氯离子检验,因为氯离子是最难洗净的阴离子。
用热水洗涤除洗出杂质离子外,还可将硅酸沉淀中存在的少量盐酸和残留的氯化钠微粒沉淀除去。
过滤洗涤沉淀注意事项:硅酸被动物胶凝聚后,加水溶解可溶性盐类时,溶液体积增大、酸度降低,硅酸沉淀将部分复溶,放置时间越长,造成复溶量越大,因此在加热水50ml、搅拌使盐类溶解后应立即过滤,在洗涤沉淀的过程中,随着洗涤液用量的增多和洗涤时间的增长,硅酸沉淀会有极少量复溶,因此洗涤时,操作要迅速,洗涤液少量多次。
e 灰化灼烧先低温烤干除去水分并使滤纸灰化,再高温灼烧,防止形成碳化硅。
SiO2+3C SiC+2CO由于硅酸与水的结合能力很强,试验证明,只有在1000℃下灼烧1h才能完全脱水。
f结果计算SiO2%=(m1-m2)*100/mm1=SiO2质量m2:空白值m:分析灰样的质量5)Fe2O3和Al2O3的连续测定(EDTA容量法)·Fe2O3的测定a铁的测定原理在PH=1.8-2.0的条件下,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铁。
磺基水杨酸在PH=1.8-2.0的条件下,能与Fe3+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它的稳定性小于Fe3+与EDTA络合物,到终点时,EDTA夺取与指示剂络合的Fe3+,而使指示剂呈现出原来的颜色。
Fe3++Hin-=FeIn++H+无色紫红色H2Y2-+FeIn+=FeY-+Hin-+H+紫红色亮黄色无色b测定步骤用移液管吸取20ml试液于25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50ml(10mlFe2O3标液于3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100ml),加磺基水杨酸指示剂0.5ml,滴加氨水(1+1)至溶液由紫色恰变为黄色,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值至1.8-2.0(用精密pH试纸检验)。
将溶液加热至约70℃,取下,立即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亮黄色(铁低时无色),终点时温度应在60℃左右。
C注意事项用EDTA滴定铁的关键在于正确控制溶液的PH值和温度。
*酸度的控制滴定时酸度应控制在PH=1.8-2.0。
PH < 1时,磺基水杨酸的络合能力降低,而且EDTA与Fe3+不能定量络合,PH在1-1.5时,滴定终点变色缓慢,当PH太大时,磺基水杨酸与Fe3+形成稳定的络阴离子,使磺基水杨酸根离子不易被EDTA 取代,测定结果偏高,而且PH太大时,对滴定有干扰的元素将增多,铁铝也易水解,甚至形成Fe(OH)3沉淀,溶液浑浊,使滴定无法进行。
*温度的控制磺基水杨酸铁与EDTA的络合反应较慢,若温度低,则反应速度缓慢,容易滴定过量,使测定结果偏高;若温度高,铝也能与EDTA络合,而使铁的测值偏高。
因此控制在60-70℃,既可加快置换反应,又可避免干扰。
·Al2O3的测定a测定原理微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EDTA溶液,调节PH为5.9,加入缓冲溶液,煮沸使铁铝钛铜铅锌等离子与EDTA络合完全,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以乙酸锌溶液回滴剩余的EDTA,再加入KF溶液,使生成更稳定的AlF63-络离子,置换出EDTA,然后用锌盐滴定EDTA,求出铝含量。
其中钛有影响,需校正。
反应方程式(1)加入过量的EDTA(不用计量)Al3++H2Y2-→AlY-+2H+Ti4++H2Y2-→TiY+2H+(2)加锌盐回滴剩余的EDTA(不用计量)Zn2++H2Y2-→ZnY2-+2H+(3)加过量KF2H++AlY-+6F-→AlF63-+H2Y2-2H++TiY+6F-→TiF62-+H2Y2-(4)用锌盐滴定Al、Ti释放出的EDTA(计量)Zn2++H2Y2-→ZnY2-+2H+(5)到终点时Zn2++HIn →ZnIn++H+B测定步骤于滴完铁的溶液中,加入20mlEDTA溶液,加二甲酚橙指示剂1滴,用氨水中和至刚出现浅藕合色,再加冰乙酸溶液至浅藕色消失,然后,加缓冲溶液10ml,于电炉上微沸3-5min,冷至室温。
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4-5滴,立即用乙酸锌溶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再用乙酸锌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或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