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表现:
1、政府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补贴出口,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三、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否就意味着美国逐渐放弃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呢?
如书中所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军事订单、优惠税率等等这些手段来刺激生产和固定资本投资。所以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而国家干预经济是以坚持以、私有制为前提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缓和。
二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经济政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政策:
建立“xx国家”
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迅速发展
其从业人数不断增多
第三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
第四产业——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
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增长模式:
"新经济"的出现
“新经济”——(信息)知识经济
2、70年代,滞胀
滞涨就是“滞胀”是“停滞膨胀”的简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常出现的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它导致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倒闭,资金周转不畅,信贷萎缩。但滞胀时期却出现物价持续上涨,信贷不断扩张的新特点。(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滞胀”成为困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顽症。1973年—1975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现象,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初里根上台后,才稍有改变。
当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指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之中,以巨大的物力财力权利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比如蒋工业的各个环节放到政府的管控之中,政府的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等等),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实质就是私人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理论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目的就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中的盲目性。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这种新模式,二战之后,这种措施使得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宗旨: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即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目标:
是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
主要措施:
1、缩减开支、精简政府机构,适当增税,鼓励消费,解决财政赤字;
2、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资教育科技、社会保险、大力投资环境保护来解决就业问题;
3、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2)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全面认识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1.形成原因:
(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2.特点:
(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并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多,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特征:
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战后的西欧与日本
1.xx实行“混合市场经济”
(1)形成时期(1945~1979年)
①政策:
xx的国家干预政策。
②特征:
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
(根本)
xx、xx同
xx的竞争
赤字财政和紧
缩财政20世纪
80年代
复苏
xx政府用大
规模削减政府
开支和紧缩货
币来抑制通货
膨胀;用大规模
关税和加大国
防开支来医治
生产停滞。
削减政府开支
和紧缩货币;
减税和加大国
防开支
xx20世纪90年代
繁荣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重要目标;扶持高新产业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货币主义政策。
(3)进一步发展(90年代后):
“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趋势。
2.xx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背景:
二战后,政府干预的经济力度加大。
(2)方针:
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xx国家。
(3)方式:
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
(4)手段:
财政、税收、价格。
(5)影响:
法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影响:
经济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同时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4、90年代,高度繁荣。
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相结合,在发挥市场机制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3)特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4)结果: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就是:
一、政府适度的干预经济;二、以解决就业为核心,即充分就业,刺激消费;三、主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
2.特点: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大力干预。
(2)企业经营改革:
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
(3)社会改革:
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4)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形成“新经济”。
(5)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比重不断提高。
3.评价:
(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缓和。
3.xx的社会市场经济
(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2)特征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结果:
成为xx经济的“火车头”。
4.xx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背景:
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注意:70年代出现滞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xx石油危机。石油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理论:
xx
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的货币政策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财政紧缩的货币政策
所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结果:
虽最终都收效甚微,却提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宝贵经验。
70年代联邦政府面对经济“滞胀”调节的失败,只说明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的环境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的策略、经济政策的运用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成效:
克林顿对经济的调整,使美国出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长时间的经济繁荣。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三、xx的“新经济”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
(3)含义:
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意味着美国政府有的是钱!
3、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20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为代表,人类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光靠私人资本家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二战后出现了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4、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克林顿(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充分就业政策
货币政策
总统xxxx
xxxx
xx(新边疆)卡特
约翰逊(伟大社
会)
xx
理论供给学派、货币
学派
1、20世纪中期,黄金时期
二战后,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巩固,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协调是美国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二,科技飞速进步,也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三,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凭借经济、军事、政治等综合优势输出资本、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商品出口,这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拓展国际市场结果:
3、80年代恢复
理论
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
主张控制货币发行,反对国家对经济过多的干预
供给学派:
主张扩大供给,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货币学派:
强调货币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主张:
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①一方面,减轻了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了企业的大量倒闭,控制了失业率,稳定了社会秩序,促使美国经济高速繁荣发展。——有效性
②另一方面,这种经济政策也产生了一些的问题,巨额财政赤字,高额的国债,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对70年代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问题,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运用产生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