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形成
教学指导 信息化教学 环境运用 案例
使用可视化 工具描述您的 教学设计方 案
形成
学习成果的 信息化教学 环境以及教学 组织形式的 确定
期望的学习成果
• • 一份常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方法的整合实施表; 修订后的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1 策划选题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90分钟)
教学 环节 1.导入 新课 对应的教学事 件 引起注意 告知学习目标 激活原有知识 对应的心理过程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知觉、注意的内容和以 特殊方式加工信息的倾向至短时记忆。 形成学习动机和选择性注意。 提取长时记忆中与当前所学内容有关的信 息至短时记忆。 突出选择性信息的特性及作用,使学习者 易于获得感觉信息并形成选择性知觉。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告之目标,引起注意。 陈述性知识:描述期望学习者应能陈述的内容。 程序性知识:演示应用概念、原理或程序的活动。 策略性知识:描述或演示认知策略。 陈述性知识:回忆得到系统组织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回忆作为学习先决条件的规则和概念。 策略性知识:同上 陈述性知识:展示文本的和声音的词语内容,突出有关特征。 程序性知识:把用以帮助形成概念或规则的物体和符号的特性勾画出来。 策略性知识:描述问题,说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陈述性知识:详尽阐述内容,使之与学习者原有的广泛知识建立联系;使 用形象、记忆术。 程序性知识:为概念和规则提供各种具体实例。 策略性知识:对策略做语言的描述,辅以实例。 陈述性知识:要求学习者能够“讲出”所学内容。 程序性知识:要求学习者演示应用新概念或规则于新的情境的能力。 策略性知识:要求学习者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按照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予不同的反馈。 通过形成性检测进行强化或矫正;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各种学习结果, 以确保系的能力的稳定性。 安排间隔性复习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陈述性知识:归类、重组。 程序性知识:保持、迁移。 策略性知识:保持、迁移。
2.自主阅读资料 认真阅读网络培训平台→“资料馆”→“主题 7”→“阅读资料”→“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知识” 中的材料,并结合您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观摩的 结果,思考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常用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补充完善图7-1。 表格填写完毕后,请上传至网络平台的全班讨 论区“[主题7]教学组织形式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下。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的应用过程和要点:根据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 准备学习的活动和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媒体的学习资源;仔细安排学习 活动,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较小的独立步子,每个步子一般只包含单个知 识点,认真安排各个步子的学习程序;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对 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以便在进入下一步学习之前,检查学 生对前一步内容的掌握程度;必须让学生立即知道每一步学习的结果, 让他们伴随一次次的成功,充满信心地前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 接触,诊断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强化。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
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
学组织形式中应用。 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 化,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班级授课
班级授课的优点: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 率;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固定的班 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 强教学管理;集体学习,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 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等。 班级授课的局限性: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 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 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由于以“课” 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被人为 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 学生的个别差异。 班级授课的应用过程和要点:班级授课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的优点: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 从而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允许 程度各异的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 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益;要求学生自定学习步骤,自负学习责任, 这有助于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允许教师 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个别化学习的局限性: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 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学 习,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乏味;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适用;若学 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通常需要教学小组协作准备, 并配有辅助设施,因此备课复杂,费用较高。
活动结构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 (40分钟) 活动2:了解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 语音教室信息化教学环境 (50分钟) 活动3:完善个人的教学设计方案 (50分钟) 活动4:自我反思 (10分钟)
活动时间:150分钟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 (40分钟)
活动1 策划选题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90分钟)
学习内容概要
教学过程的 组织与实施
案例
观摩
教学组织形 式的 内涵及其应 用
网络教室等 信息化教 学环境的使 用
教学组织形 式的 概念、分类和作用
教学组织形 式的特点和 应用
信息化教学 环境简介
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 的使用和管 理方法 形成
观摩
教学组织形 式对 比分析表
3.呈现有组织 的信息
4.阐明新旧知 识关系,促进 理解 5.引出学生的 反应,提供反 馈与纠正 6.提供技能应 用的情境,促 进迁移
认知结构 重建与改组 根据线索 提取知识
变式练习,知 识转化为技能 技能在新的 情境中应用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6)改进后的五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 形成态度、培养鉴赏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知领域 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助于提高 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学 生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教师能及时发现哪些学生进步较慢,哪些学生 需要给与鼓励或支援,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 能从学生方面获得教学改进的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至关重要,稍 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陷入长篇 讲课的俗套,而这对于师生相互作用是不适宜的;要使小组所有成员都 积极参与活动又不至于变成无意义的闲谈有一定难度;教学进度不容易 控制。
师生互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作用 和分类(20分钟) 1.案例观摩,归纳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观摩“资料馆”→“主题7”→“案例”中的 案例,结合您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了解,简单归纳在 目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类型,并 填写在144页的横线上。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学习内容、目标及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您要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标准》2.1.1,2.1.3,2.2.3) ◆了解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与应用方法 (《标准》2.2.4,3.1.1,3.2.4) ◆了解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标准》2.2.4,3.2.1,4.1,4.2) ◆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选定合适的信息化环 境,并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标准》3.1.1,3.2.4)
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反
馈→评估学习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5)皮连生的“六步三段两分支” 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陈述性知识教学步骤 学习过程 注意与预期 激活原有知识 选择性知觉 新信息进入 原有命题网络 5.对复习与记 忆提供指导告 之目标 6.提供提取知 识的线索 程序性知识教学步骤 1.引起注意与 告之目标 2.提示学生回 忆原有知识
相互启发、巩固提高的目的;如有必要,教师可在此进程中少量呈现教 材,防止变相为以“讲”为主;有些活动可由学生自己主持,但教师始
终应该是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具体活动方式尽量多样化,可利用各
种讨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模拟、参观等有效的方式进行。
活动1: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及其应用(40分钟)
师生互动3:掌握课堂教学结构(20分钟)
1.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教学环节)
(1)赫尔巴特的五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2)凯洛夫的六段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组织上课→检查复习→提出上课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讲授新教材并明确内容要点→检查巩固所学的知识→布置课 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