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天翼)

张天翼)

张天翼开放分类:人物、名人、文学家、作家、文学评论家张天翼(1906―1985)男,汉族,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名元定、才宁,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一是人,生于南京。

民国11年,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品。

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

民国16年,加入中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失业之苦。

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

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

民国26年冬因湘乡,从事抗日宣传工,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国学院。

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

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后病情反复不定。

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

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

1951年以的天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肝,当选主席团成员,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月28日逝世。

早期成名作品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以革命的立场观点,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反映了社会和人生。

抗日战争时期,发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文化界爪牙丑恶的面貌,最负盛名。

长篇童话《金元帝国》以儿童语言写儿童心理性格发出人民正义呼声,揭露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罗文应的故事》荣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艺术评奖会一第奖,《宝葫芦的秘亦深为全国少年儿童的喜爱。

发表各类作品370余件,其长、中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逾百篇,长篇童话4部,剧本近10个,寓言十篇,文艺论文及杂文逾百篇,文艺论著2部。

作品除有各种专集、结集本、别集本、选集本及收入丛收类的版本外,有《张天翼集》行世。

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

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

1924年中学毕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

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

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编辑等。

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梦》。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

创作产量日丰,面向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

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

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他写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讨论,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的《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力1942年因患肺病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养病,辍笔多年。

长篇童话《金鸭帝国》也因病未写完。

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文学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

他除忙于编辑刊物、培养青年文工作者外,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1954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等,并结集为《给孩子们》出版。

品人物刻画细腻,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循循善诱,几十年来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为发展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30年起,张天翼还发表了不少具有新颖独到见解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有文艺论著《谈人物描写》、《文学杂评》、《张天翼文学评论等,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著有短篇小说《从空虚到充实》、《华威先生》、《新生》、《包氏父子》、《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追》、《春风》、《同乡们》、《速写三篇》、《畸人集》、《给孩子们》,长中篇童话《鬼土日记》、《一年》、《清明时节《齿轮》、《回家》,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文艺理论《〈游记〉札记》、《略谈〈红楼梦〉史》,文学评论集《文学杂评》,《张天翼选集》、《张天翼小说选集》、《张天翼文集》(10等。

儿童文学《罗应文的故事》获1954年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

张天翼(1906.9.26—1985.4.28)原名张元定、张一元。

祖籍湖南湘乡。

生于江苏南京。

后全家定居杭州。

1924年在杭州宗文中学毕业。

中学代,并写过滑稽和侦探小说,用张无诤笔名向《礼拜六》等刊物投稿。

192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用张天翼名写作同年年底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

因对课程不满,不久退学,在沪、杭、宁一带先后任家庭教师、记者、编辑办事员文书、录事等职,更多的接触了都市中下曾社会。

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经鲁迅关怀,1929年发表于《奔流》,自是第一篇新小说。

1931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从空虚到充实》。

同年参加“左联”。

《二十一个》等作品,打破了时流行的“革命加恋爱”的创作倾向,受到进步文坛的重视。

30年代中期,在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发表前后,讽刺特色日益鲜明。

短篇《脊背与奶子》、《笑》、《陆田》,中篇《清明时节》,均为价作。

《大林和小林》等童话,想象丰富,笔法夸张,预示着写作儿童文学的更大才能。

抗战发生后,由上海回到湖南故乡,从事文化救亡活动。

目睹某些文化官僚争权夺利的丑态,写下代表作《威先生》,发表后引起关于抗战文学要不要暴露作品的论证。

以速写提示提供重大讽刺形象,标志着他新的艺术成就他的冷峭、犀利的讽刺风格已成熟。

这时,患了严重肺病,辗转于邵阳、淑浦、宁乡各地,写了很多文艺论文。

1944湘桂大撤退时,带病离湘,艰苦跋涉至重庆、成都。

后去?县农村养病,于疗养之余,写出一组政治讽刺寓言。

1950年,由澳门北上,从此一直居住北京,先后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人民文学》主编。

与中小学孩们建立联系,创作了《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品。

“文革”中遭受迫害,1975年突换血栓,又经历了与病魔的长期斗争。

1985年病逝时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著作书目]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研究资料书目]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福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