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管理课件安全技术对策
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管理课件安全技术对策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1
本节主要内容
一、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二、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 三、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四、避免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2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是以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安 全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造 成的伤害和损失,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 最佳安全措施。
3
10
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
能量蓄集的结果将导致意外的过量的能量释 放。因而应采取防止能量蓄集的措施,使能 量不能积聚到发生事故的水平。 如矿井通风就可以防止瓦斯积聚到爆炸的水 平,避免事故发生。
11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二.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
为使系统符合上述基本原则,人们提出了许多种 实施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其中最典型的论 述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 这是由日本学者北川彻三提出的 1)围板、栅栏、护罩; 2)隔离; 3)遥控; 4)自动化; 5)安全装置; 6)紧急停止; 7)夹具; 8)非手动装置; 9)双手操作; 10)断路; 11)绝缘; 12)接地; 13)增加强度; 14)遮光; 15)改造; 16)加固; 17)变更; 18)劳保用品;19)标志;20)换气; 21)照明。 12
21
(5)联锁: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相互制约以保证 机器在违章操作时不能启动,或处在危险状 态时自动停止。如起重机械的超载限制器和 行程开关。 (6)防止接近: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或有害因素作用 的地带,或防止危险或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 作地带。例如安全栅栏,冲压设备的双手按 钮。
22
(7)加强:提高结构的强度,以防止由于结构破坏 而导致发生事故。 (8)时间防护:使人处在危险或有害因素作用的环 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重体 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 制度。 (9)距离防护:增加危险或有害因素与人之间的距 离以减轻、消除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如对放 射性、辐射、噪声的距离防护。
7
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应能防止一个部件或元件的故障引起其他部 件或元件的故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电气线路中的保险丝,压力锅上的易熔塞。 后者在限压阀发生故障或堵塞时,自动熔开 以释放压力,避免因压力超高引发锅体爆炸; 前者也是以熔断的方式防止过电流对其他设 备的损害。
8
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25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为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安全设 计方法: 1. 控制能量 对于任何事故,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与事故 中所涉及的能量的大小紧密相关,因为事 故中涉及的能量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系统 所具有的能量,因而用控制能量的方法, 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6
2. 危险最小化设计 通过设计消除危险或使危险最小化,是避免事 故发生,确保系统的安全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 3. 隔离 隔离是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 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防止危险或将危 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并控制危险的影响。隔离 是最常用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27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4. 闭锁、锁定和联锁 闭锁( lockouts )、锁定( lockins )和联锁 ( interlock )是另一类最常用的安全技术措 施。他们的安全功能是防止不相容事件发生 或事件在错误的时间发生或以错误的次序发 生。
28
所谓闭锁,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 物等进入危险区域。如油罐车上的闭锁置, 可防止在车体未接地的情况下向车内加注易 燃液体;将开关锁在开路位置,防止电接通等 都是闭锁的手段。
15
(4)控制能量释放。如电器安装绝缘装置、在贮 存能源时采用保护性容器 ( 如盛装放射性物 质的专用容器)、生活区远离污染源等。 (5)延缓能量释放。如容器上设置安全阀、座椅 上设置安全带、采用吸震器件减轻振动等。 (6)开辟能量释放渠道。如电器安装接地电线、 水电站设置泄洪闸等。
16
(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如安装消声器、自动喷 水灭火装置、设置防射线辐射的防护层等。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如安设防火 门、防护罩、防爆墙等。 (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如配戴安全帽、手 套、穿着防护服、安全鞋等。 (10)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抗损材料、双重绝 缘措施、实施远距离遥控等。
34
定时及延时——使设备仅在规定的时间后才能工作 或停止。 分离通道——把电路或机械的一部分断开以停止工 作。 参数敏感——根据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控制设 备的运转。如当汽车时速超过10km时,车门自动锁 住。 光电装置——根据光的中断或出现控制设备。 磁或电磁装置——利用磁场的出现或消失控制设备。 水银开关——利用水银的倾斜接通或断开电路。
24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三. 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通过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防止所设计的 系统在研制、生产、使用和保障过程中发生导致 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各种意外事故,是事故预 防的最佳手段。 在运用各种危险分析技术来识别和分析各种危险, 确定各种潜在危险对系统的影响的同时,系统设计 人员必须在设计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证所设计 的系统具有满足要求的安全性能。
(6)开辟能量释放渠道 (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9) 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 (10)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 (11)提高防护标准
(12)修复和恢复
14
(1)限制能量。如限制能量的转移速度和大小, 使用低压测量仪表等。 (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如用 水力采煤代替爆破、用煤油代替汽油作溶剂 等。 (3)防止能量积聚。如控制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电器上安装保险丝等。
5
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必须能够防止在装配、安装、检修或操作过 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人的失误。 如三相电源插头,规定火线、零线、地线的 分布呈等腰三角形而非正三角形,还规定三 线各自的位置。
6
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人的失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一旦人 发生可能导致事故的失误时,应能控制或限 制有关部件或元件的运行,保证安全。 如触电保安器就是在人失误触电后防止对人 造成伤害的一种技术措施。
应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人失 误或故障,或一个失误,一个故障同时发生 才能导致事故发生。 对安全水平要求较高的系统,则应通过技术 手段保证至少3个或更多的失误或故障同时 发生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常用的并联冗余 系统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9
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运行过程中偶然可能会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 能量释放,应 种方法。
j) 取代操作人员 k) 传递警告和禁止信息
19
(1)消除: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其手段 就是实现本质安全,这是预防事故的最优选 择。 (2)减弱:当危险、有害因素无法根除,则采取措 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 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的数量,以低毒物质代 替高毒物质等。
20
(3)屏蔽和隔离:当根除和减弱均无法做到时,则 对危险、有害因素加以屏蔽和隔离,使之无 法对人造成伤害或危害。如安全罩,防护屏。 (4)设置薄弱环节:利用薄弱元件,使危险因素未 达到危险值之前就预先破坏,以防止重大破 坏性事故。如保险丝、安全阀、爆破片。
33
联锁的类型
限位开关——当限位开关被触动时,打开或关闭电 路。如吊车的高度限位开关。(电梯) 擒纵机构——通过擒纵装置,如自动离合机构等, 锁住或放开运动部分。 运动联锁——保证被保护的机构运动时防护罩等不 被打开。 双手控制——要求操作者双手控制以防止操作者把 手伸入危险区域。 顺序控制——用于必须按一定次序运转的情况。
35
5. 故障-安全设计 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情 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安全技 术 措 施 称 为 故 障 - 安 全 设 计 ( fail-safe design ) 。故障 - 安全设计确保故障不会影 响系统的安全,或使系统处于不会伤害人员 或损坏设备的工作状态。按系统、设备在其 中一部分发生故障后所处的状态,故障一安 全设计分为以下3种类型。
18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3. 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 则 针对设备、环境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 点,综合归纳各种消除、预防对策措施,就可 得出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 基本原则。 b) 减弱 c) 屏蔽和隔离 a) 消除 d) 设置薄弱环节 e) 联锁 f) 防止接近 g) 加强 h) 时间防护 i) 距离防护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2. 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
美国人哈登则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认为防
止事故应着眼于防止能量的不正常转移,并以 此提出了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 (1)限制能量 (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
(3)防止能量积聚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能量释放
13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17
(11)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止损失扩大。如改变工艺 流程、增设安全装置、建立紧急救护中心等。 (12)修复和恢复。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 有功能。 上述第1~10类即“屏障”。哈登还指出:中断能量 非正常流动的屏障,在能量转移过程中建立得越早 越好。潜在的事故损失越大,屏障就越应在早期建 立。而且应当建立多种不同类型的屏障。
29
锁定则是指保持某事件或状态,或避免人、 物脱离安全区域。 例如在螺栓上的保险销就可防止因振动造成 的螺母松动,飞机弹射座椅上的保险销可避 免地面人员误启动引发弹射坐椅上的雷管和 火箭;停车后在车轮前后放置石块等物体,可 防止车辆意外移动而引发事故等。
30
联锁
联锁常用于下面几种情况 ①在意外情况下,联锁可尽量降低某事件 B意外 出现的可能性。它要求操作人员在执行事件B 之前,必须先执行事件A。例如,电气线路上 的铁壳开关。在一般情况下,任何想要打开 铁壳开关的人,在打开开关 (事件 B) 的过程中 实际上已经使开关内断了电(事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