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脚踏实地不断精进的明医堂师承之路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脚踏实地不断精进的明医堂师承之路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易经〃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 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李可老中医认为:‚人身上哪里看到阳气,哪里就有 病了,或者人身上哪里阳气不到,哪里就有病了。‛
2011年(辛卯)

大破格救心汤 三生饮
五生饮
先天定坤汤

三界方

治病求本 邪正是一家 玄府腠理无处不在 ‚土伏火‛大法 大剂北芪的使用 托透法的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厥阴‛概念的提出并在临床体会
北芪用量
6g 18g 30g 小荷才露尖尖角 震卦 大势已成 升陷汤(一点挑动之力) 少阳升发之力
论先天肾气。‛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三、中气: 中气乃元气所生。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在不同 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
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 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 脏、六腑)经气为轮。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 终结。此论后天胃气。‛
炙甘草120g 生山茱萸120g 生半夏60g 九节菖蒲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活磁石30g
7剂,每5日1剂。

三诊 黄芪500g 蒸附片300g 干姜90g
炙甘草120g 生山茱萸120g 红参45g 生半夏130g 乌梅120g 细辛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活磁石30g

大便顺畅,一日一解。
病例2

梁某,女,7岁,初诊:2013-11-29


主诉:语言、智力发育迟缓6年
患儿于2007年7月16日剖腹出生,早产3个星期,出生体 重266Kg,混合喂养;


08年4月在观塘智力检测中心评估,只有4个月大的程度;
语言、智力发育迟缓,病因不明; 语言:能发音,简单叫‚姐姐、爹爹‛; 理解能力:能理解简单指令,如拍手; 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己如厕、吃饭;坐时腰背弯曲; 行走不平衡,易向后跌,爬楼梯需扶持;
45g
60g 120g 250g
补气利水,升降均有
甲子之数(≧具定中轴之力) 人法地(>120g,具翻土之力) 地法天 天法道
250-500g
北芪 十八字方针

运大气 充里气
定中轴 实肉气
健中气 厚土气
——对应土;对应少火生气 ——河图数55,洛书数45,天地之总数100 ——天五生土,五为土之生数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五运六气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 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 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明主之;寅申 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 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 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素问·五运行大论》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 矣。” — 《素问· 六节脏象论》

标本中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 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六微旨大论》
标本中


九节菖蒲30g
9剂
用法:每周1剂,文火煮4h以上,每剂加水
2500ml,一直文火煮取300ml,分4日,每日分
早晚服,第5-7日停药。


六诊
北芪300g 刨附片200g 干姜60g


炙甘草90g
吴茱萸30g
生山萸肉45g 红参30g
乌梅20g 辽细辛45g


九节菖蒲30g 当归30g
Hale Waihona Puke 精神一般;易感冒发热;
现一直咳嗽,晨7点至午休咳嗽甚,痰多, 能咯出,色白偶黄,质稀;

纳少,食欲差,腹稍胀; 大便3日1解,大便羊矢状,色黑;
舌郁红苔薄白;脉沉。
方药

北芪120g 炙甘草30g 红参30g 15剂
黑顺片30g 生山萸肉30g
干姜30g 乌梅15g
用法:每2日1剂,文火煮2h以上,每剂加 水1200ml,一直文火煮取120ml,分2日, 每日分早晚服。

二诊 本气增强 守方加量 乘胜追击 北芪250g 炙甘草60g 红参30g 10剂 用法:每4日1剂,文火煮3h以上,每剂加水 刨附片90g 生山萸肉45g 干姜60g 乌梅15g
2000ml,一直文火煮取400ml,分4日,每日分早
晚服。

三诊 继续增强本气 逐步抽通开窍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
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六节脏象论》
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六微旨大论》
癸巳暖冬(2013年)

大师姐:哮喘病史。咳嗽 阳根不稳 里阳虚 虚寒

三师姐:支扩病史。咳嗽 里虚 虚热
2012年(壬辰)

基地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条 三阴寒湿类方 来复汤类方 引火汤类方 万物生方 吉祥三宝 精气神方 运轴转轮方
红参30g
生山萸肉45g
乌梅20g
细辛45g(后下5分) 九节菖蒲30g


12剂
用法:每5日1剂,文火煮4h以上,每剂加水 3500ml,一直文火煮取200ml,分4日,每日分 早晚服。


五诊
北芪300g 刨附片200g 干姜60g


炙甘草90g
红参30g
生山萸肉45g
乌梅20g
细辛45g(后下5分) 吴茱萸30g
病例1

肖* 女 8岁 2011-3-24初诊 主诉:五迟五软8年。 现病史:患儿于8年前出生后三个月抬头、坐、
走路较晚;

现学习能力差,善忘、注意力差,心智落后;
运动能力差,自理能力差;

现头围47cm,后胸瘪平,含胸; 散光,左眼320度,右眼450度,弱视;

四肢乏力,手脚心冰凉,夏季头部易汗出;
吴茱萸15g
白芷10g


6剂
用法:1剂/15日,每剂加水4000ml,一直文火煮
4小时以上,煮取700ml,分7日早晚服,停8日。
服药期间:

发热;


舌面部分溃烂点,疼痛,口部溃疡;
鼻涕,咯痰;


肛周痒;全身长红色痒疹、风团、皮疹;
脚底水泡、红疹,瘙痒甚,两天后水泡可自行
消失,手指脱皮;

左耳尖处出现一大小约2×2cm的包块,质稍硬,


视力差,双眼散光650-700度,150度近视
5岁前反复高热抽搐, 易疲劳 缺乏好奇心,面色苍白,四肢力量差 极少出汗,不喜饮水 可进食稀饭、麦面、稀饭等,一餐进食1碗 大便1-2日1解,时羊矢状,时先干后成形 ;小便调;
肝功能异常,玛丽医院反复检查转氨酶升高(具体不详)
师父曰:治病之‚道‛

一条道路:将生命、疾病的普遍规律与 个体的特殊规律相结合的中医之路。 四季五方一元气

‚明‛医堂

明什么?——‚理‛——‚道‛理 何为‚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


寐可;夜间磨牙;
舌淡红润,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

黄芪250g
炒附片30g
干姜30g
炙甘草60g 生山萸肉30g 红参30g 乌梅30g 活磁石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5剂,每2日1剂。

二诊 黄芪300g 蒸附片200g 干姜90g 红参45g 乌梅90g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脚踏实地不断精进的明医堂师承之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 明1 李爱武
太师父曰:

在理论上要听內经的,临床上要听张仲景, 用药大法要听神农本草经的。凡与上述违 背的彻底抛弃。气一元论是我们从事医疗 活动的总原则,他的理法方药四大环节, 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 完成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医才能复兴, 并传之万世!


北芪250g
炙甘草60g
刨附片120g
生山萸肉45g
干姜60g
乌梅15g


红参30g
10剂
细辛30g (后下5分) 九节菖蒲30g
用法:每3日1剂,文火煮3h以上,每剂加水 3000ml,一直文火煮取200ml,分3日,每日分
早晚服。


四诊
北芪250g 刨附片200g 干姜60g


炙甘草90g

融寒温于一炉 厥阴阳明主阖
大阳明大厥阴
厥阴大升(生)机 阳明大降机

阳明降 坎水足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一、气一元论:
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
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 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 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辩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互为其
少阳太阴从本,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 有 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至真要大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