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绿色建筑报告

浙江省绿色建筑报告


1.节能与能源利用。
本工程住宅用电标准为每户6kW~10kW。电采用放射式供电。设置一集中 电表箱。每户住宅内照明、插座均由不同的支路供电。除空调插座外,所 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断路器保护。灯具及光源均选用高效节能型(包括镇 流器),光源采用电子节能灯,荧光灯采用T5 管,带电子镇流器,采用高 效节能型灯具,以利于节能。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采用合理有效的照明控 制方式,除电梯前室外公共照明采用红外声光感应延时自熄控制,并且采 用低能耗电气设备。
案 例 二 : 杭 州 市 综 合 办 公 楼 节 能 改 造
杭州市综合办公楼建造于1985年,是杭州市政府重要的行政办公 场所,涉及行政事业单位33个,办公人员逾1000 人。综合楼占地 面积9302 m²,其中主体建筑为两幢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2.36 万m²。2005 年综合楼改造工程开始逐步进行,至2010年初在室 内外环境的改善,能源、水、材料等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多项绿 色改造。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结合运营管理特点选取成套的绿色创 新技术,有效地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了办公环境质量,并形成 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节能管理模式。
3.节能高效的照 明系统。三层选
用索乐图日光照 明技术。阳光经 采光罩聚集并直 接折射到传输管 道,光线沿着管 道向下反射穿越 房顶到达顶棚, 最后经漫反射洒 落在房间的每个 角落。
4. 可再生能源 利用。屋顶设置
风光互补发电系 统,多晶硅光伏 板296m2,装机容 量为40kW;采光 顶光电玻璃57m2, 装机容量为3kW; 屋顶光伏发电系 统产生的直流电, 并入园区2MW太 阳能发电网。
6.照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系统可提供人工照明和小功率办公设备,如电脑、传真机等
所需电能。
7.风力发电。在建筑物屋顶安装1 台2kW 风力发电机,实现风光互补,为建筑提供所需
电能。
8. 绿色屋顶。大楼实验室屋顶采用绿色屋顶,包括六层:根阻层、排水层、滤水垫层、
栽培基质层、植被层和混凝土层。 9.雨水收集系统。在进入半地下室的建筑入口前,建造了约600m2 的斜坡,用于雨水的 收集和循环再利用。 10.绿色建筑成效。首先是建筑本身的节能,主要通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宁波 市季节变化特点(气温、日照、风向、空气湿度变化等),采用新型的自然通风技术、 采光设计技术等减少建筑通风和照明的电力消耗。
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强调,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缓 解资源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产 业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 高建筑空间健康、舒适程度,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两美”浙江建 设。 《计划》明确,通过三年的努力,绿色节能意识明显增强,基本形成绿 色建筑发展体系和技术路线,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 新建建筑绿色水平明显提高,建筑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既有建筑节能 改造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 《计划》指出,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 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 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 色建筑的内生动力。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 选择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和技术措施,切实避免盲目的高投入和资源 消耗。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重点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 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 展规划和技术路线,推进全省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计划》还明确三年实施计划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新建建筑绿色化, 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绿色适用 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
案例四:杭州低碳科技馆
杭州低碳科技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秋水路以北,江汉路以 东,闻涛路以南。科技馆用地面积16718m2,总建筑面积为 33656m2,地上建筑面积为26392 m2,地下建筑面积为7264m2,容 积率1.58,绿化率20%,地下建筑为1 层、地上建筑为4 层,建筑 高度为38.6m。
案 例 五 : 杭 州 绿 色 建 筑 科 技 馆
1.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物整体向南倾斜15 度,具有很好的建筑自遮阳效果。夏季太
阳高度角较高,南向围护结构可阻挡过多太阳辐射;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热量则可以进 入室内,北向可引入更多的自然光线。这种设计降低了夏季太阳辐射的不利影响,改善了 室内环境 2.高能效的地源热泵系统。绿色建筑科技馆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可以满足 不同房间热湿比不断变化的要求,避免了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3.自然光和日照控制。
大楼外表的几何特征和 它的朝向被设置成使它 的南墙在夏季日间的大 部分时间都处在阴影中。 大楼仍然保持着接收日 光的能力。大楼的南侧 可以在冬季获得有益的 日照,并利用这部分能 量在建筑的双层外墙结 构之内对通风的气体进 行再加热。
4.供热和制冷。使用HRHH-0182 型地源热泵机组,SYBCTDH115 吸收式溴化锂
1.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外围护结构主要为玻璃幕墙与金属幕墙,侧墙、平屋面及玻
璃幕墙上的电动开启窗(通风散热)的开启角度均为30度,采用电动推杆式开窗器。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夜景照明由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作为主供电源,其发电 量占总建筑用电量的比例约4.91%。太阳能发电系统分成屋顶区域和幕墙遮阳区域两个 系统,采用用户侧低压并网系统形式。
6.绿色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系统包括通风空调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电
梯系统、电动窗控制系统、遮阳控制系统、各动力系统计量控制、生活水系统热水 系统、排水控制系统、中水控制系统、雨水控制系统、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 7. 先进的运营管理团队。物业部门通过ISO14001 认证,并建立节能、节水管理、 耗材管理、绿化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建筑运行参数实时监测系统,对建筑内的空 调通风系统冷热源、风机、水泵等设备进行有效监测,
3. 运营管理。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 水排放。改造工程通过安装建筑用 能监测系统建立起有效的节电、节 水管理机制。实现对综合楼各进驻 机关单位用电用水情况的24 小时连 续监测和自动统计记录。 4.绿色建筑成效。综合楼改造主要 关键节能技术的经济回收期基本在10 年以内。通过各种手段的综合利用, 综合楼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 节能效果。 5.经济效益。综合楼的低碳改造, 作为一项多方面多内容多角度的综 合性工程,始终强调技术手段的可 操作性与适宜性,强调利用投入产 出性能较好的技术手段,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1.室外环境改造。综合楼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占
地面积有限,庭院面积仅4560 m²,停车压力近年不 断增长。通过合理规划,采用空间复合、时间控制 等多种手段,改造后综合楼的停车位数量增加到原 来的240%。
2.节能改造。
外墙、屋面、外窗、可再生能源利用、炊事设备、 热水设备、节水器具、电气自控系统、电梯节能等 方面均进行改造,能耗实时监控系统,节水,节材。
3.峰谷电价与冰蓄冷技术。采用井水、冰蓄冷综合利用方案。设置2 台制冷量为1730kW
三工况水源热泵机组,在22∶00 至次日8∶00 电力低谷期内三工况主机制冰,总蓄冷量为 6120RTH,满足大楼夏季负荷要求。冬季开启两台水源热泵可以满足大楼冬季负荷要求, 生活热水由机组热回收来提供。 4.室内环境。中庭、走廊、与中庭相通的展厅等区域采用低速风道全空气系统,屋顶排 风机在过渡季节开启,空调机组可全新风运行,直接引入室外新风。空气处理机的控制系 统包括温度、过滤器压差、CO2浓度监测装置及风机监测等。 5.建筑节水的设计。雨水采用重力流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收集后经悬吊管、立管接至 室外雨水管。室外人行道、广场、庭院等地面铺装采用透水地面,采用就地入渗方式。对 屋面雨水和道路、绿地内的多余雨水进行收集,经过初期雨水弃流池排入北侧景观湖蓄积。
, 且各栋建筑均能获得较好 的日照条件,每户至少有 一个主要功能空间(卧室、 起居室、客厅、书房等) 满足大寒日日照3 小时。 采光方面,主要功能房间 的外窗与其房间地面的面 积均大于1/7。
5.运营管理。运营中安装水、电、燃气分户和分类计量收费;具有公共
使用功能的设备为水泵房、强电间和弱电间。 6.绿色建筑成效。运营中安装水、电、燃气分户和分类计量收费;具有 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为水泵房、强电间和弱电间。
地方标准、规范及规程
金都〃高尔夫艺墅东区
杭州市综合办公楼节能改造 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 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低碳科技馆 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
案 例 一 : 金 都 高 尔 夫 艺 墅 东 区 〃
金都〃高尔夫艺墅 东区项目是由浙江 金盈置业有限公司 开发的商品房住宅 小区,属杭政储出 „2007‟37、38、 43、44号地块,位 于杭州市转塘镇北 部。东区规划总用 地面积115193m², 总建筑面积(不含地 下车库及架空层绿 地)292693.59 m²。 项目分三期即四个 组团建设,均为高 层建筑。
一、 二、 三、
近年来的成就 三年行动计划 地方标准规范
四、
重点特色案例
近 年 来 成 绩 斐 然
——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力 推进绿色建筑示范工作,共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30项,其中3项获 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 ——率先全面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制度,制定实施《浙江省民用 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备 案管理办法》和《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等规范性文件, 形成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率先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省财政累计安排8500万元,各地 政府每年也安排专项资金3500余万元,累计带动全社会投入建筑节 能超过200亿元,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我省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 工作,累计争取资金达63469万元(不含宁波); ——率先出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两市六县一镇”列 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区域示范,累计实施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 积1000万平方米,使400多万户城乡居民用上太阳能热水器; ——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编制了《浙江省居住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一大批地 方标准; ——率先开展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我省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 被列入国家示范项目,浙江大学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率先通过国家验收, 得到了住建部和教育部的高度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