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XX县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XX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累计达511户,累计注册资本亿元,从业人员18842人,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县工业总量的2/3。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该县城镇居民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在XX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该县民营企业要取得的新突破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大,更要做优。
加快技术创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
为此,笔者对该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作了深入调研,对该县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试探讨如下。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高能耗行业比重较大,新投产项目中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偏大等原因,XX县工业对电力的依赖性较强,兼之近年来冶金行业市场走势低迷,XX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市场走势低迷,资金短缺。
一是YY、YY、YY、YY是XX工业经济的四大支柱,冶金行业在XX工业经济中占具重要地位。
近年铁合金市场低迷,冶金行业生产成本长期高位运行,利润倒挂,生产一吨产品亏损300-400元,导致企业运转资金匮乏。
二是近年国家对节能减排日渐重视,高耗能行业受政策限制,贷款融资难。
三是由于各级财政困难,国家和政府的节能奖励资金、节能专项资金、技改扶持资金、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和电价补贴等经常不能及时到位。
资金运转困难,使企业在技改升级上投入不足,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
(二)经济效益和经营理念障碍。
一是当前冶金行业市场低迷,而转型技改升级耗资巨大,部分项目为政策性环保节能项目,经济效益差或无经济效益可言,投资回收慢且风险难测,企业投入建设的意愿不强。
本次调查了贵州YYYY公司水泥脱硝项目,为实施该项目,企业除了初期投入300余万元外,以后每生产一吨水泥还要增加10-20元成本,此类项目只有社会效益,对企业没有经济效益。
还有YY公司、YY公司实施异地技改,相当于关停了老厂,重建一个新厂,而技改后的规模、容量均比以前大,其耗资也相应更大,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
二是有些企业家经营理念过于求稳,缺乏战略眼光和创新驱动力,满足于微利现状,缺乏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三)用地需求难以落实。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
近年XX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而每年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极其有限,导致很多企业异地技改和扩建升级用地难以落实。
调查中发现,该县YY食品厂、YY公司等企业的异地搬迁、扩建升级需新建厂房,三年前就已办理相关手续,但至今未能进场建设,影响了企业
新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
YY集团、YY冶炼、YY水电、YY水电等企业,也都因用地难以落实,贷款融资和技改工程受到影响。
二是土地征收难。
当前,群众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在土地征收中,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很难做,甚至不乏无理取闹、漫天要价的案例发生,影响了企业建设和生产。
三是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有待提高。
近年来,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调查中仍有企业反映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在一些项目的审批上,程序繁琐、耗时过长,对企业项目的上马和技术的革新造成了影响。
(四)转型升级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大多企业的转型升级是通过增加投入、购买更新生产设备、引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等方式实现低水平的升级。
这些举措,虽然可以解决企业一时的困难,但不具有可持续性。
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初衷仅仅是被动地应对政策要求,为了解决原材料、劳务成本上升或用工紧张、汇率上升等眼前困难。
很少有企业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论证,主动去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对企业发展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对未来发展之路没有长远地规划,导致转型升级的质量不高。
目前该县除YY集团、YY公司等个别企业外,多数企业都是按部就班走老路,没有通过自主创新进行高层次产业布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战略。
低质量的转型升级,难以支撑XX 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难以支撑XX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县情实际,进一步贯彻落实近期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依照《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创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
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国家产业导向的行业。
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大力培养民营龙头企业。
要鼓励和帮助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更新老旧设备,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使民营工业企业走低碳、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帮助民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一是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申报省里用于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贷款贴息或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补助,并确保财政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是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具体措施,引导企业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三是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三)引导民营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
一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促使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加快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公共技术平台,想方设法为民营企业技术开发降低风险和成本。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成立相应的技术开发机构,充实配备相应的科研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
(四)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部分项目经济效益差,是造成一些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
必须创新思路,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从转型升级中尝到甜头,才有助于将转型发展之路走顺、走远。
此次调查的YYYY公司低温余热发电节能项目是一个成功案例,该项目投资3700万元,以水泥生产线窑
头及窑尾的低温余热发电,年供电量3424万kw·h,可满足水泥生产线30%以上的用电需求,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利润800万元、增加税收100万元,5年即可收回投资。
同时,还实现了年节能标准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98吨。
该项目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