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关键词引言一.世界电影美术的设计发展(一)科技水平的发展(二)中国电影设计的发展1.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2.中国电影美术发展前景(三)当今各国电影美术设计的独特风格二.电影美术设计发展对观众心理的影响(一)社会心理影响(二)文化心理影响(三)审美心理影响1.审美能力的发展2.审美心理对电影美术设计发展的反作用3.观众与制作人审美心理的区别与平衡结语致谢参考文献摘要电影美术是通过设计师、制景师、化妆师、美工等的共同努力,将电影的故事进行视觉再现的一种艺术,是电影拍摄环节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电影美术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艺术性价值,是衡量电影好坏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电影美术设计不仅对电影本身,对电影的受众人群——观众也能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从世界电影美术的设计发展;电影美术设计发展对观众心理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讨电影美术设计在电影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地位。
关键词电影美术设计发展;历史;心理影响;审美引言电影是一门交融的艺术,影片的美术设计尤其是电影艺术性的集大成表现者。
随着电影的发展,美术设计也走过了漫漫的发展历程,在设计风格和科技水平上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除此之外,它对观众的心理,尤其是审美心理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是两者的互相推动,互相作用,使得电影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电影美术设计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高科技时代,无疑正日渐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世界电影美术的设计发展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美术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美术和其他人类的活动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但在本质上,同样的人类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手段。
它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美学思想的指导下表达的理想,并会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形象。
没有电影美术的电影是枯燥的,这是因为电影美术设计能使电影的艺术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使得影片更加的颜色,更具吸引力。
(一)科技水平的发展当代美学家彭吉象说过:完全可以这样说,电影艺术从诞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视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形式。
世界电影美术设计史,其实是一个视频技术发展的历史,因此,对电影艺术的成就,一方面,由于许多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证,使得电影艺术程伟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艺术创作手段。
如果说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的相继诞生是电影技术史上的两次重要飞跃,那么从2D到3D的变化绝对可以比作第三次重大革命。
那么,由2D到3D的改变不亚于第三次重大革命。
从早期的红绿滤色透镜立体电影到采用分像方法的偏光立体电影,再到《阿凡达》上映时影院普遍采用的主动式数字立体电影。
甚至正在研究中的裸眼3D电影、4D电影,不断加快的技术研发节奏使观众逐步看到数码时代前任何技术都达不到的特效画面,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感。
(二)中国电影设计的发展1.中国电影现状分析中国的电影产业的辉煌历史进程中,电影艺术也随之被开发,不断的创新,进取,吸收来自其他种类的艺术的灵感,打开了我国包括戏剧,舞蹈,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在内的艺术宝库,学习了各种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和哲学,将其融入到电影艺术与设计中去。
中国电影艺术的设计理念正逐渐多样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影业从曾经焦虑,抑郁,不堪重负到硕果累累,任重道远。
这都归功于电影工作者对电影的热爱、真诚和奉献精神,创造了很多好电影作品。
由于电影美术的创新意识多样化,其设计理念和电影导演,录音,摄影相互融合,使中国电影美术给观众创造一个独特的,新的观念和视觉电影。
2.中国电影美术发展前景中国对在欧洲和美国的数字电影有很大的兴趣,并学习借鉴整体数字化技术的生产和开放的数字合成图像镜头被应用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中来。
比如用在电影中用长镜头,不仅让观众总览整个故事的连贯性,也显示空间的,时间的真实性,摆脱了戏剧严格按照因果逻辑的简单方法,再现场景事物的自然过程。
的电影“城市悲情”是使用的长镜头的一个典型作品,由一个长镜头,真实显示了当时的故事的北京,一些琐碎的家常细节巧妙地穿插在其中,使观众和屏幕之间产生了距离感,有让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
为了使电影美术设计得以发展,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开展电影语言艺术的研究,并学习和借鉴到我们自己的电影中来,从而促进了中国电影语言的更新和进步,以促进更好地发展中国的电影美术。
现代化的电影语言,打破了我们以前的电影语言,快节奏的电影镜头,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
如电影《盗马贼》《喋血黑谷》《猎场札撒》《邻居》《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双旗镇刀客》《天下无贼》《手机》等。
另外,我们要加快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艺术家叶锦添先生在李少红合作,在《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的艺术与设计中,人们可以发现,他的设计就是融合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创新思维。
他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但是又对剧中人物形象造型和空间环境组织进行艺术处理,不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
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化,迎来了21世纪的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据统计,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记录突破到100亿美元。
在这种良好的状态,我们的制片人应该努力,努力工作,给广大影迷创造出更多的优秀影片。
在这个团队中,作为电影美术更应该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为每个优秀的电影创作出最佳的美术特征。
(三)当今各国电影美术设计的独特风格美国电影美术发展是以好莱坞电影为标志, 好莱坞电影美术走到今天经历过五种风格统领局面:一是由场面创造的大片风格,二是写实创作风格,三是片厂公司所具有的风格,四是以数字特技与电影美术结合创建的风格,最后一种也是好莱坞电影美术最为复杂的和最不被确定而变化多样的混合式现代风格。
然而在以上五种主导风格当中还会有一些其它风格的参与形式,如美术师个人创作风格对形成影片视觉形象总体风格的影响,美术师与导演创作取向的定位所形成的影片风格等,都是影响一部影片风格的要素。
日本电影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其美学思想的影响。
而日本美学由于这个东方岛国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一种以对死亡的思索为主导的忧郁气质,也是一种悲剧的美。
死亡是日本美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日本电影无论从色彩、风格上都不同程度地呼应这个主题,形成了其神秘、忧郁的美学体现。
印度是世界电影第一生产大国,每年生产约一千部电影,每一部电影中,总会出现那些色彩艳丽,载歌载舞的异域风情和美伦美幻的唯美画面。
静下心来慢慢欣赏,你会发现,这些以MTV拍摄手法拍摄的歌舞,取景非常讲究,旋律非常优美,歌舞编排上兼顾了可看性和叙事性,真可谓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印度电影中,随处展现着这个古老民族血液和灵魂的智慧闪光。
它充分融合了印度文化、宗教、伦理观念甚至建筑美学、生活状态等多方面的元素。
电影中展现的古国文明、异国风情、精美建筑等让我们感叹,而另一方面,其西方现代的风格也让人惊讶。
印度电影善于以情叙事,即使是很严肃的主题,往往也会融入关于浪漫爱情、殷殷亲情、深厚友情等元素,使整个片子看起来"含情脉脉"。
由于天性的乐观,在一些正剧、悲剧的处理上,也惯用一些喜剧元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通常长达2-3个小时的印度电影看起来不至于压抑和劳累。
从这点来看,印度电影很适合现代快节奏的欣赏口味。
中国电影有着民族性的优势取向,它首先着力于强调其优势效用。
这类作品能深刻把握和发掘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并以此作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
张艺谋的《红高粱》被认为是这类作品的最高典范。
它明显地借鉴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如戏曲和话本中的传奇色彩,乃至民间民俗文化的野性与活力,在保持情节框架的基础上重视影片的情绪氛围。
二.电影美术设计发展对观众心理的影响(一)社会心理影响电影的发展带来了一门全新的学科——电影观众心理学。
它是研究电影观众观看动机、行为及心理特性的一门学说。
电影中的美术设计通过塑造影片中的色彩,布景,人物等各个方面来达到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综合,对观众的心理产生了各种影响。
电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社会现实,人们正以这种形式认知生活、事物和世界,并以之审视所关心的事物。
电影的美术设计就好比电影的一双眼睛,通过它能窥探到电影的灵魂和思想。
美术师们都需要认真研究电影本身的内在思想和意义,对导演所要表达的艺术构想和追求进行分析,还要把握好电影本身的背景色彩,如历史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地方色彩甚至是人物心理色彩等。
人们正是透过这双眼睛,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形成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观。
(二)文化心理影响电影作品往往靠美术设计来呈现整体上独特的外在面貌和表现,形成只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风格是内在的,深刻的。
风格反映多为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或者某一位艺术家的观念、审美和精神等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过美术设计这种重要表现手法展现风格,传达了影片的文化背景,表现出影片的文化内涵。
电影美术设计正是注重以影音的形式,可视听的效果相融合,更加感观、直观、生动、广泛,从而扩大人们的视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形成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感知,影响了自己对文化的看法,形成了个人的文化心理。
(三)审美心理影响1.审美能力的发展影片中的美术设计有一个最主要的宗旨——所营造的情感和氛围,所设计的人物造型和场景,离不开艺术的实质,即让观众感受到“美”。
社会总体审美趋势已经走向世俗化、大众化和多元化。
时代的变化会导致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
如今人们越来越依赖通过电影这种先锋式的信息平台,感受美,认知美。
因此电影美术设计无疑一点点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能力。
不同国家的影片美术设计发展,对人们的审美心理起着不同的影响。
纵观美国电影的整体景观,达达主义、行为艺术、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思潮、哲学的混杂深刻注入了美国电影的骨子里,影片中美术设计所营造出的反叙事的结构、游戏式的暴力、悲观的黑色,无疑成为美国电影中最显著的美学特征。
这些影片风格也正影响着美国人民的审美能力,无怪乎美国人民欣赏自由,跳脱,热情的美,仿佛文化的大熔炉。
英国电影中的美术设计,往往体现着英国电影人骨子里的日不落帝国情节。
所塑造的那些阴冷的场景,淡淡的色调,沉稳克制的人物形象,体现着英国电影的文学传统、绅士与嬉皮的两极、种族、身份及意识形态。
英国电影的美学特征是善于用他们特有的睿智和幽默把一件件琐事讲述的温馨感人,妙趣横生,或者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说得波澜不惊,弹指一挥,各种情绪的表达都在轻描淡写中。
这些影片风格也影响着英国人民善于欣赏一种内敛,沉静,古典,特立独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