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探讨颜彦(江西省萍乡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引言压力容器检验的目的就是防止压力容器发生失效事故,特别是预防危害最严重的破裂事故发生。
所以,压力容器检验的实质就是失效的预测和预防。
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缺陷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1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选用原则无损检测在承压设备上应用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1无损检测应与破坏性检测相结合无损检测的最大特点是在不损伤材料、工件和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检测,具有一般检测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但是无损检测技术自身还有局限性,不能代替破坏性检测。
例如液化石油气钢瓶除了无损检测外还要进行爆破试验。
1.2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间在进行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时,应根据检测目的,结合设备工况、材质和制造工艺的特点,正确选用无损检测实施时间。
例如,需做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在制造完工后无损检测合格才能进行热处理、并在热处理完工后再进行无损检测抽查工作。
1.3正确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对于承压设备进行无损检测时,由于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不能适用于所有工件和所有缺陷,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例如,钢板的分层缺陷因其延展方向与板平行,就不适合射线检测而应选择超声波检测。
1.4综合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无损检测中,任何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因此,在无损检测中,应尽可能多采用几种检测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取得更多的缺陷信息,从而对实际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例如,超声波对裂纹缺陷探测灵敏度较高,但定性不准;而射线对缺陷的定性比较准确,两者配合使用,就能保证检测结果可靠准确。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局限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对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
应在遵循承压设备安全技术法规和相关产品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承压设备结构、材质、制造方法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射线和超声检测适用于检测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渗透检测适用于检测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开口缺陷;涡流检测适用于检测导电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凡铁磁性材料制作的承压设备和零部件,应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采用磁粉检测时,方可采用渗透检测。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各自的合格级别;如采用同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
重要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应尽量采用X射线源进行透照检测。
确因厚度、几何尺寸或工作场地所限无法采用X射线源时,也可采用γ源进行射线透照。
此时应尽可能采用高梯度噪声比(T1或T2)胶片;但对于抗拉强度大于540MPa的高强度材料对接焊接接头则必须采用高梯度噪声比的胶片。
2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主要是控制容器焊接质量。
2.1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方法适用于压力容器壳体或接管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一般x射线探伤机适于检测的钢厚度小于等于80mm,lr-192检测厚度范围为20~100mm,Co-60检测厚度为40~200mm。
2.2表面检测磁粉或渗透方法通常用于压力容器制造时钢板坡口、角焊缝和对接焊缝的表面检测,也用于大型锻件等机加工后的表面检测。
2.3超声波检测超声检测法适用于厚度大于6mm的压力容器壳体或大口径接管与壳体的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
3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重点是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受介质、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腐蚀、冲蚀、应力腐蚀开裂、疲劳开裂及材料劣化等缺陷,因此除宏观检查外需采用多种无损检测方法。
3.1表面检测表面检测的部位为压力容器的对接焊缝、角焊缝、焊疤部摘要:当前对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关键无损检测的常用技术有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及新技术声发射、磁记忆等。
重点论述了磁粉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测中的运用的情况。
涉及无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和磁轭地、交法磁轭法、触头法、线圈法等检测方法。
关键词:压力容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工艺与设备150广东科技2012.11.第21期位和高强螺栓等。
铁磁性材料一般采用磁粉法检测,非铁磁性材料采用渗透法检测。
3.2超声检测超声检测法主要用于检测对接焊缝内部埋藏缺陷和压力容器焊缝内表面裂纹。
超声法也用于压力容器锻件和高压螺栓可能出现裂纹的检测。
由于超声波探伤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而且与射线相比对人无伤害,因此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得到广泛使用。
3.3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方法主要在现场用于板厚较小的压力容器对接焊缝内部埋藏缺陷的检测,对于人不能进入的压力容器以及不能采用超声检测的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通常采用lr-192或Se-75等同位素进行Y射线照相。
另外,射线检测也常用于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对超声检测发现缺陷的复验,以进一步确定这些缺陷的性质,为缺陷返修提供依据。
3.4涡流检测对于在用压力容器,涡流检测主要用于换热器换热管的腐蚀状态检测和焊缝表面裂纹检测。
3.5磁记忆检测磁记忆检测方法用于发现压力容器存在的高应力集中部位,这些部位容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和疲劳损伤,在高温设备上还容易产生蠕变损伤。
通常采用磁记忆检测仪器对压力容器焊缝进行快速扫查,以发现焊缝上存在的应力峰值部位,然后对这些部位进行表面磁粉检测、内部超声检测、硬度测试或金相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表面裂纹、内部裂纹或材料微观损伤。
3.6红外检测许多高温压力容器内部有一层珍珠岩等保温材料,以使压力容器壳体的温度低于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如果内部保温层出现裂纹或部分脱落,则会使压力容器壳体超温运行而导致热损伤采用常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很容易发现压力容器壳体的局部超温现象。
压力容器上的高应力集中部位在经大量疲劳载荷后,如出现早期疲劳损伤,会出现热斑迹图象。
压力容器壳体上疲劳热斑迹的红外热成像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压力容器壳体上存在的薄弱部位,为以后的重点检测提供依据。
4结束语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在压力容器实际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材料的特点、设计的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合格的级别,特别要注意对检测部位和检测时机的选择要符合材料的特点和相关标准法规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缺陷的检出率,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1]李景辰,等编.压力容器基础知识[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4.[2]王晓雷.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考委会.2001.[3]梁宏宝,王立勋,刘磊.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石油机械.2007,(2).的秘密进行扫描。
(2)某些cgi程序漏洞,如DBMan(db.cgi)存在漏洞,攻击者便可利用这一漏洞获得用户系统中的环境变量,进而为攻击者的下一步攻击提供有用信息。
3预防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安全漏洞的有效措施想要进一步预防网络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漏洞给系统带来的威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网络层的安全预防措施(1)建立安全可靠的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安全技术,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的安全防御当中。
防火墙主要是指建立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出入口,它能够按照用户的安全策略对进出网络的信息流进行监控,且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用户在系统中建立好防火墙之后,即便系统软件出现安全漏洞,防火墙也能够将大部分攻击者对安全漏洞的利用阻隔在外,从而有效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入侵检测技术。
按照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可分为网络型和主机型两种。
其中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保护的是该主机所在系统,它通过监测系统中运行的进程是否合法来保护系统安全;而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则是通过对所有本网内的数据包进行收集和分析判断,来确保用户系统安全。
无论是基于哪一种类型的入侵检测系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防止非法入侵对系统的破坏,它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系统软件安全漏洞给系统带来的威胁。
3.2安全配置ⅡS是微软诸多组件当中安全漏洞最多的一个,大约每隔2~3个月左右便会出现一个安全漏洞,为此,对其进行安全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预防软件安全漏洞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具体的安全配置方法如下:先将操作系统在C盘中默认安装的Inetpub目录永久性删除,然后在D盘重新建立一个Inet-pub,同时在Ⅱ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D:\Inetpub即可。
若是用户需要一些权限目录,可随时再建,而且可以需要哪种权限就开哪种,但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给写权限和执行权限。
参考文献:[1]袁爱民.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分析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3).[2]冯绿音.网络信息系统日志分析与审计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7(10).[3]霍耀森.基于网络监听和协议分析技术的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大学.2009(3).[4]任铮,陈志刚.基于数据挖掘和规划的智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6).[5]周子庭,李建华.系统日志分析及在主机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4).!!!!!!!!!!!!!!!!!!!!!!!!!!!!!!!!!!!!!!!!!!!!!!!(上接第187页)151广东科技2012.11.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