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科应急预案ppt

产科应急预案ppt

➢ 地塞米松5mg*4支( 5mg/1ml.支)、
➢ 罂粟碱30mg*4支 (30mg/1ml.支)、
➢ 阿托品1mg、
➢ 氨茶碱250mg(250mg/2ml. 支)
➢ 酚妥拉明10mg(10mg/1ml. 支)、
➢ 多巴胺20mg(20/2ml.支) 、
➢ 5%碳酸氢钠250ml、
➢ 西地兰0.4mg(0.4mg/1ml. 支)、
•危重 病人
•A护士维持静脉通道、 液体速度、执行医嘱
•* B护士准备、传递 抢救物品及药品并核 对;
启动一级响应急救:三级急救处理
•*医疗内循环组继续实 施抢救
•危重 病人
•* 确定医院,
•* 完善各种抢救记 录及告知
• 确定来院会诊的交通工具,尽量缩短来院时间,减少转诊 流程,尽可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预后,尽最大努力保障本院 的医疗安全,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垂体后叶素(6iu/1ml.支)、 • 葡萄糖酸钙(1g/10ml.支)、 • 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纤维蛋白原等其他急救药
品。
• 药品:
• 产后出血急救箱:产后出血治疗器械包 1个、球囊
子宫支架1个、宫腔填纱包1个。
• 子宫全切的器械:
• B-Lynch缝合线:
➢ 氢化可的松200mg*2支( 100mg/20ml.支)
及产房护士长负责。

产房物品准备
一、设备:监护仪、快速输血输液设备、液体加温器、保暖设备、成人气管
插管设备、成人复苏气囊、消毒包、吸引器、吸痰管、新生儿复苏囊、给氧 面罩、不同容量的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管、听诊器、新生儿喉镜、各种气 管导管、电池、肩垫、胎粪吸引管等
二、产科:产包、产后出血抢救器械包、球囊子宫支架、子宫全切的器械、 B-Lynch缝合线(1#可吸收线)。
产科应急预案ppt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
➢ 目的:加强产科急救管理,有效控制孕妇死亡率和婴 。 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 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
抢救工作。
➢ 应急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筹协调、分
工合作; 职责明确、反应迅速; 措施果断、通讯畅通。
➢ 组织结构:
➢ (一)产科应急抢救领导小组 ➢ (二)产科应急抢救核心小组
• 一级响应:急危重抢救,由主持抢救的专家启动,呼叫科 主任或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参与抢救。现场:科主任和抢救 核心小组 外环节负责人: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 任、总值班)、行政人事部主任
产后出血的急救分级管理
产科急救流程
• (一)院内产科急救流程: • 1、评估与沟通:高危因素,落实交接制度,预案? • 经管医师值班医师,值班医师与助产士、护士 • 2、检查急救物品、器械及药品是否准备到位?人员是否到位? • 3、准确评估病情,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提前通知二线,发现危情, 积极处理。如:产后2h出血量≦400ml的预警线内,启动一级急救处理
•*行政后勤,维护抢救秩 序,缩短取血时间,做好 会诊、转诊的急救预案
•内循环:医生4-5人 , •护士4-5人
抢救医师分工
•*科主任或最高职称者 现场主持抢救,做出决 策
•1-2名医师负责处理产 科出血问题,即急救处 理病因
•清场,保暖,估计出血 量,回顾抢救环节,做 好二次评估,为后续诊 疗做好准备
产后出血
•出血≧400ml且出血未控制

•出血量500-1500ml
•预警线:一级急救处理 •处理线:二级急救处理
•产•出后血盆量底康≧复1500ml
•危重线:三级急救处理
三级急救响应:一级急救处理
• 1)、呼叫同伴——二线医师到场,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
• 2)、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护士完成,快速补液,先晶 体后胶体
• 3)、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尿量——护士完成。 • 4)、采集血标本,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
输血前传染病五项——护士完成,提前电话通知检验科。 5)、完成申请单、告知签字——医师完成。 • 6)、处理原发病,查病因——值班医师和二线医师共同 协作完成→病情发展→出血≧500ml-1500ml.启动二级处
• 组织结构与职责
• 组织结构与职责
• 抢救核心小组职责
➢ 1、负责全科急危重、疑难孕产妇抢救工作。 ➢ 2、抢救小组成员必须24小时手机畅通,接到呼叫10分钟内赶
到科室,迅速投入抢救,按院、科抢救小组组长安排有条不 紊地工作。 ➢ 3、抢救小组成员要加强产科重症的理论及实践学习,熟练掌 握产科岀血、各种休克、DIC、子痫、羊水栓塞、急性心衰及 呼衰肾衰等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程序。 ➢ 4、抢救结束后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总结经验及教训,不 断提高产科抢救技术,确保母婴安全。
家 ➢ 辅助检查组:检验科、B超室 ➢ 保障联络组:妇幼专干、司机、保安
• 应急保障体系责任
➢ 1、应急物资保障:(包括药品、耗材、设备仪器、血液等) ➢ 2、应急人员保障:紧急呼叫,紧急召集,10分钟到场 ➢ 3、组织协调保障:医务科长或总值班组织和协调 ➢ 4、应急车辆及司机保障:为确保病人转运和取血及时 ➢ 5、应急通讯联络保障:手机24小时畅通,离开、请假报备 ➢ 6、治安秩序保障:维持抢救秩序与安全,预防医闹事件
二级急救响应:二级急救处理
•* 呼叫二级急救队 员:科主任、护士长 等,汇报院急救组长 ,
•* 启动院内急救流 程,内、外循环抢救 组同时启动
•* 医师组在呼叫1-2 名同伴协助,护士组 再呼叫2名护士协助。
•二级 急救
• * 医务部、护理部 或总值班呼叫相关科室 人员
•* 启动大输血流程,其 他外循环科室快速反应 ,投入急救状态
• 应急物资保障
➢ 分别由采购部、药剂科、设备器械科、护理部、妇产科、检 验科、手术室、产房等相关科室负责。确保应急物资准备充 分、安全有效、取用方便、仪器设备运转正常、随时处于应 急状态。
➢ ⑴耗材及药品计划,由妇产科负责 ➢ ⑵采购到位,由采购部负责 ➢ ⑶设备日常维护试车,由所在手术室或产房负责 ➢ ⑷设备仪器维修保养,由设备科负责 ➢ ⑸血液储备及提供,由检验科负责 ➢ ⑹快速取血,由行政人事部安排值班司机负责 ➢ ⑺备用耗材和药品管理及取用方便,由护理部指导,手术室
•危重 病人
•* 1名医师做好容量管 理及生命体征的管理— —麻醉师
•* 1名医师写申请单、 记录病情、沟通、汇报 病情进展——(值班医 师和住院医师)
•抢救用药由职称最高 医师或麻醉师决定,尊 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惯 例。
急救时护士分工
•* D护士采血、送血 、取血,做巡回,随 时调遣
•* C护士传递信息,记 录口头医嘱、用药和 出入量
产后出血急救箱
➢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 、
➢ 生理盐水500ml+ 250ml、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 羟乙基淀粉500ml ➢ 血液制品 ➢ 10%、5%葡萄糖100ml、
250ml、 ➢ 50%葡萄糖20ml*5支
产妇主要药品
• 缩宫素10u/支、 • 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0.5mg/粒)、 • 米索前列醇、 • 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1ml:250ug)、
二级急救响应:二级急救处理
1、呼叫二级急救队员:科主任、护士长到现场,由 科主任报告院急救组长,启动院内急救流程。即内 、外循环抢救组同时启动。——由科主任主持抢救 。 2、抢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后负责组织抢救。——科 主任现场指挥负责内循环组的抢救和评估,做出决 策。 3、由医务部、护理部或总值班快速呼叫相关科室人 员到岗实施抢救。 4、启动大输血流程,其他外循环科室快速反应,投 入急救状态,
急救箱
• 1、产后出血急救箱 • 2、羊水栓塞急救箱 • 要求:按物品清单准备,责任到人,日常
维护并检查,放在显眼处,人人皆知,随 手可用。
应急预案三级响应
• 三级响应:一般急救,由产科当日值班(主班)医师启动, 主持抢救或求助。
• 二级响应:重症抢救,由主持抢救的主治医师(或科
主任)启动,呼叫副高以上专家或科主任主持抢救。上报 医务科或总值班。现场抢救负责人:副高以上专家(科主 任) 外环节负责人: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总值班), 报告院长
前奏准备
• 接诊医师认真负责地 • 评估高危孕产妇,发现高危因素 • 汇报上级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值班
医师(监产或手术医师)熟知病情 • 针对高危因素认真做好抢救预案,并告知同
值班的助产士和护士做好相关抢救准备工作 。 • 产前、术前所有准备工作处于急救待备状态 。
准备工作
• 阴道分娩上台之前时,值班助产士必须检查 急救物品、器械及药品是否准备到位,然后 叫产房备班到产房协助,产房接产时至少有 两名助产(或一名助产一名护士),一名产 科医师,一名新生儿科医生。当班医师负责 积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准确评估病情,有 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分娩时,提前通知二线班 到场协助
➢ 肝素钠1.25万单位=100mg (1.25万单位/2ml.支)
➢ 速尿20mg(20mg/2ml.支)
➢ 甘露醇250ml、
➢ 氨甲环酸注射液0.5mg*4 支(0.5mg/5ml.5支)
体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重kg
药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7500 8000 8500 9000 9500 10000 量u 用 0.80 0.88 0.96 1.0 1.1 1.2 1.3 1.4 1.45 1.5 1.6 量 ml

保障体系组成
➢ 1、内环节板块(主持实施抢救) ➢ 负责人:产科主任 ➢ 组成:产科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助产士、病区值
班护士 ➢ 2、外环节板块(组织、协调、保障) ➢ 负责人:医务科长 ➢ 组成:总值班人员、外援组、辅助检查组、保障联络组 ➢ 组织协调组:行政总值班、医务科、护理部、院办负责人 ➢ 外援组:新生儿科主任、内科、外科会诊医师、上级医院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