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班级团队建设
积极心理学
20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的新潮流。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主张发展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旨在帮助更多正常人过得更加成功及幸福。

主张使用“加法策略”。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班级团队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2.美德及优秀品质
塞利格曼和彼德森提出的6大美德和24种优秀品质
·智慧和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节制·超越自我
3.团体动力学理念
团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勒温场论,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提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场的现象,是人与环境的函数。

其中,环境包含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

实验结果表明成员在不同气氛下行为有很大差异:
团体1成员攻击性言行显著,团体2成员彼此友好相处。

团体1成员表现出对领导服从,或引人注目行为多,团体2成员
以工作为中心接触多。

团体1成员多以自我为中心,团体2成员“我”字使用频率低,注重“我们”的感情。

当实验导入挫折时,专制型团体中,成员会彼此推卸责任或进行人身攻击;民主型团体中,成员会团结一致,来试图解决问题。

当团体领导不在场时,民主型团体成员仍能继续工作,专制型团体中成员工作动机大大降低
民主型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比专制型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更高。

同一个成员在民主型团体中很少有攻击性行为,表现地比较友善
4.团体凝聚力
①团体凝聚力概念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的满意程度。

·团体凝聚力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团体凝聚力以团体共同活动为中介。

·团体凝聚力取决于团体内人际关系的状况。

②凝聚力强团体的特征
克瑞奇等人认为,凝聚力强团体特征有:
·团体的团结非起因与外部压力,而来自于团体内部。

·团体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

·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并具有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团体成员彼此之间有强烈的认同感,成员对团体有强烈的归属感。

·每个团体成员都能明确团体的目标。

·团体成员对团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有肯定的、支持的态度。

·团体成员承认团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此团体继续存在的价值。

③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内部因素:团体的规模、成员的相似性、团体目标、信息沟通状况、成员对团体的依赖程度、领导者与团体成员的关系、团体活动性质和方式、团体气氛等。

-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团体内部的竞争。

5.班级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团队,一个班级的发展往往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组建阶段—制度建设
磨合阶段—班干部培养
规范阶段—支持式管理,建设班级文化
成就阶段—充分授权,民族管理,教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6.案例分享——六二班的故事
·问题表现:习得性无助状态
·改进路径:
教室环境创设,学生自主进行,教师鼓励为主。

语言环境创设,所有学科教师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学生。

心理教师开设心理活动课和主题班会课等。

·效果:学生积极心理呈现。

参与活动性高,成绩提高。

二、班主任如何开展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1.一个问题:
你会为怎样的人改变?是批评你、控制你威胁你的人?还是接纳你、喜欢你、肯定你的人?
2.问题启示:
·改变是一扇只能从里面打开的门。

想要影响学生,需要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打开心门。

·1×0=0(1:成就、名誉、地位;0:健康等,此处指建立关系;0:毫无意义)
·建立关系比解决问题优先更重要。

3. 分享——言行背后的感觉
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怎么做,当一个人问你从这件事中感觉到了什么时,既可以用一种责备和羞辱的腔调,也可以用一种表达同情和兴趣的语气,他既可以营造出一种让人感到亲近和信任的气氛,也可以造成一种疏远和敌意的氛围,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有那么多大人相信,在他们制造出距离和敌意而非善意和亲密以及信任之后,他们能对孩子造成积极的影响。

4.学生不良行为的4种目的
①寻求过度关注
②寻求权力
③报复
自暴自弃
5.案例1分享
问题呈现:一位班主任班上一个学生总是迟到,影响班级荣誉。

班主任已与家长进行沟通,但效果不佳。

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效果也不佳。

问题解决:用班集体做贡献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负责任
6. 案例2分享——不合作的才女
问题呈现:班级中一位学生多才多艺,但对于班级活动参与,学生不同意。

问题解决:教师将学生手工作品放在办公室,学生感到很意外和开心。

学生更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案例启示:教师需对学生进行无条件接纳和积极关注。

7.班主任开展对学生个别辅导的套餐
①寻找共同点,先跟后带:理解
②培养自尊心,先扬后抑:赞美
③逐级提要求,先小后大:承诺
④多元化鼓励,仙源后进:强化
⑤以活动引导,先礼后情:情绪
⑥以关系保障,先拉后教:关系
8.助人自助原则:心理教育中,不是通过说服、灌输、说教等,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感悟,由内而外的发生改变,实现助人自助。

9.案例分享——换位体验,助力心理成长
·问题描述:班中的一个问题学生
·问题解决:班主任邀请男同学做小老师,学生动力被带动,准备很充分。

实际上,学生精心准备的课堂得不到好的效果。

之后,学生发生改变。

三、班主任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基本理念
一个人要想更好了解自己最好到团体中去;要想实现自我价值,最好到团体中去。

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不同,个别辅导是一对一辅导,效率有限,
影响面也有限;团体辅导以团体形式开始的辅导,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以游戏和活动方式开展。

2.团体辅导阶段
·初始阶段
·过渡阶段
·工作阶段
·结束阶段
班主任辅导几个阶段:热身、工作、结束
3.有效任务团体的特征
·目的清晰
·过程和内容之间具有一种平衡。

·形成一种承认和欣赏差异的文化。

·形成合作、协作和尊重的氛围。

·处理可能存在的冲突。

·清晰和及时的交流反馈。

·要求成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给予成员时间思考他们的工作。

4.心理教育团体
·对儿童、青少年特别有效。

·协助成员发展行为和情感技能。

5.心里班会课
·团体辅导的重要形式:心理班会课
①有效班会的要素:
·围成一个圆圈
·练习致谢和感谢。

·设立一个议程。

·培养沟通技巧。

·懂得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

·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②有效班会的实施过程
·建立活动目标
·设计活动方案
·设置活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
·了解学生实际,提高活动内容的适切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