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货成本的降低一、公司介绍:西安秦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座落于古城西安东郊,始创建于2001年2月,是由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日本泰极株式会社、日本朝阳贸易株式会社共同创建的中日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2006年6月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日方全部股份,公司更名为西安秦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为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依托日本先进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体系和军工企业的人员素质,以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齐备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检测手段,现已形成了各类汽车消声器、汽车座椅、门护板、内饰件、保险杠及保险杠托架等七大类共40余种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配套能力。
2003年,公司通过了国家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又相继通过了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及座椅、门护板的3C认证,2009顺利通过了ISO/TS16949质量体系及3C认证的复审。
2003年公司取得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合格供货商资格,成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重点配套厂家,年均销售额约4000万元,相关产品的配套份额占60%以上。
公司为陕汽配套生产的05、09款汽车消声器,以其合理的设计,优质的品质,通过了国家级检测中心检测,并且各项指标均属上乘,深受顾客青睐,历年来售后索赔率均小于0.1%,顾客满意度达到了99.3%。
作为有着中日合资和军工背景的企业,西安秦泰公司秉承了日本对产品质量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继承了军工人敢打硬仗、做强做精的信念和勇气,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实行了严格的5S管理体系,十年来的奋斗历史已使专业、严谨、规范的企业文化深入于公司。
公司现拥有员工6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名,中级技术人员15名,员工均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形成了自觉于行动的行为规范。
公司精湛的制造工艺技术从一开始就融入企业的血液之中,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评估体系始终贯穿于产品的全部过程中。
质量是秦泰的生命,根植于心的质量意识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为秦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秦泰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坚持“符合产品标准、追求安全可靠、符合总装要求、追求车主满意。
”的质量方针,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为宗旨,为汽车生产厂家和广大用户提供更优秀的产品、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员工生活幸福而不断进取。
企业全貌消声器生产线一角消声器成品区一、定义:存货成本是指存货所耗费的总成本,是企业为存货所发生的一切支出。
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定货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等部分。
三、构成:存货成本的构成从理论上讲,存货的成本应该包括从购入到使商品处于可供销售的地点和状态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的支出。
它包括:(1)商品购买时的发票价格(价目表价格扣除商业折扣)减去购货折扣;(2)商品在运输中由买方负担的运费、保险费、税款支出和在途正常损耗等;(3)处理费用,例如对运输中弄皱的衣服重新加以烫平的费用。
四、确定方法;在企业中,为了方便,同一种存货往往堆放在一起,并不问它们究竟是何时从何地购入的。
而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价格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批次购入的同种存货购价各不相同的情况经常发生,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在计算发出货品或期末存货的单价时,究竟以什么样的价格为基础呢?通常有四种方法来确定发出货品的成本,分别叫具体辨认、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
它们都是企业经常采用的方法,各有优劣和使用条件。
五、方法比较、在存货管理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最佳库存量的确定。
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库存要求也各自有所不同。
既然用户有这种需求的多样化,在开发软件前,就要仔细调研,对会计学要有相当的理解,这样开发出来的软件才会既有功能上的完整性,又具有充分的适应性,而有些软件开发者往往只了解存货管理的皮毛,就贸然动手,一发现问题,再推翻重来,导致开发成本一再增加。
现针对常用的成本结转方法,作一介绍,供参考。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
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
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存货的价值。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
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
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近的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影响当期利润。
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
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
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程序时,可能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的会计学名称,但都采用该方法的管理思路。
按照这种方法,在入库时,计算机增加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额,在出库时库存额除以库存量即为单位成本。
该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琐的一种方法,但在计算机管理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大多数软件供应商都把这种方法作为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
6.计划成本法:这种方法按计划成本进行度量,在每一种产品上设置该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额,出库时由计算机自动获得该成本。
计划成本法下计划成本额的确立需要相当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础上,但确立的存货计划成本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货管理软件中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并不多见。
7.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由计算机计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后算出出货成本,用户只需录入数量。
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和加权平均法一样的弊端,是一种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并不适合用计算机来处理。
[1]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
销售部门作为企业的利润中心对企业的开源有着重要的作用,物流部门作为企业的成本中心对企业的节流也同样重要。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客户服务水平等方法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企业的利润。
一般来讲,企业物流的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户服务、库存控制、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和运输控制。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强调一体化物流的管理方式,也就是通过合理协调各部门的运作,适当制定和调整各部门的业绩目标,来达到整体的业绩标准。
而一般来说,物流的整体业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性:时间性是物流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涉及物流过程中客户订单的标准交货时间,仓库收发货的操作时间和运输时间等不同方面。
2.成本:成本指标更多的是反映了企业物流的内部管理水平,是企业物流内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库存成本控制的内容成功管理库存并合理控制其成本的首要一点是对库存及其成本构成有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因为库存成本的隐蔽性,使得管理人员对其认识总是片面的,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方面。
库存按其是否可用可分为可用库存和不可用库存,可用库存是指那些可以随时用于生产或者订单交货的库存;不可用库存则是指那些在短时间内无法用于生产或交货的库存,例如运输过程中的在途库存、生产线上的在制品、仓库中的淤滞库存(即销售的机会非常小)和预留库存(为客户的订单预留但还没有交货)。
库存按其存在形态又可分为原材料、在制品包括半成品、产成品、维修备件、在途库存、寄售库存。
不同形态下的库存其管理方式和目标是不完全一样的。
例如原材料库存的管理强调的是生产计划的准确、原材料计划的及时、供应商交货的快速和稳定,降低原材料库存也应相应从这些方面来入手。
而在制品或者是半成品的库存量控制则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线工作节拍、使物料在生产线上连续而均匀地流动、减少在制品的等待时间、合理布置生产线的位置以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转移距离等措施来实现。
而库存成本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库存持有成本:即为保有和管理库存而需承担的费用开支。
具体可分为运行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三个方面。
运行成本主要包括了仓储成本,自营型的仓库体现为建造仓库的固定投资的摊销费用,外包型的仓库则体现为仓库的租金,库存越高,仓储面积越大,仓储成本也越高。
此外,运行成本还包括仓库中的设备投资成本和日常运作费用(水、电、人工等)。
机会成本主要是库存所占用的资金所能带来的机会成本,库存作为企业的资产是通过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而获得的,而任何企业都有其一定的资金投资回报率,即库存占用的资金如果不用于库存而去经营其它投资所能获得的平均收益,这一比例因行业的不同和企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0%到16%之间。
企业因为要持有一定的库存而丧失了流动资金所能带来的投资收益,即为库存的机会成本。
有时企业通过借款来获得库存,这时的机会成本还应包括借款的利息支出。
风险成本顾名思义则是从风险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首先是保险费用,为了减少库存的损失,大多数的企业会为其库存的安全保险,其费用就是库存成本。
同时企业可能会应为库存的不合理存放而造成损耗或报废,例如食品过期、存放过程中破损、产品滞销、失窃等等,这些损失同样是库存的风险成本。
2.库存获得成本:库存的获得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得到库存而需承担的费用。
抛开库存的本身价值,如果库存是企业直接通过购买而获得,则获得成本体现为订货成本,包括与供应商之间的通信联系费用、货物的运输费用等等,订购或运输次数越多,订货成本就越高;如果库存是企业自己生产的,则获得成本体现为生产准备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一批货物而进行的生产线改线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