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错误类型的整理与归纳分析

错误类型的整理与归纳分析

错误类型的整理与归纳分析要通过整理、分析、归类找出自己的错误类型,分析出错的根本原因,为什么错了、当时是怎么想的、正确的解法是什么、以后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老师的分析评讲,该题的引导语、切入点、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等等,并标注在错题旁。

写出解题时的思维过程,与自己的思维障碍,找到思路突破的方法。

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答题失误,是思维方法型错误、还是知识型错误、运算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步骤环节,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你学习中的主要问题。

错误类型分析及学习方法改进不同错题类型产生的原因迥然不同,其解决的策略也各异,方法也有别。

要根据错误的原因运用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

以下是相关策略的初步运用:那我就以我这几年学习的一些小小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成为一名优秀的文科生是需要规划、需要好心态、需要在各科之中有独到的方(一)首先第一点,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有关文科生如何调节心态为什么我要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开始的这个地位来讲呢,那是因为文科的心态和状态是非常影响考试发挥的,甚至在高考的时候可能会造成三十分左右的偏差。

大家都能够理解都能够知道,在今年的高考中有一些学校的文科生发挥的不是很正常,例如被称为文科航母的CW的文科实验班,并没有拿出他们的水平,没有一个人能够上到清华北大的调档。

一些客观原因固然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但实质上我个人认为。

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科生的发挥,使得很多优秀的文科生无法发挥出自己本来的素养的水平。

而这种心态是我们平常老师们、同学们、家长们,今天都在强调也经常会觉得很玄而又玄的东西,觉得文科可能经常起伏很大。

造成这种起伏的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心态的差异。

这种心态的差异,非常容易反映在文中的题目和语文的题目,因为文综和语文是主观分站很多份额的。

为什么主观分占很多份额就会使得心态会影响考试的结果呢,那是因为当你对自己过度自信获得或者过度自卑的时候,你的主观心态都在影响着你去做主观题,主观题本就是根据的主观条件来出的,你再以你的主观条件去理解的话,那就会两相矛盾,最终可能你说的有道理命题人说的有道理,最终却得不到一个好的分值我个人来说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麻烦,在高三的诊断性考试中经常出现导致我考出来的分数和我的原本水平有较大差异的时候。

比如说一诊和三诊我都是在成都市的几十名,那是和我距离我梦想的学校是有巨大的差距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去进行了总结,发现我考的好的考试和考的不好的考试对待题目的心态和状态是不一样的。

我考得好的时候,我是以考题的客观条件为准,我是以一个卑微的姿态去面对这个考题,我以就题论题的态度去面对考题。

我考得不好的时候,经常陷入题目本身没有设想到的一些陷阱中去,进入到了一些漩涡中令自己无法自拔。

这就是平常我们说玄而又玄的心态,他实际上最容易表现出来的是两种形态:1、第一种心态是过度自信。

这种过度自信会表现为答题的基本形式,将自己的思维凌驾于题目之上,在平时由于之前的成绩在总结归纳上有所懈怠。

懒于总结这样的情况,在同学们之中屡见不鲜。

我们班在高三的这条路上走得比较坎坷,这是因为我们处在前面的同学经常出现这样的心态,并且反映到考试上就是第一名的交椅轮流坐,大家都无法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很久,想说这一点的原因就是我觉得我们的心态确实还需要有所提高。

这种过度自信的心态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我觉得就是一种状态的缺失,比如说,我们因为上一次考试考得好,那么在这一个月有所懈怠,我们认为之前我们所记得的,能够让我们应付接下来所有的考试。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够让自己不断地保持最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一个面去面对考试去面对高考。

2、第二种心态就是过度自卑这种情况也非常非常的普遍。

那么这种情况呢他很多时候表现为在考试的时候害怕考不出水平。

到这里就给大家讲到了个心态问题的背景,会造成的后果,会出现的这种形式。

那么现在我就来讲一讲如何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实际上如何来调节自己的心态,我也不能给出一个完全标准的方式。

因为对于每一个每一个人来说,性格不同,实际条件不同家庭状况不同,每天遇到的事情不同。

所以说心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就只送给他两个词,我在后面也会还会讲到:一个是定位,一个是规划。

(1)第一点就是定位。

什么是定位呢,那就是要让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水平,那么心态就不会有波动,把自己看得太高,就会过度自信。

把自己看得太低,就会过度自卑,这是第一点要将自己明确的定位出来。

(2)第二点就是规划。

为什么要讲规划呢,因为一个规划做得好的人心态永远是平衡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自己对于做规划这件事情受益良多,因为我在做规划的时候制定好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在其中把它分割为时间段。

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心里是有底的,我知道我干了些什么事情,那我就知道我该怎么定位,来定位我自己。

讲了这定位和规划之后,希望各位文科生理科生其实也包括我在内,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不要让平常的一些情感上的东西把自己的定位给带歪了,把自己的规划给带乱了,要让自己沉下心来,准确的定位自己,用规划来约束自己,让自己找到一个完美的节奏去学习,才能让自己在考场上不慌也不会觉得慢。

1、语文的学习方法现在的语文是高考拉分的纵向,尤其是在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的情况下,语文是最后衡量水平的一道标杆,为什么要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大家也很清楚,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文化自信的强调,要求我们对语文本身的能力有所提高。

此外,由于数学和英语的难度在降低工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文综本身一直都是拉分的大项,所以语文现在成为了新的大家兵家必争之地。

2018年高考,四川理科状元,语文是133分。

这个分数非常的高,他通过语文拉开了和后面所有人的距离,以至于他比第二名甚至高出了十多分。

因为这一次考试的语文难度比较大,拉出来的分差比较大,像我的语文是116分,平常语文比较好的同学也很多,只有一百零几分,我们班语文被有才女之称的陆同学也只拿到了121分,所以说理科状元的那个133分可谓是恐怖至极。

这样的状况下,语文是拉分的重心。

我的高考语文,错了五道选择题,最终获得了116分。

很多同学只错了两道选择题,却只获得了109分。

这样对比,就发现以前“得选择题得天下”的这个想法需要有略微的微调。

什么叫微调呢,就是说那肯定得了选择题,才能得天下,但是后面的主观题,由于新高考改革难度加大,现在的分差拉得比较大。

这个分差在哪儿呢,主要是阅读的主观题和作文上面。

这两块现在的阅卷组应该也在向这个方向去引导,希望通过分析这一方面的大分差来引导大家的重视,这本来也是语文教育未来方向发展的一个规划。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阅读的主观题和作文,我相信我应该是拉了其他人不少分的。

(1)首先说阅读。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语文是越来越强调阅读的能力。

那就是我为什么要这个能力,就是说要去培养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并且在进一步的基础上能够获得鉴赏和赏析的能力,这些要求是现在的语文考纲里面的要求,这个能力评级现在在语文的考题之中,非常的明显。

我们知道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全国卷,当时的全国卷的阅读题是非常具有套路的,考小说的时候就是考人物形象,赏析两个句子。

可是现在新方法层出不穷,除了论述类文本基本保持不变之外,我们知道文学类文本,今年考的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相信很多同学也都看过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很多同学也喜欢三体这部经典的科幻小说。

大家都把刘慈欣作为自己的偶像来对待,但是却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偶像型的人物却出现在了正统的全国卷的高考之中,可能有些会感到惊讶。

但是这为什么不能呢,这本来就是写的好的小说,本来就是有深刻寓意的小说,它符合文学类的选文标准,这体现了全国卷的命题方向,专家创新,把科幻小说引入文学类文本肯定是正确的。

带来了什么呢,这就带来了题型是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今年的这个题型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更加侧重的是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是对内容的提炼。

当然我们平常也强调过内容的体验,是一种题型,但这种题型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求的是我们对文本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作者的意图和作者写作的方式有深刻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语文平常的学习应该怎么学呢,我觉得重点在阅读的培养,需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积累概括能力、以及赏析能力,这样的几个层级不断的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2)第二阅读量。

语文考试的阅读量,他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之内,我们知道,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占据了除了作文之外语文科目的大部分分数。

那么这五篇阅读,门类不同就有不同的方式,而且阅读量大给我们的难度就非常大,所以说在语文考试的时候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他就占得了先机。

在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忽略语文的作用,经常觉得可能跟着老师听一听,大概想一想,大概在考试的时候再努力努力,应该就可以拿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语文是一个非常容易忽略,但却经常拉开巨大差距的学科。

他的积累是在一点一点起来的,我自己都很后悔没能够从高一开始养成这样的习惯。

临近考试才积累,才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最后可能临时抱一下佛脚,但是有一点点效果。

现在就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在平时不断的重视语文,要在每天专门拿出给语文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能力。

(3)第三另外一个拉开分差的是作文。

在高考的时候,要知道很多的老师是不吝惜给出高分的。

在诊断性考试的时候很多分数都会往中间给,但是因为老师的水平比较高,对于文章的成色非常的挑剔,那么到了高考的时候我们知道,有很多对文章,本身的这个第一感觉就会让这些阅卷的老师打出一个比较高的分。

怎么样去做到这样的第一感觉呢,就是让大家平常要去进行有意识地练习。

练习的是什么呢,练习的是一种语言风格,练习的是论证。

你的语言逻辑是要去有意识的去练习些东西,不是无意识的。

我之前研读过陈学姐(pebble)写的《高考作文攻略》的文档,应该说是我见过的对于作文最具有指导性的一个分享。

在看过这个分享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并且在她的方法的指导之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修炼,最后也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果那么对于作文来说,很多文科生都会觉得我们是文科生本身就是文采要高人一等,可能不需要去过多的去重视,可能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把文采发挥出来就行。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作文首要的要求是扣题,那就是要从这个作文本身理解,想要你以什么的角度去出发,这和我们自主作文是不一样的。

而实际上高考作文,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把它看成完成一种任务,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来完成一种任务,而不是在写出能够出好的作品,一般希望自己写出震古烁今作品的同学都会在考试阅卷时而被洗刷的很惨。

那么如何来达到这样一个完成任务的这样一个标准,能够恰到好处地去把握住这个阅卷老师的心态呢,那就是语言平实,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这也是考纲上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