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及报警(课堂PPT)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及报警(课堂PPT)
➢ 选择好合适的袖带。对成人、儿童和新 生儿是有区别的,必须使用不同规格的 袖带;
➢ 松紧程度应以能够插入1~2指为宜。过 松可能会导致测压偏高;过紧可能会导 致测压偏低;
➢ 不要在有静脉输液或插导管的肢体上安 装袖带.
26
血压监测的护理
➢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设定测压间隔时间和报警 上下限;如病人应用血管活性药或病人的情 况不稳定时 ,应随时监测。
34
呼吸报警设置
下限 正常呼吸 12次/分
室颤、无脉性室速、房 颤、室上速等;
15
心率报警设置
下限 正常心率 60次/分
上限
100次/分
备注
异 心动 60或遵医嘱 常 过速
上浮5%或遵医嘱 根据病情
心
率
心动 实际测量值/下 100或遵医嘱 过缓 浮5%/遵医嘱,
不能低于50次/
根据病情
分
1仅6 供参考
心率监测中的护理
➢ 安放监护电极时,必须留出并暴露病人的心前区,以不影响 在除颤时放置电极板。
正常范围(次/分)
70~170
80~160
80~120
75~115
70~110
男
女
65~105
70~110
60~100
65~105
55~95
60~100
60~100
70~100
平均脉率(次/分)
120
120
100
100
90
男
女
85
90
80
85
75
80
72
14 75
异常心率
识别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房室传导阻滞、 逸博、无脉性电活动;
年龄、基础血压
28 仅供参考
血压报警的处理流程
29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30
呼吸电极的位置
原理:两个电极之间的阻抗31
呼吸的生理变化
➢ 正常呼吸:16-20次/分 ➢ 生理变化:
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44次/分 性别:女性较男性快 活动:剧烈活动加深加快;休息减慢 情绪:紧张、恐惧等加快 血压:血压升高,呼吸减慢 其他:环境温度升高,呼吸加深加快
32
异常呼吸的评估
33
呼吸监测的护理
➢ 呼吸监护不适用于活动幅度很大或呼吸运动不明显的病人,否 则可能导致错误的报警。
➢ 因呼吸参数容易干扰,所得的结果应与实际对比,只能作为参 考。使用呼吸机病人,应以呼吸机上的呼吸频率为准。
➢ 监护仪上显示呼吸暂停时,首先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胸廓起 伏、面色等)
➢ 安放电极前将人体的5个具体位置用电极片上的砂片擦试, 然后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 肤上的角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 定期更换电极片安放位置,防止皮肤过敏和破溃,电极应与 皮肤紧密接触,出汗时电极易于脱开,应根据波形图象显示 的清晰程度随时更换。
➢ RESP的监护是依靠RA和LL两个电极两端的电压差变化而测得 的呼吸波形,故应对角安放白色和红色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 吸波。
21
正常血压的评估
➢血压的生理变化: 正常血压:成人:90-139/60-89mmHg 脉压30-40mmHg; 儿童:80mmHg+年龄X2
➢生理变化: 年龄、性别、昼夜和睡眠、环境、体型、体位、
身体不同部位、运动、其他:情绪激动、紧张、 吸烟等
22
各年龄组的血压平均值
年龄
1个月 1岁
6岁
10-13岁
人生命安全
5
信息区
心电监护仪的结构
波形区
电源开关 POWER
充电灯 CHARGE
参数区
6
操作菜单栏
心电监护报警的处理流程
7
心率/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8
心率/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皮肤准备
安放电极
确认监测仪电源接通
设置参数
观察指标
9
心率/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合理设定:病人类型、滤波方式、三/五导、正常值范围。
➢ 如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所怀疑时,调整位 置复测,或其他方法检查病人的生2命7 体征,
血压报警设置
下限 正常血压 90mmHg
上限 140mmHg
备注
异常 过 90或遵医嘱 上浮10-20%或 根据病情、既往史、
血压 高
遵医嘱
年龄、基础血压
过 实际测量值 140或遵医嘱 根据病情、既往史、
低 /遵医嘱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 临床意义及报警值设置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郭霖
1
内容
2
心电监护仪监测指标
3
定义和意义
正确的掌握生命 体征的观察技能 与护理是临床护 理中极为重要的
内容之一
4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 及时反映病人的瞬间电生理变化 ➢ 持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 帮助临床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证病
白
黑
棕
绿
红 五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10
心率/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白
黑
红
三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11
LA正极(黑):左锁骨中点下缘或靠左肩; LL接地电极(红):剑突下偏左或在左小
腹上。正确安放电极位置:
监护I、II、III
(2)五电极
右上 (RA,白) :放右锁骨下第二肋间, 靠右肩(避开除颤部位)
血压mmHg
84/54 95/65
105/65
110/65
年龄
14~17岁 成年人
血压mmHg
120/70 120/80
老年人 140~160/80~90
23
异常血压的评估
24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
分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 一般首选Ⅱ导联。
17
心率报警的处理流程
18
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19
正常血压的评估
影响血压的因素:
收缩压的 高低
舒张压
缓冲
舒张压的 高低
20
正常血压的评估
临床意义: 1、收缩压:保证脏器的供血 2、舒张压: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 3、平均动脉压:与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有 关,反映脏器组织灌注良好的指标之一
左上 (LA,黑) :放左锁骨下第二肋间, 靠 左肩;
左下 (LL,红) :左骨中线肋缘下面。 右下 (RL,绿) :右锁骨中线肋12 缘下面。
心率/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正常心率:60-100次/分
13
脉率的正常范围与平均脉率
年龄
出生~1个月 1~12个月
1~3岁 3~6岁 6~12岁
12~14岁 14~16岁 16~18岁 18~65岁 65岁以上
80~89
高血压:
≥140
和(或)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和(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和(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90
25
血压监测的护理
➢ 每次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残余气体排尽, 并保证血压袖套和监护仪的充气管通畅 ,不能缠结。以免影响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