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检索名称:中国电影的发展及知识特点组员:刘康刘天运胡靓姜洪薇班级:计算机多媒体10-1目录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 (胡靓)31.萌芽时期(1896-1930) (3)2.发展时期(1931-1936) (3)3.凋敝时期(1937-1945) (4)4.复苏时期(1946-1949) (4)5.持续稳定的发展(1950-2010) (5)二.中国电影的特点...................................... (姜洪薇、刘天运)61.观众性 (6)2.时代性 (8)3.综合性 (9)三、中国电影的优势与劣势 ........................................... (刘康)121.劣势 (12)2.优势 (13)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史1.萌芽时期(1896-1930)从1896年到1930年是中国电影的萌芽和形成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以引进外国影片进行放映到与海外资本联合制作再到中国人独立拍片的历史过程。
并在此期间拍摄了近600部电影,其中较为著名的影片有《定军山》、《掷果缘》(劳工之爱情)《花木兰从军》等。
2.发展时期(1931-1936)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
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
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
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
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
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
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
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
3.凋敝时期(1937-1945)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
在这时期里,拍摄的有《马路天使》《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
4.复苏时期(1946-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
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
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5.持续稳定的发展(1950-2010)在此期间,经过一系列的电影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使得中国电影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使得中国电影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
仅2008年一年就一共有270部次影片参加116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39部影片在23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68个奖项。
在日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的“2008东京中国电影展”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全程观看了中国影片《赤壁》。
主办了中国-东盟广播电视高峰论坛,发表了推动中国与东盟广播电视领域更深入广泛合作的《北京声明》。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培训了8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300多名广播影视从业人员。
抓住奥运契机,加强了与境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
二.中国电影的特点1.观众性首先,电影是影响巨大的大众化艺术。
一部影片可以翻印几十乃至几百部拷贝,同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放映。
这种技术上的特点,使电影成为最大众化同时也是最有影响的艺术。
这一特性,意味着电影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
当代美国著名导演弗郎西斯福特科波拉(曾导演著名故事影片《教父》和《现代启事录》)就曾说过:“电影不仅是花几个法郎就能看到的一场活动画面,它的意义要大得多。
它将越来越成为集体的意识,成为把我们大家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1970年一位名叫欧文潘诺夫斯基的美国人,还曾在一篇著名的论文中这样说:“不论我们是否乐意,事实上电影在全世界超过60%的人口中间造成舆论,培养趣味,影响语言、服饰、行为甚至包括体貌等等方面,确实比其他任何一种单一的影响力量要大得多。
假如法律禁止了一切严肃的抒情诗人、作曲家、画家、雕塑家的活动,那么公众中只会有一小部分人受到影响,而为之感到难过的人数则会更少一些。
可是,如果电影遭到禁止,社会后果就会是灾难性的了。
”其次,电影是直接诉诸视、听觉的国际性通俗艺术。
电影是一门直观的视听艺术,它的语言是蒙太奇,是用活动着的画面和各种音响来表达思想内容的。
所以他非常通俗,即使文盲也能看懂,拥有最广大的观众。
由于同样的理由,它还拥有“超出”国界的能力,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
在这一点上,它的观众性也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
多年来,电影工作者创造了一中能为全球理解的语言,那就是用电影的画面与声音的蒙太奇表现的一种简化语言。
这是电影艺术最特殊的一点,比如画面上表现一个孩子在换鞋,镜头推近他的一双脚,接下去是一双大人的脚已经穿好鞋,正站起来,镜头拉开,一个成年人迈步走开。
我们就知道这是表现那个孩子长大成人了。
导演可以让一个场面淡出成为一片黑暗,然后再接上表现下一段落的画面,大家便知道这是表现时间的消逝。
由于电影的普及,差不多地球上没个角落的人都能明白基本的电影语言,并感受到一些共同的视觉效果。
当某个国家的电影传播到别的国家时,尽管对电影的对白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但作为电影的实质的电影语言,却是国际性的,是可以到处通行无阻的。
再次,观众的喜闻乐见与电影的民族化。
文艺的民族化和群众化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的,电影这一最具有影响的大众化艺术,自然必需民族化。
前几年,人们争论电影作为一种外来形式,是否存在民族化问题,甚至把民族化与借鉴当代西方电影对立起来;另方面,又有人把创新与民族化对立起来。
这都是片面的。
艺术的民族性本身,就不是凝固单一的,而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的;至于艺术的民族化,恰恰是以吸收外来东西为前提的。
舶来的电影艺术,其实从进入中国之始,就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生根发芽与中国悠久文明的沃土上了。
中国观众曾被认为只喜欢有头有尾、富于传奇色彩、又以大团圆结局的戏剧,因而认为只有这一种类型的影片才算有民族特色,但散文结构的影片《城南旧事》却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征服了国内外的观众。
这一事实说明,民族化虽然主要是形式,但更主要的是作品的灵魂,因为民族既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那么,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是应该既包括反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民族生活的内容,也包括相对稳定但也同样有发展变化的形式的。
任何片面的理解都有偏差。
中国电影只有从电影艺术的特点出发,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美学原则,沿着民族化的道路不断突进,才能更好的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也能使中国的电影艺术在国际影坛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2.时代性电影,确切的说应该是电影艺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使它成为一种具有很强时代性的艺术。
欣赏电影与欣赏其他艺术不同:小说是一个人一个人地个别进行阅读;舞台剧虽然是集体观看,但每演一场,观众也只是数量不多的一部分人;绘画、雕塑在展览场或者广场、公园中,是供三五成群或一个个观众观赏的。
电影却必须同时在许多固定地点,集中在几天之内,被数量庞大、阶层广泛的观众欣赏。
这种特点,使电影艺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对此法国电影大师雷内克莱尔曾非常精辟地指出过:“诗人、画家、音乐家的作品是可以等待的,它可以让未来承认其价值,可是电影企业界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这番话,很值得我们注意。
诚然,所有的文艺作品,应该说,都是时代的表现,都有一个反映时代生活的问题。
但是,历来供人独自欣赏的小说、诗歌,及可供一些人同时欣赏的绘画、雕塑与必须许多人在一起同时欣赏的艺术便已经显出了差异。
一切戏剧艺术都患有早老症,因此,必须同时面向更多观众的电影不能不是一种对时间的流逝十分敏感的艺术形式,因此甚至有人认为电影只能叙述当代生活。
虽然事实上,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哪个时代的生活,而在于这种叙述是否带有时代的标记、是否具有时代精神,但电影这种投资巨大,具有最大影响的群众性一素,直接反映当代生活,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电影对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具有非常敏锐的时代感,这是电影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与社会生活、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造成的。
“主题,应该到观众心里去寻找。
”3.综合性电影的原名叫MOTION PICTURE,本意是能动的画,有声电影--TALKIE既是配以语言的能动的画。
所以,我们说,电影是一种配有声音的活动的画面艺术,这是电影最基本的特性。
电影在众多艺术部门中,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一种新兴的艺术。
它从艺术传统和其他艺术品种中吸取过营养,但有不是某一种艺术的分支或变种。
电影是以影象为主体的综合艺术。
照相也是一种影象艺术,而且是电影的基本手段,但电影艺术却不是摄影技术的简单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