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颞部影像解剖
后壁:鼓室窦 锥隆起 镫骨肌 面神经隐窝 前壁:咽鼓管隐窝 匙突 鼓膜张肌半管
耳-中耳
鼓室 鼓窦 耳咽管 乳突气房
一出生即有
岩乳管开口此
外侧壁为Korner嵴 乳突气房的发育自此
处起始
砧骨短突对应鼓室入 口
耳-中耳
鼓室 鼓窦 耳咽管 乳突气房
茎突
软骨化骨,两个骨 化中心。小儿短, 成人细长
起源于鼓部鞘突之后
骨缝(骨皮质连续)
鼓鳞缝
蝶鳞缝
枕乳缝
蝶枕缝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外耳
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外1/3软骨 内2/3骨性大部由鼓骨组成,外耳道
顶部由鳞部组成 新生儿无骨性外耳道 3岁骨化 9岁达成人 鼓膜分三层
骨部分顶底内外四壁 管腔约2mm.
耳-中耳
鼓室 鼓窦 耳咽管 乳突气房
来自鼓窦气化而来,6-7月开始,2岁 成雏形
内侧为前后走行的深沟,称乳突切迹 或二腹肌后腹沟,
沟前为茎乳孔,伴行另一浅沟为枕动 脉沟
尖为胸锁乳肌附着处
听骨链
锤骨 砧骨 镫骨
听骨链 锤骨 砧骨 镫骨
鼓面锥 室神隆 窦经起
隐 窝
请标出:鳞部 岩部 乳突部 面神经管水平段 锤骨头 砧骨短脚
颞骨-鳞部
膜化骨,出生时与鼓环融合,一岁内与岩乳部 融合,构成中颅窝底一部分。
内为颞叶,外附颞肌,下成外耳道上壁,前为 颞骨颧突,基底为颞颌关节
鳞部与乳突部气房重叠成致密Korner隔 鼓窦 病变首先累及此隔
鳞部在外耳道内上方的突起称鼓棘(亦叫盾 板),是鼓膜紧张部附着处
鳞部
*
锤骨头、颈、柄、外侧突、前突; 镫骨豆状突、前脚、后
鼓膜张肌(三叉神经分支)附着在 脚、底板;发育始环形
颈
后为镫形,骨化始终是
砧骨体、长脚、短脚;长脚血供最 少 最易坏死;短脚对鼓窦入口
锤砧关节 与锤骨柄及砧骨长脚起源 不同
不完全的;底板骨化, 但是前庭面不骨化;镫 骨肌(面神经分支)多 附于镫骨颈,亦有后脚 或头,极罕附于豆状突
膜化骨 15周发育完成,出生时不完整,上方呈开放 的切迹,内端有“U”沟,称鼓沟,鼓膜坐落在沟中, 外缘为外耳道的软骨部 新生儿无骨性外耳道。
胚胎6-7个月时鼓环前后缘长出一结节渐融合成圆或 椭圆孔即胡克氏孔,成人6-7%残余,位于外耳道前 下缘,易致颞下颌关节软组织外耳道疝
鼓部
右侧胡克氏孔
颞骨-乳突
6-7月开始发育,2岁成雏形,气房自鼓窦气化 而来。
内侧为前后走行的深沟,称乳突切迹或二腹肌 后腹沟,沟的前方见茎乳孔。另一浅沟与之伴 行,为枕动脉沟
尖为胸锁乳肌附着处
乳突
鼓部 乳突 岩部
二腹肌沟 枕动脉 *
2个月
颞骨-茎突
起源于鼓部鞘突之后 软骨化骨,两个骨化中心。 小儿短,成人细长 长度小于3CM
镫骨底板部份显示
正常听骨链表现
在横断面1mm层厚必 须自上而下见听骨3 断面,归纳为口诀 “一两点火炬”
锤砧关节
锤骨柄
镫骨前后脚
火炬 锤砧关节 两点 镫骨前后脚 “一” 锤骨柄
面神经走行及分支
分脑池、内听道段 迷路段、裂孔、水平段、垂直段
三个分支 岩浅大神经(与岩深神经合经翼管入翼腭神经 节后分布泪腺及粘膜)、镫骨肌神经、鼓索神经
耳颞部CT解剖(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方哲明
颞骨
耳部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及内听道,主要结 构包埋于不规则的颞骨
颞骨分5部:鳞部 鼓部 岩部 乳突 茎突
上壁
前、后 内侧 下壁
后方 下方
外耳道 参照点
颞骨-鼓部
扁曲骨片,骨性外耳道的前后,下壁,前上鳞鼓裂, 后鼓乳裂,内为岩鼓裂**来自*Korner隔
鼓棘(亦叫盾板),
蒲氏间隙(prussak’s space)
外为鼓膜松弛部
内:锤骨颈
上:锤骨上韧带皱襞
*
下:锤骨短突
鳞部识别界标
颞骨颧突 Korner隔
颞颌关节
颞骨-岩部(岩乳部)
软骨化骨 呈三面锥形,在蝶枕骨之间,尖与 之成破裂孔,尖后内缘有岩下静脉窦,岩锥上 缘为岩上静脉窦。尖局部Meckel氏窝,基底与 乳突和颞鳞部连
Proctor提出“鼓室隔” ,由锤骨头颈、砧骨体 和短突、锤骨前韧带、外侧韧带、砧骨韧带和皱 襞及张肌皱襞构成的;有2个开口,称鼓室峡, 使中上鼓室气流通畅。
内容有:咽鼓管隐窝、鼓室窦、锥隆起、面神经 隐窝、听骨链、鼓膜张肌、镫骨肌、韧带皱襞 。
鼓室壁的标记
内侧壁:圆窗、鼓岬、卵圆窗、面神经管水平 段、外半规管隆凸
软骨由3-4部分组成,各有生发中心,各部间可形成滑动关 节,鼓端固定于峡部时咽端亦可随吞咽而运动,功能障碍 多发生于软骨部,软骨本身及其悬韧带病变是主因。
有关的肌系统包括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上缩肌、咽鼓 管咽肌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和鼓膜张肌为咽外肌,由三 叉神经支配,余为咽丛神经。
每一次吞咽动作,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均不同程度使管腔 开放,同时鼓膜张肌调整鼓膜张力,协同作用由耳神经节 共同神经支配,鼓索神经在此过程亦受刺激促进颌下腺与 舌下腺分泌
2个月
27岁
耳-中耳
鼓室 鼓窦 耳咽管 乳突气房
以鼓膜紧张部为界分相应的上、中、下鼓室。 鼓膜紧张部对应中鼓室;下鼓室为鼓膜缘以下,
可深入耳蜗,底与颈静脉窝薄骨板相隔;松弛部 对应上鼓室;鼓膜紧张部与上方松弛部以外侧突 为界,松弛部分锤骨前、后襞;上鼓室高5mm 宽6mm 外耳道上缘以上,鼓棘为外侧界。
上泌涎核的内脏感觉纤维及副交感节前纤维的中间神经 (岩浅大神经、鼓索神经)中间神经上泌延核 感觉支
面神经管裂孔为岩浅大神经外侧口,面神经裂孔外侧23mm处为膝状神经节,岩浅小神经(舌咽神经)位于岩浅 大神经之下外 ,外侧开口为鼓室小管上口。
鼓索神经起始于,由面神经垂直段下1/3处(颈乳孔上 6mm或锥隆起下2mm)发出,走行于鼓膜深面,在锤骨 柄和砧骨长脚之间,出前壁后入下颌神经之舌神经,司舌 前2/3味觉
漏斗状通气管,长38-39mm,分软骨与骨两段,二者交界 处最窄仅1-2mm,占位全长29-34%。
软骨段多位于棘孔的内下方,与颈内动脉管平行,与矢状 面成45度,与水平面40度,与鼓部160度角,止于匙突部
耳咽管儿童17mm\成人骨性11mm软骨部24mm共长 35mm 成人的45度角,且低于鼓室15mm
声压放大杠杆1.3倍液压17倍共22.1 倍
前脚 短直上细下粗 外 1/3折断
下脚 长弯上粗下细 内 1/3折断
听骨链(一)
锤砧关节脱位
锤 骨 头 、 颈
锤锤 骨骨 前柄 突、
外 侧
砧 骨 短 脚 、 头 锤 砧
砧 骨 长 脚
砧 镫 关 节
突关
节
听骨链 (二)
砧镫关节脱位
MPR
从镫 前骨 庭前 窗后 去脚 寻 找
内耳结构包埋在岩骨内 14个骨化中心 弓形小窝 岩骨后缘内耳道口与前庭导水管开
口连线,中点上方为弓形小窝,术中标记
弓形小管(亦称岩乳管)连接鼓窦与颅腔间的 小管,走行不定
岩部
破裂孔 Meckel氏窝 *
弓形下窝
弓形下小管或岩乳管
岩骨后缘内耳道口与 连接鼓窦与颅 前庭导水管开口连线 腔间小管 中点上方为弓形小窝 走行不定 术中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