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期货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期货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期货行业研究齐鲁证券研发中心 李喜生一、我国期货行业的现状(一)国家政策开始趋向于积极扶持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从93年前后快速发展到96年开始紧急刹车,其后经历了5年的低迷期,最近5年虽有所复苏,但整体发展情况依然不乐观。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认识水平的局限和对期货市场的偏见和恐惧尚未完全消除。

其次是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三是交易品种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四是期货公司实力不强,经营还比较困难。

五是机构投资者队伍还比较弱小,对投资者的保护和教育工作有待于加强。

六是对外开放有待深化等等。

目前制约期货市场发展的上述因素正在逐步改变,首先是200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

《建议》体现了中央在我国金融发展方面的战略意图,为我国期货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证监会向200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交的材料显示,2006年要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发展。

一是扎实做好保证金安全存管和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财务安全指标体系建设等工作的试点和推广,设立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二是建立与金融期货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框架和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商品期货市场品种体系;三是结合市场法展研究推出鼓励期货公司兼并重组,作大做强的具体措施,研究建立期货公司分类监管及退出机制;四是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二)期货行业波动较大,经营机构整体盈利能力较差1993年后,期货市场经历了第一次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发展太快,市场秩序混乱,加上监管方面缺乏经验,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开始了整顿,随之出现的是市场的低迷。

整顿过后又迎来了第二次发展的高潮,但仍然没有摆脱行业低迷的格局。

据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统计,2001年全行业微利,2002年全行业亏损,2003年至2004年,全行业盈利但水平递减,2005年再次陷入亏损。

连年亏损使得业外资本望之却步。

即使是情况最好的2003年,全国期货经纪公司平均每家盈利也仅为70多万元,相对于平均注册资本金4000万元左右的期货经纪业,其行业利润率还不到2%,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三)经营机构多,市场竞争无序目前我国期货公司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期货公司数量大、竞争激烈。

我国现有期货经纪公司180余家,数量过多,市场份额最大的期货公司也仅占有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四左右;其次,业务形式单一、服务同质化,期货公司缺乏有效的盈利手段。

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各期货公司规模较小,缺乏创新的动机和实力,从事着单一的期货代理业务,经营手段雷同;第三,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较少,投资者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期货市场无法很好发挥为经济保驾护航的功能。

由于竞争激烈,手续费率持续下降,据统计2005年3季度深圳辖区公司整体手续费率仅为万分之0.67,依据这个数据计算排名在100名左右的期货公司仅有300到400万左右的收入,这些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一家公司的运作。

山东市场也不例外,各家期货公司互相竞争的结果是手续费持续下降,有的公司甚至不收手续费。

在手续费已经很低的情况下还有接近40%左右的手续费返还给经纪人,使得期货经纪公司的收入所剩无几,整个市场也几乎处于无序状态。

这种状况急需监管部门对市场加以规范。

(四)期货经营机构市场份额两极分化激烈竞争的结果首先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状态,其次是导致市场的两极分化。

据统计,2005年全国期货经纪公司代理总额为13.25万亿元。

2005年出现6家代理额超过3000亿元的公司,其中有4家公司代理额超过4000亿元,1家公司代理额超过5000亿元。

排名前3名的期货经纪公司的代理额占全国代理总额的10.94%;排名前5名的期货经纪公司的代理额占全国代理总额的16.86%;排名前10名的期货经纪公司的代理额占全国代理总额的27.95%;排名前30名的期货经纪公司的代理额占全国代理总额的58.19%;排名前50名的期货经纪公司的代理额占全国代理总额的72.54%,数据显示,目前客户日渐向优势期货公司靠拢。

2005年中国国际、河南万达、浙江永安居代理额前3名,分别占代理总额的4.24%、3.50%、3.24%,代理额排名第4至第10名的公司依次为:长城伟业、上海中期、中国中期、浙江金迪、北京首创、浙江中大、中期嘉合。

虽然代理额的排名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家期货公司的真实实力和经营情况,但排名靠后的公司面临的问题一定很大,多数公司是在熬日子。

目前期货公司的数量过多,估计将有100家左右的公司将被淘汰。

(五)期货交易品种少目前中国有三大期货交易所,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

截止2005年底共有11个交易品种,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共有铜、铝、天然橡胶和燃料油四个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共有豆一、豆二、玉米和豆粕四个品种,郑州商品交易所共有硬麦、强麦、棉花三个品种。

2006年1月郑州商品交易所又增加了白糖交易品种。

市场交易品种的稀少,一方面使得大量资金只能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种上交易,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品种的价格波动剧烈,风险很大。

例如,2005年大豆和豆粕期货品种为大商所占据了去年国内期市61%的成交量;铜期货则使上期所瓜分了2005年国内期市49%的成交额。

此外,交易品种的稀少,也使得市场上真正需要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机构得不到满足,例如近两年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猛烈上涨的原油、黄金、铜、铝、铅、锌、锡、镍以及糖、木材和咖啡等品种,在国内市场却没有。

使得一些生产企业不得不申请到境外做相关产品的期货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目前,我国期货品种太少的格局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正在根据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实际情况陆续推出新的交易品种,比如去年推出的棉花、今年推出的白糖等品种,正是为了满足市场对新的交易品种的不同需求。

二、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趋势(一)一系列的规范和发展措施将奠定期货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期货市场的监管思路是从数量上压缩减少期货公司,从质量上优化整合期货公司,达到净化市场环境,避免恶性竞争,保障客户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安全稳步发展的目的。

配合这一政策思路,三家期货交易所的结算准备金调整为200万元,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报表体系正在推行阶段。

从期货公司2005年检的情况看,这一思路也得以逐步贯彻。

据了解,此次年检全国180多家期货公司中有近60家未有通过年检。

这意味着一些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质量差,运作不规范的公司将被淘汰出局。

山东证监局在统盘考虑山东境内期货公司现状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期货公司合并重组,一方面是一些公司确实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贯彻压缩清理期货公司政策的需要。

随着国务院“九条意见”的实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从期货市场发展来看,一是交易品种逐步增加,扩大了市场容量。

据了解,钢材、期权等品种的推出已为期不远,放开外盘期货交易已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并已进入筹备实施阶段,这为期货市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随着规范清理的深入进行,市场环境得以净化,恶性竞争会得到有效制止,为期货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近日,山东证监局、山东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召开全省期货公司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研究限定手续费问题。

如果这一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期货公司的效益状况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由无序的恶性竞争最终走向有序的合理竞争,是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三是在期货公司的管理上,中国证监会提出了分级管理的思路,初步确定为A、B、C三级管理的模式。

根据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规模、业务状况、信誉指标,划分不同等级,并根此划分不同的业务范围。

最终的结果是强的更强,差的被市场淘汰,真正迎来期货市场发展的强者时代。

(二)金融期货将成为期货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锁定投资收益,回避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随着国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实力的不断壮大,对股指期货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同时国内股票现货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公司数量和成交金额已经超过了1986年香港推出股指期货时的规模。

据悉,股指期货在未来一年内推出的可能性很大。

可以预见,股指期货推出后,不仅对期货市场是增加了一个新的交易品种,而且反过来也有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交易,香港的情况就是最后的证明。

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以后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均同步增长,因此股指期货同现货市场呈现相互促进的作用。

虽然股指期货对机构的吸引力较大,但从香港的经验看,散户对股指期货交易的贡献度比较高,除了恒生指数本身所产生的吸引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香港期货市场的运作符合国际标准。

现在的市场交易份额中,有50%左右来自香港的散户,19%是香港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海外投资者占市场买卖总额的28%,会员公司户口的买卖是6%。

至于投资者买卖恒生指数的目的,资料显示1999年有74%的交易属单纯的投机性交易,17.5%的交易用作套期保值,余下8.5%是套利交易。

从我国股票市场现有的投资者结构来看和香港的比较类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的推出将成为期货市场的主流交易品种。

(三)对外开放的加速将有力地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1、外资即将抢摊中国期货行业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中,期货是对外开放步伐迈得最慢的,然而随着2005年8月27日证监会关于《港澳服务提供者申请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审核》的颁布,尘封已久的中国期货业终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

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期货行业的QFII正式启动,我国期货行业的整合、重新洗牌即将拉开序幕。

尽管根据CEPA和补充细则的规定,只有香港和澳门的注册公司可以先期进入中国内地期货市场,但由于香港是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自由港之一,几乎所有的大牌公司都在香港设有自己的桥头堡,多数公司也都符合证监会的相关条件。

因此,此次对港澳的开放,实质上就相当于对外资的整体开放。

而大门一开,虎视眈眈的客人自然就会蜂拥而入。

在这其中,风头最盛的莫过于美国瑞富集团和荷兰银行这两家国际上最大的非银行类期货经纪公司。

2005年9月12日,美国瑞富有限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瑞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调宣布,准备在北京与国内目前排名第六的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这是中国证监会公布“细则”以来,首家宣布与内地期货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的境外机构。

这一天,也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期货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正如美国瑞富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总裁所预想的那样:“我们十分期待加入到中国衍生品和货币市场的巨大发展潮流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