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1绪论1.1选题的目的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公司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若想实现公司的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量势必会变得更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以此来保证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或者扩大经营范围,那么公司相应也会面临许多融资风险。

选择对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及防范这个题目进行分析的意义在于:第一能使公司强化其风险意识,正确认识融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融资风险,使融资决策更加合理,从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使公司能更好地进行融资;第二能提高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也得到提高,实现公司资金运动的良好循环,满足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第三使公司及时地发现在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英国人多德森(James Dodson)在其《保险学讲义初稿》(1756)中阐述了确定保险费用的一些方法,并且最早对风险的处理问题采用概率方法。

在此之后,对于风险的研究逐步扩大到日常经营、银行信贷、工程投资和金融投资等不同的经济活动中。

美国学者海恩斯(Haynes)在他的著作《经济风险因素》(1895)中最早提出了风险的相关概念,他认为风险就是带来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风险的本质特征的划分是偶然性的因素,如果一种行为不确定是否会产生有害的后果,或者某种行为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承担了风险。

格哈德.施洛克(Gerhard Schroeck)在2006年提出,风险就是一种偏离未来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可分为一般不确定性和特殊不确定性。

一般不确定性就是完全无法预期结果的风险,不能进行任何决策和量化分析;特殊不确定性就是可以客观分析风险,并对预期结果进行概率测算,来进行量化分析。

西方融资理论中的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合理的融资决策的过程中,找寻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对融资风险控制和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点,尽可能降低公司的融资风险,使公司财务杠杆收益最大化,进而实现较大的投资收益和企业价值。

1.2.2国内研究现状2004年,谢科范认为,风险和危险是有区别的,风险包括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类,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的区别是在发生损失的同时,有没有可能产生收益,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主要就是投机风险。

张洪涛在其著作《保险经济学》(2006)中指出,风险就是对未来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其将风险分为三类,分别是收益风险、纯粹风险以及投机风险,而对风险的管理则主要是针对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赵爱良、张丹在其发表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及其防范》(2006)一篇学术著作中阐述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的融资环境不利,融资难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实现股权分散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关于融资风险防范的措施。

柯志宾、张玮、张学华在其发表的《现代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及对策》一篇学术期刊中阐述了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从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融资动机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融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融资问题提出了自己对于解决这些融资问题应该采取的一些方法举措,例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稳妥的保持企业债务比例等等。

刘立新(2006)把公司的风险分成了两种风险:第一,危害性风险,包括法律责任、财产损失、员工伤害以及员工福利;第二,金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

全国工商联在发布的《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中指出,民营公司应当增强其危机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的危机预警机制,同时还要建立解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从而提高公司的危机防范意识以及公司处理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1.3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以对上市公司的融资及融资风险的概述为基础,从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融资偏好,融资风险的表形式以及对融资风险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来提出一些针对上市公司这些融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而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将融资风险控制在公司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使上市公司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参考法,通过阅读大量的论文和期刊等文献资料,并对上市公司融资风险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提供本文进行研究的理论依据;另外还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运用从网络、新闻报道中获得的关于江苏国泰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体上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断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信息量,使论文主题明确,条理清楚,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及防范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2 融资及融资风险概述2.1 融资的基本概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公司都在争取上市,而已经上市的公司都在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不管一个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有多大,发展前途有多好,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公司就会开展融资活动来筹集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具体来说,公司的进行融资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公司进行融资活动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的资金链产生了比较大的问题,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的支持;第二,公司希望通过合并或者收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实力,扩大业务范围,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2.1.1 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渠道。

内源融资主要包括公司的自有资金以及平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它是通过公司内部折旧形成现金和利用留存收益来增加公司的资本。

因为是在内部融资,所以不会支付利息股息等,不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流,与此同时,因为资金是来自于公司内部,所以其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外部融资成本。

外源融资是指通过向公司以外的经济主体筹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一种融资渠道。

公司通过外源融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周转金,但是相应的融资成本会比较高。

融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

债务性融资通常包括银行贷款、应付账款以及应付票据等,公司需要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债权人一般情况下不参与该公司的业务决策,并且不享有资金运用方面的决策权。

权益性融资通常是指股票融资,投资者可以参与公司内部的业务决策,获得公司红利,但无权撤离其资金。

2.1.2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内源融资。

(1)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公司的股东愿意让出公司的部分所有权,通过公司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融资方式是股票融资,股票融资是上市公司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途径。

公司进行股票融资,第一,没有还本的压力,拥有相对宽松的用款限制;第二,股票融资一次筹集的资金数额较大;第三,利息负担不固定,主要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利润分配政策来决定是否需要支付利息或者支付多少利息;第四,进行股票融资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使公司得到宣传;第五,股票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2)债权融资现代很多公司采用的经营方式是负债经营,适当的负债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公司使用筹集资金的效果,还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债权经营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税前支付公司的债务利息,这样可以减少公司所得税的支出;第二,债权融资和股票融资不同,债权融资不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第三,债权融资可能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

因为公司负债的资金是有使用成本的,所以当债务到期时,公司必须要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当公司经营不善的时候,就会增加公司破产的风险。

(3)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方式是西方企业非常喜欢的一种融资方式,这是因为内源融资具有许多的优点。

第一,内源融资是公司自有的资金,融资非常便利,上市公司在使用这些资金时有很大的自主性,外部环境不会对其有所影响;第二,公司采用内源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风险比较低。

这是因为内源融资的资金主要是权益资金,公司没有支付实际的利息或者股息的约束,所以不会出现不能偿还的风险;第三,内源融资不需要对外支出资金使用费,因此降低了筹资费用,减少了筹资成本;第四,由于内源融资的主要资金是公司的内部资金,因而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限制内源融资的融资规模。

2.2 融资风险概述2.2.1 融资风险的含义融资风险是指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的规划而引起的收益变动的风险,融资风险要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双重影响。

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完工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

2.2.2 融资风险的分类公司的融资风险主要分为现金性支付风险、收支性支付风险和财务杠杆风险。

现金性支付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在负债经营后,在一定时间内因为现金的流入量低于现金的流出量,而使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去偿还所借入的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收支性支付风险是指公司在负债经营后,因为其收入不能抵过支出而出现公司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

财务杠杆风险是指公司在使用借入资金的时候,公司需要额外负担的风险。

公司适当的负债,不仅可以给公司带来相应的节税利益,还可以使公司的总资本成本率下降,从而使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

但是,如果公司的负债比率不断上升,那么同时债权人在贷款时所需要的报酬率也会不断增加,这样就会加大公司的债务资本成本。

当公司的债务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小于成本支出时,股东权益就会遭受到损失。

所以,当公司不能有一个合理负债比率时,就会造成财务杠杆风险。

2.2.3 融资风险的特点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的特点:(1)时间性融资风险的首要特征是其具有时间性,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不存在预测风险,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才会存在风险。

人们在预测未来事件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就是风险。

当人们对未来某一事件掌握的有效信息越多,那么做出的决策就会越合理,风险也就变小了。

相反,如果对未来事件相关信息了解不充分,而决策者难以把握;或者因为决策者的个人知识、技能与偏好等主观原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信息,那么对未来事件的预测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2)客观存在性认识和分析公司融资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使财务损失能得以减少,但是,要完全消除公司的融资风险是不可能的,因为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有很多决策者的主观判断,这就决定了融资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此外,公司的融资活动通常都会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有关,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或者激励机制,那么有可能会引发相关人员的道德和行为风险,从而引发企业的融资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