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 ⑴同属一个规划体系,但两者研究范围不同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区域规划研究区域;两者任务和内容各有 特点但相互联系。 ⑵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工业:可根据区域的工业规划来相应确定城市发展数量、位 置和用地;
2)根据区域规划的主导工业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区域规划
概念: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 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 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 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 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建设的综合安排。
主要内容: 1)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方向; 2)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 3)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 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 务性工程设施。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 一般为20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为10~20年。
(五)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 见书P107~P114,主要内容共14条) 强制性内容: ⑴选择城市用地,确定规划区的范围; ⑵确定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
六 个 层 次
近期建设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属城市发展战略层面
详细规划阶段
属城市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一)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定义: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其 战略目标在城市物质空间加以落实、具体化。为了使两者更 好地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方案着手之前,先制定城市 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组织编制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 (四)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
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结合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长 远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 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立城市化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规 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强调对规划结构的理性判断;而规划文本是一种法律或行政文件,
包括:总则,规划依据,规划目标,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期限,规划区范围,规划实施与管理,规划报批实施 的单位和程序。
总体规划调整: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 按实际需要对已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变更。
局部调整的决定由市人民政府作出,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原批准
城镇体系规划 定义: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 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序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城市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城市以及区域发展的影响制约。因此
城镇体系规划不仅是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设置市、镇的建制和调 整、变更行政区划的重要参考。
(二)组织编制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三)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⑴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
容量控制指标;
⑵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⑶确定城市主、;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 控制范围; ⑷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 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 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⑸确定工程干管的走向、位置、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 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制定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工作阶段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了进 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编制
分区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 两个阶段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 产、城市传统风貌及自然景观。 ◆城市规划应贯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举的原则。
三、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1、调查收集和研究城市规划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资料; 2、确定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拟定城市发展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确定城市规划结构并考虑城 市的长远发展方向; 4、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5、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6、根据城市建设计划,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 7、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补充:什么是文本文件? 城市规划文本是城市规划对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划性要求的 文件。具体说,规划文本是以法规条文或政府公文形式对城市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原则、布局、相关概 念及规划实施管理措施进行规定的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规划 文件,是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依据。
文本文本和规划说明书的区别 规划说明是一种解释性文件,对规划的前因后果都要进行阐述, 只是果,不是因,强调对规划结果的执行,是规划依法实施和 管理的依据。 规划文本的内容
(七)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和基
础资料等)。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成果的具体内容: ①城市现状图(1:5000~1:10000) 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③城市用地评价图:评价地形、地质、水文、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等 ④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图
A 原来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发展;B 环境质量对人生理结构的危害程度、污染程度 作出客观评价;C 对环境管理、防治、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D 对单项环境质 量进行评价(如空气、水、土壤、噪音)。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基础上, 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⑴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 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 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 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⑵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 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 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 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 门头沟。 ⑶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
2 3 4 5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城市规划的制定 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城市用地布局
基本内容
6
7 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主要城市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工程系统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全面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根据城市的历史和自然条件来确定城市的发展和规模、城 市各个部分的组成,选择这些组成部分的用地,加以全面 的组织和合理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⑤城市规划总图(1:5000~1:10000):标明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大型建筑 物位置及各组成部分位置 ⑥城市工程设施规划图(包括给排水、电力、电讯、供热、煤气、弱电、各 种管线) ⑦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图(用地范围、工程设施、位置) ⑧郊区规划图(1:10000):工业、农业、交通、居民点、蔬菜副食品基地 ⑨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
7、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8、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9、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10、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 ◆城市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镇 体系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我国国情,贯彻勤俭建国、
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方针。
我国的国情:人口多,土地资源不足。 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
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共同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 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2、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与水资源; 3、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6、正确引导小城镇和村庄的发展建设;
(三)近期建设规划的组织编制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
(四)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 一般为5年,
建制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可为3~5年。
(五)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相应说明的附件。在规划
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五、分区规划
(一)定义: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 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分区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是总体规划与详细 规划之间的过渡性规划。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以文字为主,辅以示意图
⑴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⑵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 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⑷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问题; ⑸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3)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4)根据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大致确定城市的工程规划。
三、城市总体规划
(一)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
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二)编制依据: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纲要及其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