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期末练习题 整理

教育心理学期末练习题 整理

一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学理论的一中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关于教育过程心理现象的整合性认识进行总结,进而寻找其中的规律性的方法。

3.完形:或称“格式塔”指的是事物的式样和关系的认知。

4.认知结构: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5.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

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6.接受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7.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8.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组织者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般概括性说明文字,它是新知识与旧生联系的桥梁。

简称组织者,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9.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述的知识,用来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10.程序性知识:指“知道怎样做”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11.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12.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与网站上的一样)13.策略性知识:学习者用来调控其学习和认识活动本身的,其目标是更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14.高原现象: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暂时停顿现象。

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15.原型:就是某一类别的最佳实例。

原型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16.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物体、事件或概念的符号。

概念通常是指用一个名称或符号来代表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事件或思想。

17.动作技能:又成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

它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1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19.智力技能:指学生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运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

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

是指学生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运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20.他律道德: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的道德认知。

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21.自律道德:根据已有主观价值进行判断的道德认知。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22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3.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包括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

是指学习者自主调节和控制其内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24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的强化方式。

25.能力倾向:是指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稳定的特质性因素,如能力、认知类型、性格、动机等,能倾是学习准备的一部分。

(和网站上一样)26.重复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7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28.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就是对照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评估每个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29.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

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

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

3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3动机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是__内驱力_____和______诱因___。

4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B loom)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不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三大部分,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到高分为若干亚级。

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把认知风格分为__场依存型____和____场独立型_____两大类型6、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Gǎgne)认为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五种习得的能力即五种学习结果,它们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7.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_灵活性______和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

8、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

9.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原则,它们是准备律、练习律和____效果律___。

10、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

11.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这种现象叫_________普雷马克原理_______。

12、行为派与认知派是学习理论上两大对立学派。

1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叫___负迁移______。

14.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他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当个体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境时,认知处于失衡状态,个体通过___同化______和_____顺应____两种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15、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16、桑代克提出三个学习的主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7、斯金纳认为学习分为两种,即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18、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学习过程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19、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20、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21.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高原现象___________。

22、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3、奥苏伯尔称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进行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4、现代的建构主义又可以区分为极端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25.品德心理结构包三种基本心理成分,即道德认识、_道德情感______与道德行为。

26、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观点,通过信息加工,人类获得两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7 安德森(1983)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的。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28 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老师网上答案: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

29 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成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

30 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1 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32.阿特金森创建了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趋向成功的动机是成就需要、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__________诱因___三者乘积的函数。

33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34.______相同元素________说认为,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迁移的程度越低。

35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现象。

36柯尔伯格之所以将公正团体法称之为“公正”,一是因为它实行的是民主管理,二是因为团体的决定是在最高道德推理基础之上做出的。

37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下位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作用过程3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桑代克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立。

39、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____智力技能_______学习、_______认知策略_____、态度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4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4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经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____运动再现过程____过程及___动机作用过程___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