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1、黄河流域
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于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 化,约公元前5500~前4900年;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约公 元前5400~前5100年和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 约公元前5200~前4800年。 中期主要一在黄河中游分布甚广、延续时间久长的仰韶文 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为主,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月公元前4300~前2500 年)。 属于晚期的有黄河上游的马家窑,约公元前3000~前2050 年,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 类型。它与仰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
第三节 陶器和彩陶
陶器的分类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
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 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 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 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 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彩陶
一、仰韶文化彩陶
1.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 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 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 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 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人面鱼纹盆
《鱼纹盆》
2.庙地沟类型
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 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 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 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 样。
2、长江流域
早期主要有河姆度文化(其下层文化约为公元前 5000~前4600年)和马家滨文化,约公元前 5000~4000年。 中期主要有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约公 元前4400~前3300年,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北阴阳营 文化,约公元前4000~3300年。 晚期以继承马家滨文化发展而来的良渚文化为主, 约公元前3300~前2250年,还有屈家岭文化约公元 前3000~前2600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

山西襄汾丁 村人文化遗址, 距今20万年, 发现有人类化 石、石器工具 和动物化石。
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 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 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 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 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万年;宁夏灵 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今2.5~1.6万年;
2.半山类型 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
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最常见的器物。它们 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最 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最成功的陶器之一。
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 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 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 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 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 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纹、 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半山彩陶纹 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 器。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 样,妙趣横生。
3、华南和西南地区
早期有仙人洞一期文化(发现于江西万年仙人洞, 约公元前6800年)和广东粤西地区的阳春独石寨, 封开黄岩洞等。 中期有台湾大 坑文化 晚期文化遗址分布较广,主要有石峡文化、山背 文化、凤鼻头文化等等。广大的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存在着面貌多样、相互关系复杂的新石器文化。
4、北方地区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史前美术
第一节 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 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 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 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第二节 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西 城西侯度文化 遗址,距今约180万年, 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 时代遗存,发现有石 器工具、动物化石和 火烧遗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 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 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 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 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云南元谋人 文化遗址, 距今约为 170万年, 发现有中国 已知最早的 人类化石以 及石器工具、 动物化石和 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 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 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 ~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 烧痕迹。
早期的新乐文化(发现于辽宁沈阳新乐,约 公元前5300~前4800年)分布于辽宁东南部, 中期的红山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 约公元前3500~3000年)分布于辽宁、内蒙 古和河北交界地区。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文化类型有相互 交流、影响以至融合统一的趋势,而中原地 区文化的先导地位也日益突出。
二、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 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190年到公元 前1715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 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马家窑文化的 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 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1.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
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太 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 钵,罐、瓮、壶、盂、碗、豆、瓶、杯等。 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盆、钵等器物使用 内外彩绘,少数瓶、壶通体彩绘。纹饰有 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 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纹饰线 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 富有序。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 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 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 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 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