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FPGA的MCU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FPGA的MCU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1 引言1.1 MCU的发展及应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中文名称为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把全部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中。

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就是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CU一般以某一种MPU内核为核心芯片,它采用了超大规模机场电路技术,将中央处理器中的各功能部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这也是它和其他计算机的主要区别。

它的微处理器包含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是构成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处理器中所集成的部件越来越多,除运算器、控制器外,还有协处理器、高速缓冲储存器、接口和控制部件等。

微处理器自1970年问世以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初期每隔二到三年就要更新一代,现在则不到一年更新一次。

1976年9月INTEL 公司推出了8084MCU,属于8位MCU,不带串行I/O口,片内RAM、ROM容量也不大,只适用于简单的工业控制和比较简单的数字化仪表。

1980年INTEL公司推出了比8084系列功能更为优秀的8位MCU,即8051。

1982年MOSTEK公司首先发布了第一个16位MCU68200。

1989年MOTOROLA公司推出了准32位MCU 68300。

1991年MOTOROLA公司推出了32位MCU MC6833IFC。

同年,INTEL公司推出了采用RISC技术设计的16位MCU A80960KA和32位MCU 809600。

1992年之后,世界上许多公司都陆续推出了采用RISC技术设计的32位MCU、64位MCU。

RISC技术在MCU的设计中发展迅速并且日趋成熟。

在国内,4位和8位MCU的设计技术已经成熟,16位和32位MCU也在逐步发展。

目前,MCU的发展有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向高性能处理器和多位数MCU发展,另一种方向是发展性价比高的快速高效低位数MCU。

能代表多位数MCU的是32位MCU,而快速高性能低位数MCU中,应用面最广、发展最快的就是8位MCU。

按照MCU的特点及性能,MCU的应用范围包括了,工业测控系统,例如构成各种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 达到测量与控制的目的。

智能仪表的开发,促进仪表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综合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传统机械产品结构简化, 控制智能化。

智能接口方面,在计算机控制系统, 特别是在较大型的工业测、控系统中。

一般情况下,设计者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常常应用MCU控制和管理各种智能化接口。

在民用智能化产品中,如在家用电器、智能手机、PDA终端、影音设备、ATM 机、医疗设备、物联网应用设备等许多产品中, 使用了MCU控制设备, 不仅使产品的价格成本大幅度降低,使用性能相比以前也有了较大改善,并且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MCU在现代流行的视频会议中也起到核心领导的作用,通过MCU 设备给下面终端设备设置好权限属性就可以组建一个完整的视频会议网络。

目前,中国的单片机应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嵌入式系统逐渐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也有从传统的8位处理器平台向32位高级RISC处理器平台转变的趋势,可是8位和16位机依然难以淘汰。

现今市场上流行的典型的8位微处理器,与传统的8位MCU相比,是由VHDL 实现的软处理器IP Core,可以在各种FPGA上实现,设计灵活方便。

因此,这些MCU将在基于可编程逻辑的应用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处理性能和较少的资源占用,故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MCU的特点MCU相对于其他设备有很多优点。

在系统集成度方面,相比早期的微型计算机,MCU设备的集成度高,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系统所需的基本模块已经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并且功能大为增强。

现在的MCU 器件一般采用把处理器、存储器以及I/O接口等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因为MCU器件的内部已经集成了上述的进行控制所需的基本功能模块,所以只要连接少数的外部模块,甚至不需要任何外部模块,MCU就可以独立完成控制工作。

在抗干扰性方面,MCU的系统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也相当优秀,因为采用了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加工工艺,系统的各个部件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样由于系统布线都是纳米级的,所以不易受到外部信号的干扰。

现在的MCU设计和生产流程中都相继使用了纳米级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即CMOS)工艺,这种加工工艺制作出的芯片都具有功耗小的特点,应用这种工艺生产出的MCU充分发挥了其低功耗的特点。

另外,现在的MCU系统中都设置有看门狗等节电系统,这样软硬件交叉火力,可以使MCU的功耗降至最低。

由于MCU在市场上的广泛普及,许多公司都把目光转向了与其配套的第三方软件开发,这些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开发软件和工具操作简单,适合初学者和中小型公司以及高校的技术研发。

由于MCU的设计和生产应用了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使其在大量生产时的硬件成本非常低,和其他设备相比,MCU的性能价格比具有相当的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