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赛课导学案_7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赛课导学案_7

教学设计
课题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历史作用;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通过列表和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伴听《三国演义》主题曲进入课堂教学。

一、官渡之战
1、背景:(1)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一方;(2)曹
操占据河南一带,招揽人才,采用屯田的措施,势力壮大。

2、时间:200年
3、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
4、战术: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5、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6、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时间:208年
2、交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
3、战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战术
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而获胜
5、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分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
(3)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后在229
年称帝,国号吴。

3、三国的经济
(1)、魏:重视农业生产,大修水利。

(2)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
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开发西南地区,发展经济。

四、板书设计:
16、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三国
三、三国鼎立鼎立
四、三国的经济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查找资料,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

3、查找资料,搜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六、课后反思:
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战争情况通过讲述学生可能易于了解,但在讲解战争过程中可插入一些历史故事,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对于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老师还要给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