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李白诗歌创作成就
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 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一生,是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 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虽然历尽坎坷, 屡遭打击,他的雄心壮志,总不消歇。受挫 之后,他亦时作出世之语,但往往其言愈冷, 其心愈热,为时不久,便又热血沸腾。终其 一生,为苍生社稷之心,无时或忘。在这种 追求和奋斗中,他虽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 政治家,却成为一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三、李白诗歌创作成就
李白及其诗歌创作
太
➢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白 醉 酒
图
(
清
·
➢ 李白的性格和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后期的沉沦与漂泊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忧愤出京。五月,至洛阳,与杜甫相会,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次年春, 再与杜甫、高适会鲁郡和济南,和杜甫结下深厚友谊。十一月,李白从高天师受道箓于济南郡紫极宫。回任 城后,修酒楼,日夜沉饮其上,以示绝意仕进。天宝五载,漫游越中,临行赋《梦游天姥吟留别》,渲泄郁 闷。于越中,李白经贺知章故宅,追忆当年长安相见事,不胜感慨。天宝六载,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 敦复同遭李林甫陷害,李白不胜悲愤,于金陵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鸣不平:“君不见李北海,英 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天宝九载,白五十岁,深感从政无望,欲以诗文为终身 事业,作《古风·大雅久不作》等诗以明志。天宝十载秋,白在南阳附近石门山中元丹丘处作客,颇有出世 之意,忽又寄诗幽州节度使判官何昌浩,想弃文就武,从军赴边。秋末,有幽州之行。白于幽州目睹塞垣真 象,知禄山有作乱之心,便毅然南返,三入长安,欲向朝廷反映真象。但因安禄山深得玄宗宠信,虽忧心如 焚,然无计可施,乃离开长安。不久,从河南梁园南下宣州(安徽宣城),作《远离别》。天宝十二载秋,与 族叔侍御使李华登谢眺楼,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宝应元年(762),白六十二岁,十一月,卒于当涂,有《临终歌》,自比大鹏凌空,中天摧折,但仍 相信他激起的余风足以流传万世。关于白之死,亦有二说,一说死“腐肋疾”,一说醉后入水捉月而亡。
李白性格与思想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但其避开科举,而其思想 显为盛唐之产物。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功名心很强,有着强烈的“济苍 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答孟少府移文书》)。但 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隐逸于世,广为交游,寄希望 于风云际会,以便名动京师,待朝请之。他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 盖世功业。其慕姜尚、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之风,且益加之。期为帝王之师,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 退。然而时过境迁,正当其要有所作为之时,开元盛世已经过去,朝廷日趋腐化,社会酝酿着新的危机。其 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之中,定然要遭致失败。欲望极奢,实现的希望却极渺茫,因此他对自己遭 到的打击也倍感沉重。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发出强烈的愤慨,他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 往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愤慨之余,又常欲用隐居求仙、狂饮颓放,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可见道家之批 判现实与隐逸思想对其影响亦深。其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起,官军一触即溃,战火迅速蔓延。次年正月,洛阳沦陷,李白携宗氏夫 人仓皇南奔,开始欲往越中避难,继而又西入庐山。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七月,玄宗至 汉中,从房琯议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诸王分领诸道节度使,并遣永王璘出镇江陵。时李亨于灵 武即位,改元至德。李亨命璘还蜀,璘不从,十二月,璘出兵沿江东下,三次派人请白入幕。白素怀报国之 心,遂入永王军中,作《永王东巡歌》十首。未及一月。亨、璘内战,璘败亡,白以“附逆作乱”罪入狱, 幸得友人推覆清雪,以无罪开释。御使中丞宋若思上书荐李白,肃宗非但不准,又判长流夜郎。至德二年春, 行至奉节,遇赦返江陵,作《早发白帝城》。
简练生动的叙事,骏马注坡的爽利;
高妙流畅的语言,历久弥新的鲜活;
平声删韵作韵脚,读来悠扬、轻快。
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
设色,专于此处用意。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可与杜诗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比并以吟哦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在近于绝望的心境中,忽然在半途遇到大赦,李白的高兴是可以想见
明清版《李太白文集》
李白诗歌名作选读之一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
床前明月光, 朝辞白帝彩云间,
疑是地上霜。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举头望明月, 两岸猿声啼不住,
低头思故乡。 轻舟已过万重山。
内容和艺术欣赏
题解
内容和艺术欣赏
《静夜思》内容和艺术欣赏
夜深人静,月寄思乡;
构思深曲,浑然成章;
清新朴素,意味深长。
他以为长安、洛阳两京恢复,国家中兴在望,又有用世之意,还至江夏,广事干谒,结果又告失败,唯 有痛饮浇愁,狂歌当哭。 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还至豫章(江西南昌),再登庐山,作《庐山谣寄卢侍御 虚舟》一诗,意欲求仙学道,以度残年。上元二年,复游金陵,物是人非,生活拮据,以随身宝剑抵偿酒钱。 是年,贼势复炽,天下兵马副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将北上讨贼,李白又欲立功报国,遂请缨入幕,因病半途 而返,往依族叔李阳冰。次年春,病稍痊可,复游宣城,又因病重到当涂,时李阳冰将辞官归隐,白无处可 去,作《笑矣乎》、《悲矣乎》二诗,语无伦次,疑是悲愤至极、精神失常之作。
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绝句)盛唐唯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 然,故居王上。
(王世懋《艺圃撷余》) (最后三字)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早发白帝城》内容和艺术欣赏
如释重负的轻松,莫可名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