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针灸治疗中凤后遗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加利
什么是中风�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语言 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 表现�幵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 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 又称“卒中”、“大厥”、“簿厥” “偏 枯”、“半身不遂”。
•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血管 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乊一�在全
2、针灸的时机�必须强调�如果是脑出 血者�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一周后才 可针刺�三周内尽量不针人中、十二井 穴、头部穴位(头针)等刺激较强的穴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绝对卧床一月后才 可针刺。缺血性中风者�全身状况许可 时�一起病即可针灸。亦有相当一部分 病人不用针灸。
4、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 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 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 、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 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 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 因素。应注意预防。
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 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是世 界上三大疾病乊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
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是脑卒中死
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
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 亡近100万人�在并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 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
• 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 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
中脏腑
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伸着昏迷 、半身不遂为主症者为中脏腑。
2
�一�中经络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疏通经络�宣导气血。
主穴�
中经络加减配穴�
•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 • 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 • 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 • 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 • 阴虚风动�加太溪、风市、风池
其他疗法
梅花针�叩打三阳经、 夹脊穴。
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 。
1、除掌握主症外�如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 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或神昏�对 次症(或先兆)应有充分认识�这对于及时予 防、及时个体化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次
症有头痛、头晕、呕吐、烦躁、抽搐、呃
逆、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舌歪、舌卷二便失禁或不通等 。
口眼歪斜�牵正、翳风、合谷 上肢不遂�极泉、手三针 下肢不遂�足三针 便秘�丰隆、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关元、
�二�中脏腑
1、闭证� 治则�启闭开窍�平肝熄风。
取穴�颞三针、四神针、人中、合谷、太冲 、十二井穴、十宣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 血。
• 1、脱证� • 治则�回阳固脱 • 取穴�关元、气海、神阙、百会 • 多用灸法
和生活能力
蛛网 膜下腔 出血
脑血管意外
• 内伤积损 • 劳欲过渡 • 饮食不节 • 情志所伤 • 气虚邪中
病因
嗜食肥甘
脾
厚腻
失
健
运
聚湿成痰� 痰郁化热
引动肝风� 夹痰上扰。
阴血暗耗
气虚血瘀
劳 气虚生痰 累 过 度
虚阳化风扰动 气血错乱
肝 肾 阴 虚
阳亢风动
中风的病机
• 病机总属�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 病理基础�肝肾阴虚 • 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淤 • 病性�本虚标实
1 ---------
2
:
•
中经络证型
• 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 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 黄或燥�脉弦有力。
•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 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 痰热腑实�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 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 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 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 淡苔白�脉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