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进口石油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进口石油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进口石油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是非常关键的资源,其关乎到经济进步。

由于石油输送行业高速前进,此时在具体的输送时期会遇到一些不利现象。

笔者具体的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

标签:石油进口;石油运输;运输安全
1 当前石油运输活动的具体状态和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船东的承受力不高
中国油轮年承运能力只有3000至4000万吨,而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超过8000万吨。

据资料显示,在中东东行航线上,2002年中国船东所承运的进口石油为130万吨,全由招商局船队承运,只占该航线石油进口的3.78%。

在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承运为零。

在东南亚航线上,分别由招商局、中海和中远承运,约占该航线石油进口的52.43%。

很明显,我国的船东在西非等的航线之中占据的比例非常低。

这种状态很让人揪心。

由于上述的两线路是我们国家的原油进口的关键线路,通过分析供应路线得知,它们同时还是风险非常高的两个航线。

1.2相关的单位不具备自身可以掌控的船队
我们国家的两个进口石油的关键单位,中石油以及中石化本身不具有自身可以掌控的船队,其输送活动一般都是由国外的单位来进行的,船型多为20至30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和13至15万吨级的苏伊士型油轮。

站在能源稳定的层次上来分析,该项输送活动会受到人的干扰,如果出现了战争等问题的话,其安全性就会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

1.3 我们国家的石油单位和油轮组织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未设置综合化的战略合作联系
首先,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的石油都是通过国外的一些船东来输送的。

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船东中绝大多数的运力是为世界航运活动的。

就拿招商局来看,2002年招商局油轮船队共为世界各国客户承运了3106.8万吨石油,其中承运中国进口石油仅为227.3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7.32%。

如果能妥善安排招商局VLCC船队的运力,现在可以合乎中东以及其他航线上的中国进口石油需求的30%。

1.4 石油进口渠道来源单一
从运油的来源结构来看,2002年我国进口的6491万吨原油中,来源于中东
的原油占总量的49.55%,西非22.76%,东南亚15.11%,合计为87.42%。

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9113万吨,出口原油813万吨,原油净进口量8299万吨中,中东地区占50.9%,非洲占24.3%,亚太地区占15.2%,其他地区占9.6%(其中,俄罗斯原油占5.8%)。

中东地区是世界热点地区,我国进口原油的一半左右来自该地区。

进口量集中在中东地区,风险性太大。

2 确保进出口安全的方法
2.1积极地进行船队创建工作,确保进口单位和航运单位之间有效的联系
在创建船队的时候,要积极的分析其承受力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进出口的规定来讲,体现出来的能力不足。

而且要切实的分析到目前的油轮输送水平出现剩余这种现象,防止一哄而起,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等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那些对于石油进口量非常多的国家其通常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其承运数可以达到进口总数的一半还要多。

如日本油轮船队可以满足日本进口石油80%以上的运输需求。

这些船舶全部以期租方式租给石油进口商使用,合同期最短为5年,最长为18年。

引导和促进石油进口企业与国内航运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石油进口企业应该给航运企业长期和稳定的订单支持,而另一方面航运企业也应优先保证石油进口企业的运力供应。

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是今后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设置综合化的资源供应系统,降低资源出处太单调而导致的问题
只有保证供应出处较多,才可以防止风险。

该项资源的进口出处要分布到各个区域之中,以此来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我们国家目前的能源发展态势我们得知,要积极的强化和中亚等产油国家的协调,提升从此类国家获取资源的水平,进而降低从中东等区域获取资源的比例。

确保我们国家的进口方式更加的多样化,降低太过聚集而导致的不利现象。

2.3 加强中东和马六甲海峡运输渠道的影响力
目前中东尤其是海湾区域聚集了整个国际的油量的一大部分,其出口总数超过了整个国际的二分之一,如今我们国家超过二分之一的油量都是来自这个区域的。

通过分析储量我们得知,如今国际上的别的产油区域的资源开始变少,而海湾石油的可采储量年限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多44年。

我们国家虽说设置了进口措施的多样性等发展体系,不过要切实分析的一个事项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中,中东还是非常关键的来源。

要确保中国未来能长期稳定地获得中东的石油,首先要继续在政治上与中东产油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获得中东石油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中国还应积极参与中东政治、经济事务,维护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目前中国从中东、非洲、挪威、英国进口石油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中国85%石油进口的必经通道,而马六甲海峡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国应逐步加强在马六甲海峡信道的影响力。

2.4 不断的探究全新的海上运输路线
当前马六甲海峡的局势并不乐观,已经开始干扰到航运的稳定性。

如果太依靠它的话,就会使得我们国家的能源稳定受到干扰。

我们国家要主动的开展相关的输送线路的规划等活动,保证输送通道的稳定性如泰国在南部克拉地峡地区修建一条长260公里的石油管线,油轮可以不必绕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直接在克拉地峡西侧港口卸下石油,通过输油管道让石油从印度洋直达太平洋。

我国要积极的分析此类项目的发展态势和具体的发展情形,要不断的探索全新的输送路线。

2.5 设置资源节约型的体系,积极寻求全新的代替物质
節约资源以及适量的使用是确保其安全的关键措施。

由于群众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时对于更加的需要资源。

不管是从目前的情形亦或是长远的发展来看,该项资源都是严重干扰经济进步的关键要素。

要像节省粮食一样来节省该项资源。

要将节省放在优先的层次上分析,进而设置出一套合理的经济体系。

其不但是处理当前石油短缺的关键措施,同时还是确保安全的关键方法。

创建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国家的关键发展方向,石油本身是不能够再生的,因此要努力的寻求替代物质,同时还要分析最佳的节能措施。

当前的社会发展速率非常迅猛,群众对于资源的需求总数也在变多。

不管是以远见性的眼光亦或是当下的情形来分析,石油都是一项非常短缺的物质。

由于我们国家在当前的世界市场中的石油分量显著的提升,与之相关的使用供应活动受到整个国际区间之中的政经等领域的干扰性开始显著的提升。

为了合理的应对当前由于石油而导致的不利现象,确保供应活动开展顺畅,就要强化相关的运输工作的力度,设置运输风险模式,切实的提升运输工作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秦晓.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能源运输问题[J].中国能源,2004,(7):4-7.
[2]成于思.中国能源运输现状[J].中国水运,2004,(1):52.
[3]田春荣.200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4,(3):9-15.
[4]李慧.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6):60-62.。

相关主题