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驱现场地面工艺优化
摘要:
茨榆坨采油厂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调驱调剖技术得到了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地面施工工艺造成的高能耗、维修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调驱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对调驱工程地面施工工艺进行优化,重新设计地面施工工艺,采用高效低耗、安全环保的地面工艺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调驱施工现状
油田生产施工有其自身特点,需要油藏工程项目、采油工程以及地面工程的紧密结合,要求各个专业之间互相配合,组织完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建设工程。
就调驱施工来说,常规调驱采用在施工井场建设施工点,一泵对一井的施工方式,由采油厂提供现场施工需要的设备,中标厂家提供药剂并雇佣施工人员,调驱施工按注入量的多少,用时也有所不同,低注入量用时也会超过2个月,高注入量的调驱井甚至会施工几年。
2、存在问题
2.1地面工艺系统能耗高、药剂浪费严重
茨榆坨采油厂投入开发20多年来。
一直沿用传统的调驱施工地面流程。
即调驱药剂配制目前采用注水干线来水,通过高压高速水流形成负压,吸入聚合物粉末,使聚合物充分吸水。
此项流程在现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很明显:在配制过程中,射流装置需要来水具有较高压力,能耗大,而且加入粉末过程中采用手工操作,吸入药量不稳定,配制药剂不均匀,容易使聚合物溶解不充分聚团,造成聚合物的浪费,影响药剂配制质量。
2.2、药剂浪费严重
常规调驱一般将施工站点建设在措施井井场,采用一台泵对一口井注入药剂。
实施调驱的区块多为高含水区块,注水强度一般比较低,因此,配注量通常较调驱泵额定排量小得多,因此,调驱泵功率利用率比较低。
例如,2013年在科尔沁油田实施4口调驱试验井,根据《低渗油田注水开发纲要》要求,结合对应油井的产能,平均单井日配注量为30~50m3,采用额定排量较小的5m3/h的调驱泵注入,功率利用率仅为32.3%。
设备功率利用率低一方面导致能耗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础建设、劳务费用等成本投入。
除药剂费以外平均每口措施井的费用为:井场建设费(包括设备购置及安装)60万元,电费600元/天,劳务费120元/人·天。
2.3施工设备陈旧、维修成本高
调驱施工采油全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因此其设备动力系统损坏次数多、免修期短,造成施工被动停止、影响了施工进度、严重时还会因药剂处理不及时造成生产事故。
设备动力系统主是是搅拌器和调驱泵,根据厂家提供的设备运行参考标准,搅拌器全负荷运转的免修期为50天,经常出现搅拌桨脱落、减速机卡死、搅拌器开关烧毁等现象;调驱泵全负荷运转的免修期为60天,常用泵件柱塞、阀和阀座等磨损严重,需要经常更换,不仅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增加了维修成本。
3、地面工艺优化
3.1研制并推广自动加药装置
自动加药装置由电机、减速器、粉末齿轮泵、传动机构、分散器、固液混合器和储箱等组成。
设备集成为一体,按照防爆要求,设计安装时使用了防爆电机,接电时要求电缆穿管防护,防爆性能可靠。
其工作原理为:按照设定的参数将储罐内聚合物粉末均匀的排放到分散器内,分散器将聚合物粉末以分散的状态洒向固液混合器,使混合物和水均匀混合,进入配液罐内。
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实现聚合物粉末的自动加入;可以采取低压水配制药剂,可以有效节约产生高压水的电费;实现配置药剂自动化,节约人工成本;药剂自动配置,均匀定量加药保证配制质量,避免药剂浪费。
3.2设计并推广多井注入流程,降低施工成本
经过多次分析论证和现场考察实验,茨榆坨采油厂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了由调驱泵、复合阀组、高压流量计和聚合物流量分配器等组成的调驱剂多井注入流程(图1)。
该流程实现了应用较少数量的设备对多口措施井同时调驱,其主体结构为复合阀组,注入时可进行多井分流,同时具备药剂浓度调整、设备故障应急的多项功能。
流程中的闸板阀门由于剪切较大只用来截流,而不用来限流,限流装置采用抗剪切性较强的聚合物分配器。
流程中还有高压流量计和压力表等辅助装置,用于录取现场的施工数据。
应用多井注入流程后,实现了调驱集中施工管理,不需将施工设备分别搬运至措施井井场,解决了施工设备。
图1 2泵对4井注入流程示意图
3.3优化泵件,延长设备免修期
原用的陶瓷外壳柱塞耐磨性强,但抗震和抗剪性能差。
而且部分调驱泵工作环境恶劣,会出现泵体偏震,导致外壳表面出现孔眼或剥落。
经过多材质对比,最终确定将陶瓷外壳柱塞改换成镀镊金属柱塞;更换材质后,柱塞的耐磨、抗震、抗剪性能得到加强;调驱用柱塞泵通过泵阀的往复开关产生负压抽吸药剂,在开关过程中,阀体和阀座会进行反复撞击,因此,要求阀体阀座应具备良好的表面光洁度、耐腐蚀性和抗震性,同时因蘑菇头阀碰撞位置固定,经常出现阀体磨损现象。
经过分析对比,发现将蘑菇头阀改为球阀能够有效增加接触面积,延长了磨损时间,同时将泵阀的材质由2Cr13合金改为3Cr13合金。
与2Cr13合金相比,3Cr13合金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抗震和抗磨损性能。
通过对泵件的优化,有效的降低了泵件损坏几率,延长设备免修期,节约了维修成本。
3.4为调驱罐增加防腐层,降低腐蚀
调驱施工有着不间断、时间长的特点,调驱药剂长期在调驱罐中,对铁质的调驱罐有着明显的腐蚀,严重时会导致调驱罐本体出现坑洞,导致药剂泄露,污染环境。
而对调驱罐内部涂抹防腐漆,粘贴防腐层能够有效的阻止药剂对调驱罐的腐蚀,延长调驱罐的使用时间,降低维修费用。
3.5优化搅拌器,降低设备维修率
将搅拌桨材质由普通碳素钢改换为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
奥氏体不锈钢不但耐腐蚀性强,而且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其剪切弹性模量为200GPa,约为普通碳素钢的2.5倍。
搅拌桨材质改变后,一方面降低了药剂对搅拌桨的腐蚀程度,另一方面增强
了搅拌桨的韧性,使搅拌桨由于腐蚀或应力集中造成开焊或本体折断的机率大幅降低。
确定合适的减速比,经过实验,得出药剂所需的最低搅拌速度约为50r/min。
考虑到实验室环境与现场环境的误差,将现场药剂的搅拌速度确定为60r/min。
现场的搅拌电机输出速度为1460 r/min,只要将变速比改为24:1,即可将搅拌桨的速度减到约60r/min。
模拟实验表明,搅拌桨转速减为原来的1/3,扭矩大约下降50%。
扭矩下降后,减小了搅拌桨受到的冲击力,同时减少了变速齿轮的磨损量,对搅拌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搅拌器的优化,降低了的维修成本,使调驱施工更加流畅,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
4、应用效果
通过对调驱施工地面工艺的优化,有效的保障了施工的正常运行,延长了设备的免修期,降低了维修及生产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环境污染,起到了很好节能降耗的效果。
(1)茨榆坨采油厂目前应用推广自动加药装置31套,日节约用电几千度,同时聚合物的加入由原来的敞口变成了目前的全封闭加入,有效的减少了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聚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2)目前一泵对多井注入流程在科尔沁油田得到了广泛推广,共计节约设备22套,节约施工人员56人次,共计节约设备费用及人工费用1千多万元。
(3)优化泵件后,泵件的破损率明显下降,泵件的更换频率由原来的每月更换一次变为每3-4月更换一次,部分调驱泵甚至能连续运行一年,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每年节约资金几十万元。
(4)罐体涂抹防腐层及加入防腐层后罐体的腐蚀等到了有效控制,至今仍未发现罐体收到腐蚀现象。
(5)搅拌器等到优化后,其故障率等到了明显降低,现场因搅拌器故障造成的药剂沉积到罐底现象得到了控制,避免了清理罐底药剂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每年还能节约维修成本数万元。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