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收稿日期:2012-09-27邵韦平/SHAO Weiping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建筑创作及技术美学表现ARCHITECTURAL CRE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ESTHETIC APPEAL OF PHOENIX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11.前言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夕,当大部分奥运设施都进入最后调试冲刺阶段,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方案征集之战也悄然展开。
所不同的是,这次业主并没有把目光瞄向国际大师,而是面向国内设计团队和建筑师征集设计方案,幸运的是我们团队提供的设计方案搭上了方案评选的末班车,最终确定为实施方案,从而开始了艰辛和富有挑战的设计之路。
作为本土建筑师在这里我们要向凤凰业主当年选择国内建筑师承担设计主创的魄力表示钦佩。
随着4年多来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工程不断推进,凤凰羽翼已逐渐丰满,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迎接社会与业界的检阅(图1)。
2.创意的由来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位于北京CBD的后花园—朝阳公园西南角,南侧眺望北京CBD核心区. 东侧与北侧紧邻朝阳公园大片湖面与绿化,在西北侧隔着城市道路是一组高层住宅。
建筑占地面积1.8hm2,限高60m。
南侧与西侧的城市道路将基地围合成不规则的多边形。
为了适应不规则的基地边界形状,减少与街道路口空间及公园景观的冲突,我们认为,未来的建筑应具有圆润柔和的形态,避免强烈的方向感带来对环境的压迫感,同时应将建筑的重心放在南侧,克服对北侧住宅的日照影响(图2)。
凤凰卫视是一家注册在香港、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目标的跨国多媒体集团。
凤凰台标脱胎于史前马家窑文化的变形凤凰纹,是一凤一凰盘旋飞舞、相谐互动的形象。
与道教的太极图有形似义同之妙。
凤凰卫视秉承“创新、开放、融合”为核心理念,已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信息纽带,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座桥梁,是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建筑功能是为凤凰卫视在北京提供办公总部和综合节目制作与体验的场所。
办公总部需要突出建筑形象和充足的自然光,因此适合安排在基地的南侧。
节目制作与体验场所需要安静环境并且与室外联系便捷,同时避免过度自然采光,因此适合安排在基地的北侧(图3)。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方案创意来自于西方数学经典的立体几何模型“莫比乌斯环”,其正反相接、上下相承、内外相连的形态虽然来自于西方,却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建筑精神异曲同工。
由莫比乌斯摘要: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创意来自于对场所条件的响应,和对传统文化的精神的传承。
它基于现代建筑所应有的标准开展了高完成度的美学与技术设计,构建了具有独创的几何形态、结构体系和表皮形态,从而得到了完美和创新的建筑效果。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选择了数字支持建筑设计,极大地拓展了设计的可能,在业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Abstract: The inspiration of Phoenix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 comes from the respond to the site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design of phoenix is developed aesthetically and technically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mpleteness. It creates a unique geometric shape, structure and the surface system to achieve a perfect appearance. Phoenix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 chooses digital tools as the design assistan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building. The building generates a positive response from architectural fi eld and society.关键词:凤凰卫视,创意,数字技术Key words: Phoenix TV, Originality, Digital technology1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鸟瞰2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基地3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首层平面3 2环概念衍生出来的建筑形态与不规则的道路方向、转角以及和朝阳公园形成和谐的关系。
同时也诠释着凤凰传媒的文化精神。
无限循环的开放式环状造型,凤凰飞舞般的流线性线条,将建筑的高低起伏自然融合。
在平衡各种建筑问题的同时,将凤凰传媒的亲和、开放之美展现于城市(图4)。
3.功能流线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地上由两座单体建筑和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外壳组成,两座单体建筑分别为12层的总部办公主楼和6层的演播楼。
流线型的外壳带给了建筑流畅动人的空间,被莫比乌斯环所环绕的凤凰广场是建筑体量的核心,它被巨大而飞舞的钢结构围合,连接着西侧的城市主干路与东侧的朝阳公园湖滨绿地,是一处可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
将来也可用于大型电视节目和活动的举办(图5)。
而一条由地面至空中,环绕贯穿于建筑内部的公众体验流线,真正实现了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开放理念,也是建筑最有特色的亮点。
来到凤凰的公众可经过首层大堂向西从拱桥拾级而上,到达北侧演播楼二层的开放平台,由开放平台回望西中庭,它被流畅交错的钢结构包裹,形成了既恢弘又动感的空间氛围,它同时紧邻城市干道,使通透、高大、变幻的室内空间展现在城市人群面前(图6)。
参观体验式演播制作大厅之后,公众可到达演播楼楼顶的休憩空间,巨大的错落坡起平台被钢结构外壳环绕,创造出宽敞的休闲空间。
随后,沿平台走向紧邻朝阳公园湖面的东中庭,它既是两座主楼重要的交通联系、极佳的观景点,更是凤凰公共体验空间中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高潮。
盘桓蜿蜒的环形坡道连接着入口大厅,而通天扶梯则直达办公楼顶层(图7)。
办公楼顶层是建筑的制高点,也是一处风景绝佳的交流场所,向南可遥望CBD 壮阔的城市景观,向北可俯瞰朝阳公园的开阔湖面与成荫绿林。
贯穿建筑的整条公共流线上下穿行在莫比乌斯的环状空间中,展现了一个“创新、开放、融合”的媒体所应具有的建筑精神。
4.技术控制4.1几何逻辑控制体系与常规建筑所不同的是,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复杂形体没有现成的轴线、网格和模数系统可以直接用于设计控制。
为了配合技术的深化,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一个与创意相适应的空间几何逻辑控制体系。
在莫比乌斯概念的基础上,建筑师依据结构、材料、人体尺度及感受落实建筑的水平和垂直及一些特定空间形态的控制线。
三维控制线包括;基准模型表面的基本版块划分线、平面形态控制轴线、竖向楼层板及幕墙水平控制线等。
随着设计的推进,设计还对控制线进行二级扩展,不断补充建筑控制线以应对各专业的设计需要。
针对复杂型体的设计深化,设计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几何逻辑控制系统,为形成建筑的创新性及精致性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8-12)。
54761110984 “莫比乌斯”的设计构想5 位于建筑中央的凤凰广场6 从演播楼二层平台回望西中庭效果图7 东中庭环形坡道效果图8 形体的几何控制逻辑体系中的三维基准线9、10 平面形态控制轴线11 剖面形态控制轴线4.2三维信息模型复杂型建筑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大量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涌现,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已经不足以应对复杂形体的深化控制。
为了有效地控制设计并实现理想的建筑效果,本项目在Catia 软件基础上全面运用了三维信息模型技术支持设计深化工作,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规模三维信息模型建筑实践案例。
三维技术应用在概念方案深化、建筑体型逻辑加工、结构设计、表皮构造设计等方面,同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以及参数化编程控制技术生成了无法逐一绘制的技术信息,完成了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的设计成果。
三维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设计成果的矢量化与精确化,并且可进行智能化的调整和修正,优化了工程的生产、建造与运行工序(图13)。
5.技术表现与细部设计5.1多重目标的结构策划该项目为了实现建筑的创新性与精致性,提高建筑的美学表现力,建筑师几乎直接参与了建筑每一项细节设计控制,特别是结构体系构建及外露构件细节刻画方面,与结构设计师开展了密切的配合,对结构的交接方式与节点控制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与优化,使结构元素也成为凤凰建筑重要的美学元素(图14、15)。
凤凰建筑外壳将两个不同的功能实体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创造出丰富的内外空间形态。
在莫比乌斯概念下产生出来的建筑外壳采用什么方式构建结构体系是建筑师首先面对的问题。
由于钢极强的可塑性可实现其他建筑材料难以达到的空间弯曲效果,外壳选择钢结构作为支撑,然而用何种方式去实现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设计中提出将外壳表面上原本双向交叉相贯结构肋在空间上前后分离,形成内外两层由充满韵律感的线性钢肋组成的球面薄壳结构,内外两层钢肋在交叉投影点由垂直短杆连接形成相互制约的稳定体系。
短杆的高度可满足表皮幕墙的构造需求,因此,建筑外幕墙正好镶嵌在内外钢结构肋之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效果,此时外结构肋成为外立面的装饰部件,内结构肋成为室内空间的装饰部件,外结构肋为700mm 矢高梯形截面,以体现凤凰的力量;内结构肋为400mm 直径截面,以体现凤凰的柔美。
优美的双曲钢结构肋似一座巨大的艺术品,挥舞着展现了凤凰独特的建筑效果(图16)。
由于这种独特的构想,使得结构外壳的加工要求达到了空前的难度。
所有外壳结构将被要求加工成连续光滑的曲面,大部分焊缝被隐蔽。
在结构壳内,两栋功能建筑的结构为了与外壳吻合,采取了与外壳相适应的非线性处理方式,特别是主楼的外框柱沿外壳呈折线的方式布置,这样使得楼层空间没有中柱,保证了的建筑的利用率。
从设计、加工、安装、施工等各个方面而言,外壳钢结构均已经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它本身已经成为一件城市艺术装置。
5.2参数化表皮幕墙设计建筑外壳的设计已经为外幕墙设计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复杂形体设计,按照常规的思路,外幕墙一定会有许多单曲面甚至双曲面的玻璃幕墙表皮出现,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外表皮为体现建筑的独特性、文化性和技术与造价的合理性,建筑师创造性地提出鳞片式单元组合幕墙概念,从而使“莫比乌斯”的体型被舞动的结构外肋和自然的鳞片肌理所包裹,形成以凤凰羽翼为意向的建筑表皮效果。
这样的创意让我们不需要加工一块曲面玻璃来装饰建筑,同时也能保证建筑优美的效果(图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