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生产力布局和要求,对城市各项建设所做的前瞻性与综合性布置,其目的是为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
城市规划实质是一种社会规划,是各级政府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1、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目的、作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以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为目的,与房地产开发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如要发展好,管理好,就必须先规划好,协调城市房地产开发实现城市规划的原则和作用。
1.1城市规划的原则
1.1.1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原则
土地资源奇缺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相当巨大的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建设应坚持城市规划建设应坚持适用、经济、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每一尺土地资源。
1.1.2 保护环境的原则
环境污染现今不仅是我国,就世界而言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国际社会已经把环保提到了新的高度。
城市规划建设应当保护和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现有绿地、行道树和古树名木,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加强环境卫生和市容建设。
1.1.3远近结合原则
近期规划是为了实现远期的更好规划。
科学预测城市的未来,正
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要求,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时序同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1.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城市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1.1.5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城市传统风貌原则
保护具有重要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和自然景观是城市规划的又一重要原则。
1.1.6 安全防患的原则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安全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
1.1.7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应当相互促进,要基础设施先行,开发一片,完善一片,收效一片。
1.2作用
1.2.1城市规划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以其经济贡献促进了城市的各项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1.2.2城市规划改善了城市总体形象
房地产开发积极主动按照城市规划的方向计划发展城市,建设基
础设施,完成城市功能的总体布局,将城市蓝图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改变了过去那种无规划,房地产开发的任意性和城市的乱、脏、差的现象。
1.2.3城市规划优化了城市人口布局
功能分区使得城市人口分布合理,如:老年娱乐场所、健身房、酒吧、学校、体育馆等,这些都使得人口得到了区位调整。
2、城市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编制是一种政府干预领导的行为。
因此,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出现很多领导效应,违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原理,编制出“规划”来,是部分领导人抓政绩的“败笔”,这样的规划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
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不能只管事而不管人。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规划管理人员的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建设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规划干部管理队伍。
2.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完善以及实施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每种社会行为都需要在一定的规划中发生。
城市规划的编制法律法规伴随着城市规划的成长而形成,用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其编制的规范化。
从世界城市规划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来看,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法规还很年轻,很难真正的规范城市规划,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加以补充,特别是在地区的编制法规中尽量全面编制法规,明确编制过程中的责任分工,让设计者首先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同时有一点不能除外,那就是编制过程中对房地产开发以
及社会公民在其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
2.2城市规划中的几个问题及措施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过程,在其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各种办法措施去解决。
几个简单问题表现下面几方面:
2.2.1 合乎理性的无知
有效的政府管制意味着管制者是无知的,拥有完全信息。
譬如,城市规划方面知道开发者和普通市民的所有偏好,以及城市规划各种管制和被管制的生产经营成本,知道城市内外环境的中长期变化趋势,包括城市土地市场的需求弹性,最优开发和转让成本.....。
但在市场经济的实际环境中,管制者常常是无知的。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利茨认为“那些处于计划调控中心的人,几乎不可能具备必须信息。
”决策者往往被自我膨胀的意识所困扰,也就是说,权利越大就越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其实一无所知。
盲目地进行城市规模赶超运动,大量举债建设各类园区、城市空间形态呈现严重的摊饼式趋势等等。
2.2.2 对公共利益的淡漠
政府要真正的实行管制,所必须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行为是大公无私的。
其唯一追求的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现实生活中,任何一项政府管制都是许多公务员集合,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自身的利益观。
但政府公务员在增加了社会责任之后,一般不会相应增加其合法收入。
这样政府公务员有两种可能行为:一是,公务
员在其位不谋其职。
二是,以权谋私,这两种情况在我们现实中是多之又多。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在片面的政绩机制的激励下,大广场,现代化会展中心、巨型雕塑、宽马路等等一大堆形象工程,从而影响了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大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加重了。
2.2.3 改变角色,政府工作者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服务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提出了“管理俘虏理论”,证明经多次实验,得出两种结果:一种是,政府工作者被受管制方——房地产开发企业拖下水,或多或少被他们的钱或别的利益所俘虏,从而对他们言听计从,成了他们的暗中代言人。
从而开发企业常从政府口袋里掏出钱来,拿到优惠政策,拿到高容积率开发指标,拿到廉价的土地等等。
另一种情况,政府工作者找出更多的借口,建立起许多的规则,利用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
2.2.4信任何去何从
政府是带头人,一个言而有信的政府,将会建设一个言而有信的社会。
在我国,当前凡事随人事变动而变动已成常态,各级政府领导的更替、任期、选人的方式都是直接影响政府的可信度。
“新官不理旧事”,这是社会习惯了,一切重新来,原来合同作废,因此政府拖欠工程款往往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政府都这样没信用广大人民群众信用从何谈起!
2.2.5 周期长
政府行动决策的时间周期长,从问题发生开始调查、取证、审理到决策等一系列过程花了时间需要若干年。
当政府实施管制时,市
场已千变万化,这就要求规划要有超前性。
同时当违章建筑时,如果加以纠正,拆除,经过批审上诉等一系列过程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这样政府效力就很难短时间实施,长时间就会发生物是人非了。
2.2.6 决策过程的非民主化也是当前严重的问题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只有决策过程中充分民主化及由此形成的科学化才能真正完成城市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中公众特别重要。
现今决策过程的封闭化和少数人的专权导致:过多过滥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与必要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并存。
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决策中的非民主化所致的“城市败笔”。
健全的体制是城市规划的实施的保证。
城市规划必须通过健全的体制去组织实施城市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牵涉而广,遇到问题多,因此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和一支过硬的建设队伍。
要造就和培养一支城市建设和管理专门队伍人才流动和干部管理应制度化。
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城市建设的权力应集中在市政府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向城市政府负责。
同时选派作风正派、原则性强、敢于碰硬的干部,政府赋予他们必要的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规划的要求和有关的规定对建设情况(诸如对城市建设用地、建筑物外貌、高度、色彩、群体关系等等)加以审查,对违反规划的建设予以停工、停建和罚款等措施做到有职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