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型肝炎标志物血清学检测

乙型肝炎标志物血清学检测


922
922 922
电子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A)
• 检测过程高度自动化控制
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菜单
肿瘤标志物
AFP CA 125 II CA 153
传染性疾病
Anti-HAV Anti-HAV IgM Anti-HBc
心肌功能
CK-MB (mass) Myoglobin NT-proBNP
激素类
ACTH Cortisol C-peptid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状腺疾病 骨标志物 贫血/其它
T3 T4 FT3 Total-PINP β- Crosslaps Osteocalcin Ferritin Vit B12 Folate
CA 19-9
CA 72-4 CEA CYFRA 21-1 Free PSA Total PSA NSE
Anti-HBc IgM
Anti-HBe Anti-HBs HBeAg HBsAg HBsAg confimatory HIV
HBsAg检测面临的挑战
• HBsAg 是乙肝病毒感染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缩短HBsAg检测的“ 窗口期”对于阻止进一步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 HBV的多个基因型,也对试剂的检测性能提出很高要求。 • HBV的高的复制变异率要求试剂具备良好的突变株检测灵敏度。 • 保证检测的特异性。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
• 没有药物直接作用于cccDNA,所以肝炎病毒的复制模板很难清 除,乙肝很难根治;
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
• HBV DNA 有4个主要的编码基因
• S 基因区编码病毒的外膜蛋白(如HBsAg) • 前C/C 基因编码 HBeAg 和 HBcAg • P 基因编码病毒逆转录酶-DNA聚合酶 • X基因编码具有反式激活功能的蛋白HBxAg. • HBV 复制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经过mRNA进行逆转录,在这一个过程中, 缺乏校对酶的作用,容易发生变异。 • 是其他DNA病毒突变率的10倍
乙肝病毒的复制特点
• 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吸附于肝细胞膜进入肝细胞,脱掉外壳 HBV DNA最终进入肝细胞核,经聚合酶修补正链DNA形成cccDNA ,成为HBV 复制的模板。然后经转录,翻译以及逆转录过程形成HBsAg, HBeAg, HBcAg 以及HBV DNA,DNA 和蛋白结合包装成乙肝病毒颗粒,以出芽方 式排出细胞膜外,至血循环或者侵入另一个肝细胞,再进入HBV 复制 循环。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 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乙肝感染的传染源。 • 因为隐匿性,无症状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的意义 尤为重要。 • 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DNA阳性的达58.3%,这些都是传染源。 • 年龄越小的无症状的病毒感染者,其血液的传染性越高。
流行病学
惰性元素,非放射性元素,稳定。
• [Ru(bpy)3 2+]和TPA
无电压的情况非常稳定,确保反应结果的准确性。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四) • 独到的检测系统
实现了结合相和游离相的完全自动化分离。
检测池在无电场时彻底清洗,避免了交叉污染。
内容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原理介绍 乙肝标志物检测现状与进展
反应在近乎液相中进行,信号均匀精确 。
分离方便迅速 ,无背景干扰。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三)
• [Ru(bpy)3 2+]
循环使用,不会被消耗,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循环进行,测 定信号无限循环放大,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
其盐是很稳定的水溶性化合物,试剂的稳定性好,效期长。
N 羟基琥珀酰胺( NHS )酯能与蛋白质赖氨酸的ε -氨基或核酸 上的氨基形成稳定的酰胺键,应用广泛,宽广的检测菜单。
应,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 结合的产物,是目前非常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 ELECTRO CHEMI LUMINESCENCE IMMUNO ASSAY
专利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免疫复合物
• •
Paramagnetic microparticle-SB-AgAb complex labelled with [Ru(bpy)3+]2+ Reaction time: 18 minutes
灵敏度高,孵育时间短,检测结果质量高,缩短周转时间。


测量范围宽广(减少稀释及其重做),降低操作时间和试剂成本。
宽广的检测菜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二)
• 专利的亲和素-生物素间接包被技术 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灵敏度高。
一分子SA可与四分子B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灵敏度高。 • 独特的载体 反应面积大,结合量增大 。
专利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钌复合物标记
• 三联吡叮钌复合物[Ru(bp)3+]2+标记;
• 水溶性小分子, 免疫损伤小;
• 结构稳定, 受干扰影响小;
• 与三丙胺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 应用广泛(激素,核酸等);
三联吡啶钌N羟基琥珀酰胺(NHS)酯
专利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磁性颗粒载体
• 直径仅2.8 um, 体积小,悬浮于液体 中,构成均一,稳定的类均相试 剂 • 凹凸不平,增强包被效率 • 磁性吸引,易于AgAb复合物的结 合分离 • 反应前仪器自动混匀
2009年卫生部临检中心第二次室肝炎间质评方法统计
项目 HBsAg 样本编码 921 921 921 921 921 921 921 921 921 921 922 922 922 922 922 922 922 方法 所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放射免疫试验(RIA) 荧光免疫试验(IFA)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TR-FIA) 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A) 电子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A) 酶免疫化学发光试验(ECA) 增强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所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放射免疫试验(RIA) 荧光免疫试验(IFA)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TR-FIA) 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A) 实验室数 951 790 1 1 1 19 58 30 19 5 912 785 1 1 1 18 58 平均数 0.22 0.2 1.16 0.08 0.02 0.07 0.03 0.54 0.81 0.34 1.49 1.45 3.74 3.77 0.22 0.59 0.62 中位数 0.13 0.13 0 0 0 0.01 0.01 0.52 0.72 0.26 1.23 1.28 0 0 0 0.47 0.46 标准差 0.24 0.21 0 0 0 0.11 0.07 0.12 0.45 0.15 1.24 0.95 0 0 0 0.45 0.57 变异系数% 109.09 105 0 0 0 157.14 233.33 22.22 55.56 44.12 83.22 65.52 0 0 0 76.27 91.94 最大值 1.64 1.56 0 0 0 0.33 0.4 0.77 1.64 0.56 8.74 6.48 0 0 0 2.17 4.2 最小值 0 0 0 0 0 0 0 0.35 0 0.2 0 0 0 0 0 0.2 0.29
1. 选择最合适的检测项目
2. 选择最可靠的检测方法 3. 选择即经济又有效的项目组合
4. 合理解释检测结果
5. 及时发现高危人群提前进行干预 6. 在治疗过程中监控疗效和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技术发展
推出年代 1960 检测方法 双扩、血凝 ug 检测下限 特 性
全手工操作,检测灵敏度特异 性低 TAT时间长,结果重复性差 CV大,结果不稳定,检测灵敏度 低线性区间较小 ,TAT长 全自动化,结果重复性好 检测灵敏度低 全自动化,结果重复性好,TAT 短,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能检测多种变异株。
1970
酶免疫分析 法 (ELIASA) 荧光/化学发 光 电化学发光
1.0~2.0 IU/ml 0.05 IU/ml 0.05 IU/ml
1980 1996
国外肝炎标志物检测特点
• 1. 发光法逐步替代酶标法
• 2. 自动化检测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 3. 方法学和试剂生产厂家比较集中
• 4. HBsAg阳性都做确认试验
• 5. 实验室之间的结果较一致
国内肝炎标志物检测特点
1. 手工操作为主。 2. 检测方法多样。 3. 检测试剂和仪器较混乱,试剂多达30几家,仪器多达50几种。 4. 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5. 使用发光法和配套试剂的实验室间cv最小。 6. 没有国产的HBsAg确认试剂,大部分实验室不做HBsAg确认。 7.对乙肝表面抗原变异株和亚型的检出能力不够
Troponin T
DHEA-S
Estradiol Free B-HCG* FSH HCG+B Insulin LH
FT4
T-uptake TG TSH Anti-TG Anti-TPO Anti-TSH Receptor
PTH
25-(OH)2 Vit D3
RBC Folate
Ig E
S100
HIV Ag confirmatory
1960’s
1970’~1980’s
1990’s末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原理和主要技术
先进的电化学发光检测原理 独特的磁性微粒子固相载体技术 专利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间接包被技术 独到的检测系统
什么是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
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
HBV有多个基因型和血清亚型
• 依据HB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异源性>/ 8%或者s基因区核苷酸序列异源性 >/4%为分型标准,HBV可以分为A-H的八个基因型。 • 依据HBV的d/y(122-134);a(139-147);w/r(159-160)等决定簇的变化, 将HBV分为四个主要的血清亚型。 • 不同的亚型可以同属于一个基因型 • 同一个亚型又可以分属不同基因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