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川崎病
1 加强皮肤护理: 患儿出现皮疹,且出现指(趾)端脱皮,应保 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 被褥衣裤轻软。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对半脱痂皮者,用清洁剪刀剪除,并嘱家长及 患儿避免人力撕脱,应待其自然脱落,以免引 起感染。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皮肤黏膜受损与小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病生理:
血管周围炎
血管内膜炎
全层血管炎
•增殖 •血栓 •扩张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病理损伤范围:
皮肤 粘膜
心脏
肾脏 肝脏
肺脏
大脑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可见于各年龄
• 年龄、性别、病程
小于3岁80% 男多于女
400mg/kg/Dx5d 1g-2g/kg/Dx1-2d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治疗:
• 其他治疗
潘生丁 3-5mg/kg/d 维生素E 20-30mg/kg/d 心肌保护
注:一般不用激素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并发症】 由于心血管的病变,既是本病自 身的症状,又是可致死亡的并发 症,宜期早期发现,及时适当治 疗。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治疗:
• 阿斯匹林
抗炎、抗凝
发热 30-50mg/kg/d 热退 3-5mg/kg/d
(血沉、血小板恢复)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治疗:
• 丙种球蛋白 退热、防治冠脉病变
冠 10天内
A
病 高
男性婴儿
危 C-反应蛋白增高 因
素 早期PTS小于20万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
1、降低体温 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维持 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 一次,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现象,嘱患儿 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皮肤黏膜受损与小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焦虑、情绪紧张、烦躁与病情及 对疾病的不了解有关
3.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 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 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 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治疗:
减轻或缓解血管炎 抗凝血或防止血栓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并发症】 1、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瘤) 2、胆囊积液,关节炎或关节痛 3、神经系统改变 急性期包括无菌性脑脊髓膜 炎、面神经麻痹、听力丧失、急性脑病和高热 惊厥等,是由于血管炎引起,临床多见,恢复 较快,预后良好。5.其他并发症 偶有发生肺 梗塞。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2粘膜护理 : 患儿口腔、咽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每日做好口腔 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 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 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易造成口腔粘膜机械性 损伤的食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也可涂 眼膏,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 浅表淋巴结肿大
单侧颈部 枕后 耳后 全身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 冠脉症征
冠脉炎 动脉瘤 动脉血栓—心梗 收缩期杂音 心音钝、远 心律不齐 心影扩大 心力衰竭 ECG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焦虑、情绪紧张、烦躁与病情及 对疾病的不了解有关
2.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 过高而引起焦虑。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 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并且 尽力帮助其取得其他经济支持。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及时向家长交待病情,并给予心理支持。
指导家长观察病情,定期带患儿复查, 对于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于出院后1个 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全面检查1次。 有冠状动脉损害者密切随防。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总结:
部分川崎病患儿早期表现并不明显,故在工作中 要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尤其出现持续发热、 皮疹的病人要引起重视,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 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川崎病患儿的治疗主要是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对川崎病 患儿的皮肤护理亦是护理工作重要的部分。我们 作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人员,认真观察病情、发 现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 腹部症状
腹泻 呕吐 腹痛 血便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 血小板增高
• 末梢血检
血沉增高
C-反应蛋白增高
高丙球血症
P-R延长
• 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 ST下降 T波低平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射洪县人民医院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1967年 日本医生
川崎富作
首次报道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川崎氏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川崎病 或黏膜皮肤淋巴腺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是属于幼儿期的一 种急性疾病。此病是由日本小儿科医师川崎富作 于西元1967年首先提出报告,故名之为川崎氏病, 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临床多表 现: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 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 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Q-T延长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实验室检查:
•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改变
球状 囊状 串珠状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冠脉病变: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诊断标准: 持
续 发 血 杨 梅 舌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持点:
免疫损伤性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 幼儿高发 多系统损害 发热超过5天 皮肤多形性红斑 粘膜充血水肿 淋巴结肿大 冠状动脉受累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病因学:
感染因素? 免疫因素? 环境因素? 化学因素?
硬 性 水 肿 脱 皮
多 形 性 红 斑
淋 巴 结 肿 大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鉴别:
猩
红
热败
血 症
类 风
渗 出
湿性
红
斑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护理诊断及措施
1.发热—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2.皮肤及粘膜受损—与小血管炎有关。 3.焦虑、情绪紧张,易烦躁,哭闹—与病情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脏受损,与冠状动脉炎有关
【预后】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 逐渐康复。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 瘤。由于冠状动脉瘤,血栓闭塞或心肌炎而死亡者占全 部病例的1~2%,甚至在恢复期中也可猝死。后遗缺 血性心脏病为数甚少。约2%左右出现再发。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健康教育
焦虑、情绪紧张、烦躁与病情及 对疾病的不了解有关
1、加强心理护理,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 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 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 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 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 及预后。
病6-8W
多形性红斑
• 皮肤改变
指趾端硬性水肿
脱皮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临床表现:
• 粘膜改变
结膜充血 口腔粘膜充血 唇红、裂、出血 杨梅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